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铲史官|而汉献帝夺权却两次都失败了?,为何康熙一次彻底扳倒鳌拜

曹操的基本盘是自己的 , 汉献帝是寄人篱下;而鳌拜的基本盘都是满洲皇室的 , 鳌拜是鸠占鹊巢 。 这是根本原因 。
一品铲史官|而汉献帝夺权却两次都失败了?,为何康熙一次彻底扳倒鳌拜
文章图片
一、丢失正统的献帝 , 妥协之下的康熙
汉献帝和康熙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就是 , 汉献帝并不是普遍承认的正统皇帝 , 而康熙却是满洲贵族所有的希望 。
【一品铲史官|而汉献帝夺权却两次都失败了?,为何康熙一次彻底扳倒鳌拜】先说汉献帝 。 公元189年 , 董卓把汉少帝撸了 , 然后拥立刘协为汉帝国的皇帝 , 而刘协也就成了后来的汉献帝 。 然而 , 190年 , 董卓就成了士大夫们反对的焦点 , 而同时针对汉献帝的正统地位的质疑也开始出现 。
比如士大夫的领袖 , 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就说:“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翻译过来就是 , 长安那个皇帝血脉不纯 , 怎可相信?
而后 , 董卓被杀 , 李郭各挟献帝、百官 , 汉献帝仓皇出逃 , 还有100多公卿百官随行 , 但几乎已无护驾军队 。 汉献帝一行狼狈不堪的到达旧都洛阳 。
一品铲史官|而汉献帝夺权却两次都失败了?,为何康熙一次彻底扳倒鳌拜
文章图片
曹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 率军到洛阳迎接汉献帝 。 而后 , 曹操以洛阳残破为名 , 强行将已无势力的汉献帝迁于许县 。 汉献帝的正统性再次受到损伤 。
为了自身权利的巩固和手上这个天子更有价值 , 曹操主动维护和加强汉献帝的正统性 。 比如向袁绍下诏 , 指责他自行征伐 , 不迎接天子 。 曹操知道一封诏书不能把袁绍怎么样 , 但不久之后袁绍上书辩解 , 曹操代表汉献帝顺水推舟的“原谅”了袁绍 。
曹操为什么要唱这样一出呢?就是为了让袁绍上书辩解 , 因为这样就代表了他承认汉献帝这个天子 , 而袁绍是士大夫的领袖 , 他都承认了 , 其他人也就不得不承认了 。 曹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这就反映出两个问题 , 第一 , 汉献帝的正统性很低 , 所以他才会试探袁绍;其二 , 汉献帝的正统正是曹操帮他提高的 , 也就是说如果离开曹操或者杀了曹操 , 他自己的正统性还会降低 。
因此 , 在建安初年 , 汉献帝和曹操是相互依存的 。
但康熙却不是如此 。 康熙帝的皇位继承 , 是有前任皇帝 , 也是他的父亲顺治帝的诏书里明确确认的 。 首先 , 父死子继 , 传承合理;其次 , 明确的遗诏比权臣所立合法的多 。
而且 , 清朝初年 , 还保留有原始的八王议政的所谓集体政治 。 即使经过了皇太极和顺治两代皇帝的加强皇权的措施 , 但满洲八旗贵族 , 特别是满洲爱新觉罗氏的宗王们 , 还是有着相当强大的影响力 , 在他们眼里 , 出身于爱新觉罗氏的玄烨才是合法的皇帝 , 康熙的正统性是得到所有满清上层贵族认可的 。 甚至于 , 大多数满洲贵族还倾向于皇帝勤政 , 而不是鳌拜等人继续辅政 。
换句话说 , 康熙帝虽然年幼 , 但他的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是满满的 , 并不依附于任何人 , 也不需要鳌拜的加持 。 因此 , 汉献帝的正统性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曹操 , 杀掉曹操对他正统性反而有影响 , 曹操的余党也会对汉献帝造成威胁;但康熙帝的正统性不仅不依附于鳌拜 , 反而是一旦他获胜 , 那些鳌拜的余党也会看清形势 , 转换门庭都还来不及 。
这是汉献帝和康熙的第一个区别 。
二、寄人篱下的汉献帝 , 核心尚在的康熙帝
汉献帝和康熙的第二个区别就是 , 汉献帝的没有所谓自己的势力 , 他本人都是在曹操的地盘上;但康熙是有自己的势力的 , 虽然很隐形 。
汉献帝投奔曹操之时 , 整个汉帝国已经没有汉献帝的直系势力 , 汉献帝所在的许昌也是曹操属地的核心 。 汉献帝本人也是寄人篱下 , 而曹操的目的昭然若揭 。
曹操奉献帝之后 , 虽然也有部分势力是属于汉献帝的名声招揽而来 , 但核心势力仍旧掌控在曹操的手中 。 曹操先任司空 , 再任丞相 , 都是开府治事 , 因此曹操有合法的理由培植属于司空府、丞相府的属官 , 让他们掌握实权 , 而汉献帝身边的不过是一些无实权的陪衬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