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万千订单,特斯拉不卖矣2020-08-18 16:14:420阅
文章图片
图1/2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雷慢
来源:新金融洛书(ID:FintechBook)
先声明 , 本文无利益相关者 。
昨日 , 特斯拉拒交车行为引起了轩然大波 。
起因是6月份 , 拼多多上一个商家发起了低于官方定价2万元的特斯拉“团购”活动;7月21日 , 团购开始之前五日 , 特斯拉声明在先 , 未与其他商家合作 , 对参与拼多多团购的活动的消费者所产生的争议或权益受损 , 不负任何责任 。 7月26日 , 这个团购活动还是照常开始了 , 8月中旬交车时 , 特斯拉以“禁止转卖”名义拒绝向一名武汉用户交车 。
我们先理顺下事情的逻辑 。 7月21日特斯拉的“不负责”声明后 , 拼多多商家还要上线团购活动 , 一个本已遭到卖家抵制的团购活动 , 某商家仍要继续拼团的逻辑 , 其实是挟“合同”以自持 , 即某商家认为 , 我用消费者个人名义与你特斯拉签订购买合同 , 你无权拒交 。
特斯拉声明发出时 , 矛盾或问题已经出现 , 这是协商解决问题的最佳、最稳妥时机 。 某商家此时不解决问题 , 继续拼团 , 不管是不是有意 , 都在激化矛盾 。
8月中旬特斯拉拒交车行为实际产生后 , 出现了一波带节奏的文案 。
文章图片
图2/2这些文案都在说的事 , 是一个农村小伙被导游推荐去五星级酒店遭到后者拒绝服务的事 , 影射特斯拉对上海客户交车却拒绝给武汉客户交车 。 我看完这个故事就一个感受——带节奏 。 往地域歧视、嫌贫爱富等方向带 。
带节奏是资本在商战中常见的走势 , 有人会将一个原本的法理问题 , 变成了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他人的道德问题 。 这里被带节奏的地方在于 , 舆论被引导往地域歧视、嫌贫爱富等道德伦理方向 。 在任何地方 , 地域歧视问题是一个雷 , 和种族歧视一样 , 一点就炸 。 而地域歧视之所以在大众心理脆弱的原因 , 还是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
真正的法理逻辑 , 让位与舆论引导 。
特斯拉和拼多多之争 , 实际上是营销体系之争 。 特斯拉营销模式是直营 , 而拼多多电商是代销形式 。
特斯拉成立之初 , 就摒弃了4S店销售模式 , 采用直营模式——线下体验店和网络直营 。 这个商业模式中 , 线下体验店是特斯拉直营体系主要成本之一 , 它的成本付出就是为了线上直营服务的 。
对特斯拉而言 , 如果这次拼多多的商家以2万元一辆的补贴 , 就能绕过直营体系 , 那么其他商家也就能以1万元或5万元的成本绕过特斯拉 , 击打其直营体系 。 这时 , 特斯拉直营体系的线下部分 , 就变成为其他商家获客而服务了 。
这和我们去书店看书 , 到网店下单是一样逻辑 。
在商业逻辑中 , 要达到特斯拉这样的知名度 , 前期公关、宣传等品牌建设是另一大支出 , 中国电动汽车界谁不羡慕特斯拉这样的口碑 。
以5个获得2万补贴的名额 , 区区10万元成本 , 就想蹭特斯拉的明星效应 , 为自己获客 。 这大概就是特斯拉不愿被“强上”的原因 。
【■虽有万千订单,特斯拉不卖矣2020-08-18 16:14:420阅】在一个商业诚信问题中 。 动机应该是被首先重视的 。
在商言商 , 有理说理 , 他人付成本搭建好的营销体系 , 你非要去蹭热点 , 拦腰摆一道 , 花小钱让别人的客户首先变成你的客户 , 还强迫别人卖 , 然后将矛盾引到消费者和卖家之间 , 仿佛自己做好事反遭诬陷一般 , 这是诚信的做法?
这个先例如果开了 , 特斯拉早期为建直营体系付出的成本 , 就变得无价值了 。 有钱不赚的逻辑是 , 首先不否定自己先前的付出 , 那或是上百亿美元的成本 。
虽有万千订单 , 特斯拉不卖矣 。
那些在特斯拉拒交车之后对着客服喊“少你们一分钱车钱了吗”的消费者 , 此时应该明白 , 论算计 , 资本总是碾压着个人 。 我们不过是商战中被当枪使的小人物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租赁|400台T60,上汽大通MAXUS海外市场租赁行业最大订单顺利发运!
- 电子|[公司]均胜电子:研发投入15.7亿元新增订单253亿元 全球业务企稳回升
- 透来|【荔象万千】剧透来了:开学季天气不好惹
- Huawei|因芯片缺货,华为削减 30-40% 电视元件订单
- 「新浪科技综合」消息称因芯片缺货 华为智慧屏削减30-40%电视元件订单新浪科技综合2020-08-28 07:28:550阅
- 直播|欧派家居直播业绩显著 斩获订单20万+
- “订单快超时了,我灭了火先走”网友:外卖小哥深藏功与名~
- “订单快超时了,我灭了火先走” 网友:外卖小哥深藏功与名
- 华为|外媒关注:台积电加紧完成华为手机芯片订单
- TSMC|报道称台积电已确保2nm节点订单 三星或难以在2030年前实现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