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的四川状元:骆成骧

导语:状元:唐制 , 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 , 因称居首者为状头 , 故有状元之称 。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 , 乡试第一称解元 , 会试第一称会元 。 殿试第一称状元 。清朝唯一的四川状元:骆成骧
【 时也 运也 】兄弟我今天为大家讲述一个四川资中的名人:状元骆成骧 。他是有清一代差不多三百年来唯一的一位四川状元 。在讲这个名人之前 ,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 运气是什么?在我看来 , 所谓运气 , 就是 , 时也 , 运也 。 时间到了 , 运气就到了 , 时间不到 , 枉费心机也没有用 。 当然 , 有时候时间没到 , 但可以想办法让它快点来到 。清朝唯一的四川状元:骆成骧
【 武曌 】话说四川自两千年前的文翁教化开始 , 历来就号称文脉颇盛 , 汉朝的司马相如 , 汉赋首屈一指的大师 , 诗人李白就不说了 , 我们四川三岁小儿都熟悉的大诗人: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唐朝的袁天罡 , 那是全中国都知道的易学大师 , 人人都知道他与李淳风准确的预测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存在 , 李淳风与袁天罡合著的《推背图》第三象:谶曰:日月当空 , 照临下土 , 扑朔迷离 , 不文亦武 。 这个“日月当空”就是“曌”(zhào)字 , 这个“不文亦武”就是“武”字 , 武曌武曌 , 就是后来一代女中豪杰君临天下的武则天——直到现在我们都不能确证这位奇女子的真名到底是什么 。据《新唐书》 ,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一秘本 , 上面说:“唐中弱 , 有女武代王” , 他看不懂 , 于是找来李淳风问是怎么回事 。 李淳风回答说:“先兆已成 , 那女子已经进宫了 , 四十年后称帝 , 差不多能把唐室子孙消灭干净 。 ”太宗当然慌了 , 于是先发制人干掉她怎么样 , 李淳风于是直言:天命难违 。 这个难违的“天命”在我看来既是 , 运也 , 时也 。 时候不到而妄动 , 只能是贻害自身而于事无补 , 所以李淳风接着劝谏太宗道 , 既然是命定为帝就死不了 , 陛下只能是乱杀无辜 。 何况这个女人既然选进宫来 , 就肯定是陛下所爱 , 四十年后她就老了 , 老了就会变得仁慈些 , 虽然取代唐朝但不会杀绝唐室子孙 , 最终还是会把唐朝的江山还给你;但是如果现在把她杀了 , 她一旦轮回转世回来杀气更旺 , 陛下的子孙就会被杀尽 。 太宗于是作罢 。这就是所谓“女武代王”的由来 , 但是这个预测未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 这个故事的真假不论 , 但说明贸贸然干扰未来的结果 , 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凡事都要讲究个方式方法的 , 比如看房子风水 , 要请真正的大师 , 犹如改命换运 , 也要请教真正的易学专家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叫“五娘子因谶被杀” , 也是出自《新唐书》:在一次宫廷宴会上 , 大家行酒令 , 说自己的小名儿 。 席间一位名叫李君羡的将军说他小名叫“五娘子” 。 太宗为之一惊 , 大笑道 , “何物女子 , 如此勇猛!”——事后他迅速联想到 , 李君羡是“武安”人 , 被封为“武连县公” , 又任职“左武卫将军” , 而且守卫的呢 , 还是当年李世民杀兄弟的“玄武门” , 这样算上李君羡的小名“五娘子” , 这家伙命中就有五个武字!清朝唯一的四川状元:骆成骧
太宗怀疑那个秘本上说的“有女武代王”就是说的这个左武卫大将军李君羡 , 于是找了个借口说他“与妖人员道信潜相勾结 , 将为不轨” , 于是下诏杀之 。可惜啊可惜 , 太宗一世英名 , 还是杀错了人 , 因为天命难违 , 最滑稽的是 , 后来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 , 李君羡的家属还来申冤 , 近似于八十年代后的老干部被错误打成右派了 , 家属要求做平反昭雪的工作:恢复党龄 , 工资按年补发 , 干部级别当然也跟着一并复原 。【 名士 】扯远了 , 言归正传 , 还是说说我们四川的名人 。到了宋朝 , 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 是眉山人 , 他的老爸苏洵 , 他的兄弟苏辙 , 唐宋八大家中他一家父子就占了三个名额 , 真是祖上有灵烧了高香了 。明朝呢 , 四川新都的杨慎可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 而且也是符合我们这句“时也命也”的主题思路的一位 ,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参加会试 , 本来主考官已将他的宏文列为卷首 , 按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谁料照明的蜡烛的烛花居然烧掉了考卷 , 于是名落孙山 , 真是时也 , 命也 。那年杨先生二十一岁 , 可是他毕竟是胸襟犹如“滚滚长江东逝水” , 要浪花淘尽英雄——于是非百折不挠不可 , 于是到了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又去参加殿试 , 这次皇天不负有心人 , 他被列为状元第一 , 而且还授了一个翰林院编修的职位 , 这可是当时读书人无上的荣誉啊 。