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皇帝|“赋圣”何以诞生——兼谈《天子游猎赋》的两个主题( 二 )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 , 然其要归引之节俭 , 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尽管从经学的角度肯定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地位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这是对相如赋主题的误读 。笔者认为 ,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天子游猎赋》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歌颂汉朝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 , 肯定朝廷对诸侯王的规范与管理 。如赋中言上林苑“视之无端 , 察之无涯 , 日出东沼 , 入乎西陂” , 描写天子歌舞“巴渝宋蔡 , 淮南干遮 , 文成颠歌 , 族居递奏” , 可谓囊括天下 , “包四海而入之苑内”(宋程大昌《雍录》卷九) 。于春海(2003)、程世和(2017)、刘莎莎(2017)等学者都从赋中读出了司马相如的大一统观念 , 认为“《子虚赋》《上林赋》是以文学的形式 , 对汉帝国大一统思想的最好阐释” , “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 与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思想异曲同工” , 所论颇中肯綮 。第二个主题是劝导汉武帝戒奢从俭 , 实行德政 , 即赋中所谓“实陂池而勿禁 , 虚宫馆而勿仞 , 发仓廪以救贫穷 , 补不足 , 恤鳏寡 , 存孤独 , 出德号 , 省刑罚 , 改制度 , 易服色 , 革正朔 , 与天下为更始” 。两个主题同时存在 , 前者为主 , 后者为次 , 前者泼墨如云 , 后者惜墨如金 。尤其是《天子游猎赋》的后半部分 , 处处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训诫诸侯 , 以昂扬喜悦的语气歌颂朝廷 , 极力铺陈上林苑的富庶辽阔和狩猎、典礼活动 , 这是以文学艺术的手段为汉朝结束分封、走向完全统一制造舆论 , 大唱赞歌 , 其得到汉武帝的欣赏 , 自然是情理中事 。
至于该赋的第二主题 , 那只是司马相如顺便对汉武帝做的一个提醒与劝诫 , 并且是以“天子芒然而思 , 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 , 即自我悔悟、改弦易辙的方式体现的 , 用语十分含蓄 。自司马迁以来两千余年肯定相如赋者 , 无不赞扬其与《诗经》一样有讽谏之义 , 称誉他“卒章显志” , 手法高明;自扬雄以来两千余年否定相如赋者 , 又无不认为其“劝百讽一” , “适足以启汉武之侈淫” , 失去了讽谏之义 。有人甚至以此为据 , 批评司马相如“迎合上意” , “人品不足齿也”(元方回《续古今考》卷十) 。这都是对相如赋主题的严重误读 。其实《天子游猎赋》结尾的讽谏 , 只是该赋的第二主题 , 是次主题 , 其重要性远在第一主题之下 。
司马相如因《天子游猎赋》而成为汉武帝最青睐的文学家 , 也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 , 他将赋体文学推向了顶峰 , 对后世辞赋创作尤其是散体大赋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赋四大家”的另外三家(扬雄、班固、张衡)无不模仿其结构 , 学习其文采 , 创作了《甘泉》《羽猎》《两都》《二京》等名篇巨制 , 使汉赋成长为“一代之文学” 。晋左思《三都赋》、唐李白《大猎赋》、宋丁渭《大搜赋》等 , 亦无不在学习相如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
“赋圣”崛起 , 离不开那个伟大的时代 , 那个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 , 从国家分裂、诸侯割据、战争连绵、民生涂炭 , 走向天下一统、经济繁荣、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时代 。司马相如以如椽大笔生动描绘了这一历史转变 , 之后他还受朝廷任命 , 以开发西南夷(今四川、贵州、云南一带)的方式参与了大一统国家的实体建构(参见《史记·西南夷列传》) 。文学家只有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与时代洪流相契合 , 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文学发展演进的经典之作 。
【君王皇帝|“赋圣”何以诞生——兼谈《天子游猎赋》的两个主题】《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7日 13版)
推荐阅读
- 万岁|"万岁"一词,原本有着"死期"之意,为何成为皇帝专属?
- 君王皇帝|刘彻当皇帝后,去民间把姐姐接到宫中享福,为何姐姐躲到床下
- 君王皇帝|王凤王商俩“亲兄弟”为何打起来了,起因是这条谣言
- 君王皇帝|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发现,推翻了哪些以往的历史研究?
- 君王皇帝|同样是汉武帝的舅子,他跟卫青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 武则天|武则天能当皇帝,还要感谢这个男人,要不是他谏言武则天早就被杀
- 君王皇帝|古人关于勤俭节约的那些故事
- 何瑭|古代最“牛”的墓,文武百官路过都要下马参拜,连皇帝也不例外
- 佟丽娅|佟丽娅古装花絮照火了!一袭红衣美绝,终于懂君王为啥不上早朝了
- 君王皇帝|只因这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皇帝的两次谋反行动均遭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