央行再次拒绝降息 “三道红线”压顶!风向变了
(原始标题:央行再次拒绝降息 , “三道红线”压顶!风向变了)降息 , 又一次落空了 。8月20日 , 最新一期LPR利率发布 , 1年期LPR为3.85% , 5年期LPR为4.65% , 均与上月保持不变 。
从4月至今 , LPR利率已经连续4个月按兵不动了 。 无论是楼市利率(5年期LPR) , 还是实体利率(1年期LPR) , 都未进行调整 。这意味着 , 货币政策迎来转折点 , 最宽松时刻已经过去 。 今年以来 , 实体利率(1年期LPR)累计降息30个基点 , 楼市利率(5年期LPR)降息15个基点 。从大趋势来看 , 货币政策还没到真正收紧之际 , 但楼市很有可能遭遇新一轮收紧 。 在降息落空之外 , 还有一系列信号标志着政策的悄然转向 。其一 , 地产融资再度收紧 , 高杠杆房企不得不面临萧瑟秋风 , 降价促销或许为时不远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 市场传言称监管部门出台新规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的增长 , 设置“三道红线” , 负债率过高的房企将会削减发债规模 。所谓“三道红线”: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2、净负债率大于100%;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这三道红线如果全部命中 , 开发商的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加 。 踩中两条 , 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踩中一条 , 增速不得超过10%;一条未中 , 不得超过15% 。如果这一新规属实且全面落地 , 那么融创、恒大、富力、绿地、金辉、华夏幸福、泰禾……等房企 , 都有可能触碰到“三道红线” , 融资可能会受到影响 。
即便只是踩中一条或二条红线的房企 , 融资也会受到限制 , 想要再像过去一样大肆加杠杆 , 显然不可能了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 , 融资能力与现金流是两大生命线 。 一旦发债受到限制 , 那么剩下的唯一选择 , 就是通过降价促销回笼现金流 。下半年 , 可以期待新一波降价促销了 。其二 , 货币增速(M2增速)突然摇头向下 , 迎来半年内首降 , 这一举动超出市场预期 。在刚过去的7月 , 新增社融、信贷、M2全面回落 , M2增速10.7% , 比上月减少0.4个百分点 , 为6个月来首次下降 。
M2是现金、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和 , 相当于货币供应总量 。 M2增速的高低 , 代表着货币供给的松紧 , 今年上半年 , M2同比增长11.1% , 创下近几年新高 。如今M2增速转向 , 标志着全面宽松不复存在 , 降准、降息的力度均将不及预期 。其三 ,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撰文表示: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 。这句话出自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 , 讲这话的人是央行书记、银保监会主席 , 其权威性自不待言 。这句表态 , 足以代表管理层对待房地产的态度 。事实上 , 早在去年 , 郭树清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就曾直言不讳:必须正视一些地方房地产金融化的问题 。 历史证明 , 凡是过度依赖房地产发展经济的国家和地区 , 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这段话可谓掷地有声 。 不管对房价走势又怎样的判断 ,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 , 这两年房地产的整个舆论风向和政策导向 , 全都变了 。可以说 , 这一系列动作都传达了一个相对极其清晰的信号:相比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效用 , 监管层更在意的是泡沫风险了 。这里的泡沫风险 , 不仅指的是高房价所带来的居民债务风险 , 还包括房企债务高企导致的高杠杆危机 。金融排雷 , 比任何时候都有紧迫性了 。
推荐阅读
- 中国再次大举进口美国玉米大豆,玉米价格怎么走?
- 乔治葫芦娃|梅根再次视频亮相,她很兴奋回到加州,精神气十足|双语速读
- 中国越南|越南开始放大招,曾接受中国上千亿援助,今却拒绝给中国签证盖章
- 中国高铁|中国拒绝千亿订单,被日本开心接下,“烫手山芋”能接吗?
- 央行连续15天开展逆回购 累计操作量达1.93万亿
- 苏州有的公务员已拿数字货币工资
- 拒戴套的丈夫流产的妻:950万台人流背后的无奈
- 央行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
- 好消息再次传来,美国:中国竟真的成功了!
- 南方都市报|U-2刚走,美军舰再次擅闯中国西沙领海,南部战区深夜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