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三 )

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贝鲁特已经慢慢褪去了小巴黎的颜色/wiki尽管查明了这次爆炸事件的真相 , 留给黎巴嫩的伤痛显然还在持续 。黎巴嫩人的血已经流了太久 , 几乎没有黎巴嫩人相信政府会帮助他们 ,黎巴嫩早已不是原来的黎巴嫩 。黎巴嫩人夹缝中寻求美丽性感“黎巴嫩人很有韧性 。 ”当然在这样逼仄的夹缝中生存 , 黎巴嫩人的内心早就无坚不摧了 。最近在网上热传的一个视频:黎巴嫩当地老奶奶淡然自若用钢琴为家人弹奏一曲《友谊地久天长》 , 身旁家中已经是一片狼藉——大部分的窗户玻璃碎裂 , 不少挂在墙上的画掉落在地 , 地上遍布各种东西的碎屑 。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星光广场钟楼/图虫创意这就是黎巴嫩人 ,纵然身处千疮百孔 , 破碎不堪的废墟 , 也要活得优雅漂亮 。纵然黎巴嫩有一半人在内陆 , 一半靠海;一半的人是基督徒 , 一半是穆斯林;一半的女人穿比基尼、一半蒙着面纱 , 虽然处处存在冲突矛盾 , 但在黎巴嫩却又和谐地存在着——同样都是在炮火堆的暴乱里成长的 , 同样醉倒在地中海恒古不变的宁静当中 。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地中海人民自有一套生存哲学/unsplash要是到了黎巴嫩 , 你会感受到各种错位的趣味——时常都能听到教堂的钟声和清真寺的呼祷声相互响起;依山傍海 , 下海游泳和到雪山滑雪也并不违和;到巴尔贝克和比布鲁斯古建筑回望历史 , 同样也能在首都贝鲁特各种时尚舞池里徜徉 。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贝鲁特的夜生活丰富多彩/unsplash也许是因为深受法国殖民的影响 , 法国人天生自由浪漫的民族风情也大大影响这个国家 。首都贝鲁特到处都是摩登时髦的城市男女 , 豪华跑车也眼见不少 , 贝鲁特疯狂的夜生活和地中海的蔚蓝度假风情 , 也吸引了不少欧洲人前来度假 。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贝鲁特一直都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unsplash黎巴嫩人在中东可是出了名的漂亮人儿 , 非常洋气 , 不仅会打扮 , 他们说的阿拉伯语夹杂着法语的味道 , 是其他阿拉伯人眼中“性感”的代名词 。中东地区的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就算黎巴嫩人穷到口袋里只剩一分钱 , 他们依然会体面地出现在你面前 。 ”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黎巴嫩人及时行乐的性格依旧很体面/unsplash黎巴嫩人奉行的及时行乐的生活哲学 , 或许多少跟腓尼基先人的海洋性格、法国殖民影响以及长期经历战乱烟火的环境有关 。他们觉得生活就是得“今朝有酒今朝醉” , 既然活着就得经历美好和脆弱 , 为什么不能尽情享受当下的美丽和快乐 , 活得体面一点呢?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黎巴嫩人绝不会在吃上亏待自己/图虫创意旅行作家尼佬曾经到访过黎巴嫩 , 他说贝鲁特的找换店据说能兑换世界上所有的货币 , 黎巴嫩人都有一种码头商人式的大方和爽朗 。 他发现 同样是阿拉伯语混合法语的双语国家 , 摩洛哥和黎巴嫩人的性格就截然两面——“摩洛哥是个踏实的农业大国 , 人民的生活建立在非斯和马拉喀什那些肥沃的田野和牢固的封建制度上 。 而黎巴嫩是个无法无天的地中海匪徒式城邦国 , 就像他们的祖先腓尼基人一样 。 这里只有高山和海洋 , 只能向外看 。 ”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黎巴嫩人的实诚和商人性格/微博截图但别忘了 , 黎巴嫩人这种醉生梦死的底气 , 正是因为他们早就练就了如国树雪松般坚韧 。电影《何以为家》里的主角赞恩 , 跟百万叙利亚难民一样住在贝鲁特的贫民窟 。 镜头下处处离不开混乱失序的 , 美丽和哀伤并存的黎巴嫩 。但最珍贵的是 在最后一个镜头 , 赞恩露出了全片最温暖、最灿烂的笑容 。那个笑容并非为了完美收尾 , 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希望 , 从夹缝中挣脱而出的舞蹈 , 或许是黎巴嫩人在乱世中最温暖、最浪漫的希冀 。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何以为家》剧照参考资料:独特的阿拉伯国家——黎巴嫩 温诚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大爆炸:中东古国面临的四大危机与解决方案 纽约时报中文网“被诅咒”的黎巴嫩 界面新闻黎巴嫩 , 享乐主义中东 叶孝忠黎巴嫩:该国为何陷入危机 BBC黎巴嫩 , 这里和你想的不一样 穷游锦囊真正压垮黎巴嫩的 , 不是贝鲁特爆炸!中东小巴黎为何变「悲情城市」 商业周刊「就算黎巴嫩人穷到只剩一毛钱 , 依然会体面地出现在你面前」──美丽又冲突的「中东巴黎」 , 与它「性感」的居民 换日线别等到大爆炸,才想起中东有个“小巴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