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明码”与“密码”:谁是炎黄子孙?

文:王明珂5000年前 , 两位“英雄” , 黄帝与炎帝大战于阪泉 , 黄帝打败了炎帝 。 后来黄帝又调集各诸候军队 , 与另一部族领袖蚩尤大战于涿鹿 , 胜了蚩尤 。黄帝从此繁衍其子孙 , 因此后来的华夏或汉人都是黄帝之裔;或者说 , 有些人是炎帝后代 , 所以他们常自称“炎黄子孙” 。 一部最简单的中国民族史便是如此 。那么 , 蚩尤的后代到哪去了?与黄帝同时代的其它人 , 他们的后代到哪去了?中国民族的蒙古﹑藏族﹑苗族﹑满族等 , 也是炎黄子孙吗?经过一番考据 , 这历史变得有些复杂——持肯定观点的认为 , 有些黄帝﹑炎帝的后代迁徙或奔逃到远方去 , 所以中国北方的满﹑蒙﹑藏等民族以及今日朝鲜半岛上的大韩民族都是黄帝或炎帝的后代 。 蚩尤则被放逐 , 或被迫辗转迁到南方 , 成为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 。但这种对历史的解释 , 还是有许多人不满意;中华民族中还有许多民族与炎、黄、蚩尤的关系不清楚 , 更何况 , 除了炎﹑黄﹑蚩尤这些英雄外 , 当时一般老百姓应该也有后代吧 。若你是位怀疑论者 , 对以上历史解释都不相信 。 那么 , 我们就先从“为什么我们相信历史”谈起;之后再提出另一个版本的炎黄子孙历史 , 看是否能更让你信服 。丨历史密码:塑造现实的历史记忆历史 , 这个词 , 在中文里可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含意:其一 , 真正曾发生的过去;其二 , 我们所记得的、述说、书写的“过去” 。人类都生活在历史记忆造成的社会里 , 社会现实是如此真实 , 因此我们普遍将历史记忆当作历史事实 。我曾在川西研究羌族的历史记忆 。 在那些高山深沟中 , 若一条沟中有三个寨子 , 当地人说起三个寨子所有人的来源时 , 常说:“从前有三个弟兄到这儿来 , 一人到一个地方建寨子 , 他们就是这三个寨子民众的祖先” 。 说起更大范围的人群 , 譬如邻近七条沟所有村寨人群的来源 , 他们说“从前有七个弟兄到这儿来…… 。 ”乍听来 , 我们会觉得这算是什么历史?但本地人的确相信这样的历史 。 生活在山沟中 , 三个寨子民众共同拥有﹑分配与竞争沟中的资源 。 外面人来这儿挖药 , 三个寨的人联合起来把他们撵走 , 因“历史”告诉人们这是那三个弟兄祖先所占地盘 。 一寨人上山砍柴 , 要进入二寨地盘时便得止步 , 因“历史”告诉他这是二寨的地盘 。这就是前面说的 , 社会现实是如此真实 , 人们普遍将历史记忆当作是历史事实 。但历史记忆 , 并不表示它们不真实 。历史的“明码”与“密码”:谁是炎黄子孙?
