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文章图片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文章图片
近日有网友爆料: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长 , 没有多少是从一线教师中一步步选拔出来的 , 其中有70%的有过在政府机关、教育局各科室和乡镇教管办工作过的经历 。
这个说法未免有些夸张 , 但是 , 当了解了下面的现实情况之后 , 就可能不再质疑它的真实性 。 至于这类现象 , 在校长群体中占有多大比例 , 已经不重要了 。
1、有的年轻时曾在乡镇学校教学 , 因有某方面特长、某种能力、某些关系 , 被抽调到乡镇政府工作 , 几年之后再回到学校 , 安排个小学校长或中学副校长 。 有的不用几年时间 , 顺势成为中学校长或中心校校长(教办主任) 。
2、有的被借调到教育局 , 工作一段时间后 , 安排当个副科长或科长 。 再过几年便下放到城区直属学校任校长或任乡镇中心校校长 。
3、有的被借调到乡镇中心校(教管办)工作 , 负责教学业务指导、组织人事或后勤事务等工作 , 几年后 , 再安排到中小学担任校长或副校长 。
这样安排 , 有一定的好处:
一是这些人服从意识强 , 容易听话 , 更能理解上级领导意图 , 便于沟通交流和上情下达 , 使各项工作保持上下一致 。
二是这些人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 处事圆滑 , 便于协调地方 , 开展工作 , 打开局面 。
三是这些人知恩图报 , 给予职权和名利 , 早晚会有回报 。
但是 , 这种安排存在很大的弊端 , 对于教育管理和学校教学工作来说 , 弊多利少 。
第一 , 近水楼台先得月 , 在同等条件下 , 校长优先获得高级别教师职称、各种荣誉称号和头等绩效奖励 , 无形中挤占了一线教师的参评名额、进步空间和经济利益 , 影响他们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 同时 , 中层领导抓教学、抓管理、服务教学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 很容易出现表面上一团和气 , 工作上被动应付 , 内心里离心离德的局面 。
第二、这类校长往往注重社会交往 , 无心教学管理 。 他们上任后热心结交政府官员、有威望的村长书记、社会贤达名流等 , 以联络感情 , 增进了解 , 寻求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 而把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放权”给副校长和中层们 。 这本身无可厚非 , 但是 , 把主要精力用在关系上 , 而不深入教学第一线 , 研究教学和管理 , 把握师生心理和思想脉搏 , 确定教书育人的目标方向和具体办法措施 , 本身就是懒教怠教的表现 。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去行政化势在必行】第三 , 这类校长多是做表面文章、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行家里手 。 他们往往否定前任 , 另起炉灶 , 提出新的“理念”和口号 , 并付诸表面行动 , 如校训、标语、宣传板面、文化长廊等 。 他们热衷于学校建设改造 , 如改建大门、改造操场、维修校舍和道路、粉刷墙壁、美化绿化等 。 学校建设工程假期有大修 , 平常有小补 , 常年不停 。 建设美丽校园 , 这也无可厚非 , 但校园再美 , 掩盖不了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上的空虚 。 这类校长正像毛泽东著作中曾引用古人楹联而讽刺过的那些人:“墙上芦苇 , 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 , 嘴尖皮厚腹中空 。 ”
第四 , 这类校长习惯了机关作风 , 滋生了官僚习气 , 深谙校长之道 , 助长了不正之风 。 他们为了报答知遇之恩 , 争取更大进步 , 也是费尽心机 。 学校重复性的过度建设和维修 , 其中的猫腻老师们心知肚明 。 有的还在教师评先树优、职称评定、推荐中层干部、县管校聘 , 以及招生等环节 , 从教师和学生家长身上揩油 。 由此 , 校风、教风、学风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