到了满清当政的差不多三百年中 , 尽管四川也除了一些名士 , 如文化昆仑钱钟书比较推重的诗人张船山 , 他是遂宁人;或诗人兼戏曲理论家的李调元 , 他是四川德阳罗江县的人 , 可是状元呢 , 直到清朝甲午战争后的1894年 , 整整两百多年我们大四川硬是没有一个才子能够高中状元 , 为我们引颈而望的父老乡亲挣得一点面子 , 这是不是有点辜负了向来号称才子辈出的川蜀大地呢?【状元骆成骧】不要急 , 就在甲午战败后的第二年 , 我们四川资中就偏偏出了一个状元 , 这个人就是我上面提到有清一代四川唯一的一位状元骆成骧 。运也 , 时也 。说到这位骆状元 , 有两个“传说” , 我先讲第一个 。在现在的资中有五座塔 , 据说都与骆状元有关 。 第一座塔叫文峰塔 , 第二座塔叫雁峰塔 , 第三座塔叫瑞峰塔 , 它们像“品”字形矗立于资中城沱江南岸的笔架山上 。听闻在清朝以前 , 笔架山是没有塔的 , 相传宋代有个反穿狗皮的狗皮道人常年栖身于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 , 每当见到贵人就要“汪汪汪”学狗叫 。有一次他见到一位身材矮胖、脸上有几颗麻斑的少年在山上盘膝而坐 , 向着山下江面上的渔舟吹箫 , 他便摇头摆尾向少年吠叫 , 少年奇怪了 , 说我又没有肉骨头 , 你对着我叫什么 。 狗皮道人神秘地回答道 , “现在没有 , 以后会有 , 不仅有肉骨头 , 还会有宫廷液、琼林宴 。 ”而且还即兴赋了一首七绝:三峰毓秀笔架山 , 魁星点斗连三元 ,大将后浪推前浪 , 浪出金鳌七百年 。那少年说道 , “这样说来我能考中状元 , 但是要七百多年后才能独步金鳌 , 我活得到那么久吗?”狗皮道人笑而不答 , 在地上打了七个滚就跑了 。 那少年名叫赵逵 , 数年之后果然金榜夺魁 , 中了状元 , 这时候有人才领悟到资中七百年后还要出个状元 。七百年后 , 似乎没有什么动静 , 人们便对狗皮道人的预言产生了怀疑 。 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 , 从成都来了个莽老道 , 看了笔架山的笔形 , 连称“好风水!好风水!” 。 当时的资州学正是南溪宿儒包弼臣 , 莽老道把狗皮道人的预言没有应验的事情告诉了他 , 并说:“可在笔架山的三个峰尖上修建三个石塔 , 必见奇效 。 ”包弼臣依言而行 , 建了这三座小巧玲珑的石塔 , 果然 , 第二年就文运大开 , 资中人骆成骧独领风骚 , 中了状元 , 破了清朝没有四川人摘取文状元桂冠的天荒 。从此 , 笔架山又叫三元山(取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之意) , 那三座塔称为状元塔 , 著名大画家张大千还画了幅《三峰毓秀图》 , 还在画上写到:“三峰在沱江南岸 , 青乌家言:当建三塔象笔架 , 必出状元 。 塔成明年 , 骆公骕大魁天下 。 ”第四座塔在离城五里外的东门高山观 , 建于清朝嘉庆二十年(1815年) , 方形 , 七层 , 是座砖塔 , 塔上有20多块砖的砖面上铸刻着“联捷三元”4个字 , 东一块西一块混在那些没有文字的普通砖块中 , 毫无规则 , 让人寻找 , 谁找得多 , 找得快 , 随就功名有望 , 就能考上秀才、举人、进士乃至状元 , 相传有一年骆成骧也混在莘莘学子中寻找过 , 据说他一口气找到19块 , 找得又快又多 , 后来在县试中考上第一名 , 为“案首”;省试中考上第三名 , 为“经魁”;殿试中光绪皇帝钦点第一名 , 为“状元” , 骆成骧于是成为“联捷三元”的“小三元” 。 (大三元是省试第一名的解元 , 会试第一名的会元 , 殿试第一名的状元) 。拓展知识:大致流程就是童生试(童生)——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进士)——殿试乡试每三年一次 , 在各省举行 , 考生应先参加县试和府试 , 录取后再参加由中央派往各省的学道(或称学政、学台)所支持的院试 , 院试录取者称生员 , 俗称秀才 。 乡试逢子、卯、午、酉年举行 。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 , 第一名称为解元 。 举人可于第二年进京参加中央举行的会试 。 会试由礼部主持 , 逢丑、辰、未、戌年的3月举行 。 会试录取者称贡士或进士 , 别称明经 。 第一名称会元 。 殿试在会试后的同年4月21日举行 。 凡贡士均参加殿试 , 由皇帝亲自主持 , 分三甲录取 。 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 , 二甲若干人为“进士出身” , 三甲若干人为“同进士出身” , 一甲第一名称状元 , 一甲第二名称榜眼 , 一甲第三名称探花第五座塔在资中唐明渡 , 也是砖砌额的 , 圆形 , 白色 , 五层 , 名叫“仓颉塔” , 是骆成骧的父亲骆文廷为纪念儿子中了状元而修建的 。这五座塔现存三座 , 笔架山的文峰塔和瑞峰塔在1951年修筑成渝铁路时被拆毁 , 开成路基了 。 (以上所引白郎主编《锦官城掌故:骆状元逸闻》)另外一个传说 , 来自成都望江楼 。说起望江楼就要说到唐代女诗人薛涛 , 她是乐籍出身 , 姿容美艳 , 通音律 , 工诗赋 , 与卓文君、花蕊夫人 , 黄娥号称“蜀中四大才女” , 在成都锦江区望江公园有口“薛涛井” , 旧名玉女津 , 据传就是当年薛涛制作写诗彩笺所用的水井 , 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人们为了纪念薛涛 , 在薛涛井旁建吟诗楼、濯锦楼、浣笺亭等建筑 。薛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