王明珂老师和羌族朋友在松潘我是一位台湾历史学者 , 就以台湾的历史来说罢 。 台湾目前最强势的一种历史记忆便是:台湾最早的住民是原住民 , 300年前闽粤移民随郑成功来台 , 他们是闽南人、客家人的祖先 , 60年前又有一批大陆军民随蒋介石来台 , 他们是外省人的祖先 。 相信这样的历史 , 所以台湾的社会现实便是 , 人分为四大族群 , 其中原住民是被征服者 , 外省人是新住民 , 闽南人与客家人才是真正的台湾人 。 以上历史 , 哪一点不是历史事实?但台湾的历史也可以循着深沟里羌族讲述历史的办法来写:“从前有四个弟兄到台湾来 , 他们的后代分别成为台湾四大族群 。 ”相信这历史 , 那么台湾的社会现实便会是:没有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区分 , 也没有老居民与新移民之分 , 历史不一定要始于郑成功﹑蒋介石等大人物 。但是绝大部分人类社会中都有征服者﹑被征服者区分 , 老居民﹑新移民区分 , 因此大家都喜欢谈英雄历史 。丨英雄“造史”:华夏民族始出五千年前黄帝﹑炎帝﹑蚩尤等几个部落首领间的战争 , 当然可能是历史事实;类似的部落战争在商﹑周之前不知发生了多少 。但是在商、周的甲骨金文史料中 , 完全找不到有关黄帝﹑炎帝﹑蚩尤的记载 。 那时也没人自称华夏 。 有趣的是 , 到了春秋战国 , 各诸侯国贵族开始自称华夏 , 此时便出现许多有关黄帝、炎帝、太皞等英雄祖先的历史记载了 。而且 , 就像战国思想家们对于如何治理百姓﹑平息战争提出各种意见 , 所谓“百家争鸣” 。 这时人们对于如何将黄帝﹑太皞等各部族祖先记忆集结成一个“历史”也纷纷提出不同方案 。但最后有一个历史版本广为大家接受:太昊、伏羲等为远古蛮荒之世的帝王 , 炎帝、蚩尤为败于黄帝之手的部族领袖 , 黄帝成为结束乱世﹑开创文明的唯一帝王 。 在政治上 , 当时自称华夏的各国外驱戎狄﹑内争雄霸 。事实上 , 政治上的争王与兼并 , 思想上为社会长治久安进行的争辩 , 以及在历史记忆上出现组合各部族祖先的多元版本 , 都表示着当时的华夏正由多元分立走向统一 。甚至华夏这个词 , 其意涵都由复数成了单数 。 “华”原有众多的意思 , 在战国时“华夏”便是“诸夏” , 也就是指不同于夷狄的“许多夏国” 。 但由战国末至西汉初 , 华夏便逐渐指的是一个族群整体了 。历史的“明码”与“密码”:谁是炎黄子孙?
“族群”是指凝聚在一个祖源记忆下 , 以分享﹑分配共同领域资源的人群 。 因此 , 祖源历史记忆也“规划”一个族群或民族的内部关系 。譬如 , 将炎黄视为弟兄这个历史方案的意义就是 , 尝试以祖先的弟兄关系 , 来联结分别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对等族体 。 这是一种“弟兄祖先历史” 。无论如何 , 最后在华夏的历史记忆中黄帝成为打败敌手﹑结束乱世的唯一英雄祖先 , 这也表示华夏正走向政治统一及权力集中化之路 。到了西汉初 , 华夏及其帝国已稳固形成 , 这时最完整的黄帝历史也出现在第一部中国典范历史《史记》中 。 这一时期 , 典范历史与典范社会情境同时形成 。 这也说明为何此后两千年中国人不太怀疑这“历史” , 因人们生活在“历史”所规划的世界里 。华夏的性质 , 全然表现在《史记》对黄帝的描述中 。 司马迁写到:黄帝是征服者及王朝建立者 , 他是华夏政治体的始祖;黄帝为尧﹑舜及夏商周三代帝王家族之祖 , 这说明黄帝为华夏血缘性族体之祖;黄帝及其后妃臣僚有许多发明 , 如此黄帝又代表华夏文化体的起始;黄帝曾四方征伐 , 东至于海 , 西至崆峒山 , 南至大江 , 北逐荤粥 , 这是表述华夏领域空间的起源;......所以说 , 由《史记》对黄帝的叙述可看出 , 至少由汉代始华夏便是集政治、族群、文化、领域空间为一身的共同体 。 这也表现历史记忆珍贵之处:它不一定是历史事实 , 但以“密码”方式隐藏许多历史事实在其中 。丨华夏边缘:边疆少数民族的融合战国时处于华夏边缘的秦﹑楚﹑吴﹑越诸国 , 其民被中原华夏视为蛮夷 , 但他们的统治家族可能当时已自称是黄帝之裔了 。许多华夏文献称 , 吴国王室为周太伯之后 , 越王家族为大禹的后代 , 楚国与秦国王室则是帝颛顼的后代 。 但这些家族的历史记忆中常出现些弟兄祖先 。 如《史记》记载:楚国先世昆吾﹑彭祖等部族之祖为兄弟 , 秦远祖鸟俗氏﹑费氏两部族祖先为兄弟 。还有 , 吴﹑秦﹑楚等国“黄帝子孙”的后代有些在中国 , 有些在蛮夷中 。 这就为后世华夏在边远异族中找寻“黄帝子孙”埋下了伏笔 。汉代有些华夏认为匈奴是大禹的后代 , 所以是黄帝子孙 。 魏晋南北朝时有些人认为鲜卑慕容家族 , 以及统一北方建立北魏之鲜卑拓跋氏 , 都是黄帝子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