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甘肃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二 )


甘肃|甘肃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图片

然而 ,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 玉门的产油质量和数量进入衰退期 , 人力技术纷纷撤退 , 曾经辉煌的玉门老城 , 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鬼城 。
现在 , 甘肃的石油主要在长庆油田 , 产量并不算大 , 而且深度太深 , 开采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 甘肃地处偏远地区 , 运费贵得吓人 , 现今一趟普通快递还是5天左右的时效 , 长时间长路途损耗对企业来说 , 都是不愿意去承担的 , 更别提矿业这种大宗商品运输 。
中国唯一一座用货币命名的城市——白银也在甘肃 , 这里矿产资源种类达40种 , 即便如此 , 也没能撑得起白银的经济 。
虽然甘肃被勘探出的矿产资源多 , 但大部分都还没被开发 。 矿产资源受国家调控价格 , 又作为国家战略储备资源 , 当然不能全挖光 。
退一万步 , 即使全开发了 , 富得也不是普通老百姓 , 参考山西就知道了 。
除了矿产 , 甘肃人引以为傲的还有旅游资源 。
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河南、八千年历史看甘肃 。 漫漫黄沙盖住昔日辉煌 , 却盖不住河西走廊留下的丰厚人文遗产 。 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阳关、玉门关......声名远扬 。
甘肃|甘肃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图片

▲敦煌莫高窟
看上去很热闹吧?但真相是 , 2019年甘肃旅游综合收入2680亿元 , 只有云贵川这些省的1/4 , 陕西光西安一个市 , 就有3000多亿旅游营收 。
雷声大雨点小 , 原因也不难分析 。 西北人少 , 市场规模有限 , 有强消费能力的人群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 , 甘肃离他们太远 。 兰州距上海就有2000多公里 , 交通和时间成本太高 , 导致甘肃很难成为老百姓们短期旅游的首选 。
而且甘肃狭长 , 兰州距离敦煌1000多公里 , 北京距上海也就1200多公里 , 吃完牛肉面再去看个莫高窟都费劲 。
“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 , 可惜甘肃并没有大力挖掘这些宝贵资源 , 到现在名气还不如陕西、河南 。
残酷的真相是 , 即使旅游业大发展 , 也养不活2700万甘肃人 。 旅游业只能锦上添花 , 不能成为主业 , 甘肃缺少的还是可以长久发展的产业 。
03
“天灾”还是“人祸”?
很多人将甘肃发展不起来的屎盆子扣到官场吏治身上 。
“我老板甘肃人 , 发了家就想给家乡投资点啥 , 政府领导先说随便投 , 合同条款都答应 , 结果执行的时候我们拿着文件找市长都没用 , 答应的土地了了无期 , 招工培训弄了一群六十多岁的老厂下岗工人 , 项目耗了两年也没结果 , 最后老板实在招架不住 , 宣布退出合作 。 转身去了四川青海投资 , 项目很快落地 。 ”一位网友曾对甘肃的营商环境大倒苦水 。
“官威大”、“人闭塞”成了大众对甘肃的刻板印象 , 很多人黑甘肃和东北 , 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 。
风水轮流转 , 有人拿现在的甘肃和古时浙江相比 。 在甘肃最辉煌的陆权时代 , 浙江还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不毛之地 , 专门用来流放官员 。 浙江人到处求生路做生意 , 硬生生闯出“浙商”招牌 , 还有“徽商”、“闽商”、“晋商” , 总是懂得变通 , 如果甘肃人也有这种闯劲 , 至少到现在应该到处是“陇商” 。
即使是魏晋风流时代 , 河西走廊也是儒家保守者最后的土壤 , 甘肃人敦厚 , 也显得有些墨守成规 , 缺乏南方士人的变通之气 。
就像我有个朋友就是甘肃人 , 在北京学习建筑专业 , 毕业后本想留京 , 耐不住母亲一哭二闹三上吊强行叫回家 , 结果关系不够硬进不了事业单位 , 只能考三支一扶 , 这在他父母眼里是最出息的工作 。 这种事在甘肃县市实在普遍 , 风气如此 , 各类机关中更盛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