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的四川状元:骆成骧( 二 )

清朝唯一的四川状元:骆成骧
到了七十多年后 , 成都华阳县人马长卿倡议道 , 蜀中成都本是文采风流之地 , 有清以来却多年科第衰歇 , 未出状元与进士 , 应重兴文运 , 于是征得四川总督同意 , 在江畔筑一四级高阁 , 供奉文曲星 , 以祈求文运昌盛 , 并以晋代左思《蜀都赋》中的“既丽且崇 , 实号成都”为高楼命名为“崇丽阁” , 沿用薛涛故事 , 俗称“望江楼” 。望江楼清朝唯一的四川状元:骆成骧
这望江楼建成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 , 阁高三十九米 , 朱柱碧瓦 , 翼角飞檐 , 登高眺望 , 江天风物 , 一览在目 。说来也是神奇 , 这崇文阁一建就改变了风水 , 振兴了文运 , 就在高阁建成六年后 , 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 我们大四川终于出了一位状元资中人骆成骧 。可是 , 为什么偏偏是光绪皇帝当政的1895年呢?为什么在慈禧退居颐和园之前她这个政治强人当政的时候 , 我们大四川几十年来没有打破有清以来一两百年无有状元的尴尬困局呢?运也 , 时也 , 时也 , 即运也 。1895年是什么日子 , 正是前一年甲午之战堂堂大清国战败后的第二年 , 本来在对日问题上 , 光绪皇帝就非常强硬 , 这位刚刚“亲政”的皇帝生于1871年 , 那一年他刚刚二十四岁 , 正是血气方刚的他这些年耳濡目染没少受洋人的气 , 这里的“洋人”都是英吉利法兰西这些所谓的西洋人 , 这些西洋人自恃科技之威 , 欺负我们大清帝国不懂科学也就算了 , 现在连两千年来的小弟日本这个东洋人也想要欺负我们了 , 屡次借口朝鲜问题给我们挑衅发难 ,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甲午海战清朝唯一的四川状元:骆成骧
年少气盛的光绪皇帝早就咽不下这口气了 , 可是我们由于本来该武器更新军舰换代的钱 , 都被几个总理衙门的亲王挪用去献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了 , 献忠心的献忠心 , 表爱心的表爱心 , 然后——没有然后了 , 泱泱华夏巍巍帝国的大清 , 在水陆两面一触即溃一败涂地 , 于是马关条约 , 于是割地赔款 , 地是台湾外带澎湖列岛 , 钱呢 , 二万万两白银 , 分若干年还清还附带天文数字的利息 。本来踌躇满志的光绪皇帝那个气不打一处来 , 在这年的科考殿试上光绪痛定思痛 , 围绕大清帝国迫切的现实问题出了四道有关军事、民生、道德和水利农业的考题 , 我们大四川曾经的骄傲骆成骧同志倚马可待 , 然后一气呵成 , 很快一篇完卷 , 虽然不过区区两万字 , 但却直指时弊 , 批评当时官僚机构庞大臃肿 , 贪污成风 , 应当整顿朝政、发展水利和农业 。于是 , 这篇文章好比受伤后的一贴妥帖的膏药 , 一下子就击中了年轻而渴望奋发有为的小皇帝的小心脏 , 他可谓龙颜大悦 , 立马钦点痛陈时弊的骆成骧为状元 。说实在的 , 甲午战败之后 , 举国上下持有骆成骧这样的变法论调不在少数 , 如有名的康有为与他的高弟梁启超 , 但是骆成骧殿试文章中的几句话着实打动人 , 什么“传曰:主忧臣辱 , 主辱臣死”——什么“此即臣发愤望死之日也!”真是句句都打动了光绪皇帝那愤懑而无奈、无为而渴望有所作为的G点 , 这样的忠贞之士不封为状元 , 还能封谁?还有谁有这个资格 。所以 , 假如那年不是甲午之败的第二年 , 又或者殿试的考官不是光绪帝而是最讨厌说政权腐败的慈禧太后 , 你骆成骧就是文采再好妙笔生花 , 恐怕还是未必能够高中状元 , 所以 , 时也 , 命也 , 运也 , 按照易经的精神 , 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 , 在某一个时间点配合上某一个空间点 , 于是 , 你就心想事成了 , 天下万事 , 看似偶然 , 或者必然 , 或者必然的偶然或偶然中的必然 , 说穿了 , 就是这么一回事 。不过这骆成骧这状元也确实不同凡响 , 为人正直而敢作敢当 , 袁世凯称帝 , 他连发三篇电文痛骂 , 前两篇还比较客气 , 最后一道就让袁世凯气得暴跳如雷了 , 什么“自今日始 , 四川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 , 袁氏在任一日 , 以其政府名义处分川事者 , 川省皆视为无效 。 ”差点没把袁世凯给气个半死;后来他利用自己的威望与人脉为我们四川人民做了不少好事 , 他是著名的文状元 , 却从德国回来的侄儿身上看到强体健身的重要性 , 于是筹集资金在成都当时的少城公园(现在的人民公园)修建了国术馆 , 创立了“射德会” , 提倡运动和柔术 。 因此有人差点误认为这位骆成骧绅士是武状元出身 。不止如此 , 他还兴办教育 , 曾经在清贫的收入中慷慨地捐赠4000大洋 , 这4000大洋本是当时袁世凯的亲信镇守四川陈宦给他的 , 他也是分文不动 , 全部转赠给四川高等学校 , 在四川大学的校史上 , 他是第一个捐赠巨款的兴学助教之名士 。而这位名士状元却有一个绰号 , 叫“穷状元” , 并在青年时代自撰一励志联语:再穷无非讨口 , 不死总要出头 。当时成都有所谓“五老七贤”之称号 , 都是名满天下的硕学纯儒 , 如陈寅恪尊为师长兼父执辈的林山腴先生 , 又如号称“晚清第一词人”的赵熙 , 而大名鼎鼎的骆成骧也是其中之一 , 他们这批人真是道德的楷模 , 兼士林的表率 , 如果肉麻一点 , 套用小学生写作文的格式 , 真是永远铭记在我们四川人民的心中 。拓展知识:“五老七贤”是泛指一百年前光耀在四川的一个传统文化群体 。 他们继承巴蜀文化的优秀传统 , 他们中有前清状元、进士、举人、知府、翰林、御史;有“一生不做官 , 桃李满全川”的教育家 。 曾为政者 , 清廉刚正 , 循声卓著;为教者 , 扶掖后学 , 培育英才 。 德才兼备 , 经世致用 , 广植桃李 , 嘉惠士林 , 使“蜀学”在国内产生深远影响 。1926年的夏天 , 骆成骧在成都病逝 , 灵柩送回资中安葬的途中 , 许多成都老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 , 沿街护送骆状元返乡 , 随行的人很多 , 甚至道路都堵塞起来 , 很有点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味道 , 一代才人兼正人 , 从此魂归故土 , 而受我们这些后人永远的敬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