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山里娃上学美美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
_原题为 山里娃上学美美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
拔穷根 , 奔小康 , 乡村教师是山里孩子走出山旮旯的领路人 。
19岁那年 , 我来到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支教 , 用一支粉笔开启了教书生涯 。 原本怀揣理想而来 , 可到学校里一看 , 教室四面透风 , 操场一片荒芜 。 加之地处海拔近千米的山坳中 , 距县城100多里路 , 回趟南昌老家得辗转一天 。 父母的心疼和不理解曾令我动摇 , 但学生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 却深深印刻在我心里 。
山花开了 , 学生给我采来最香的一束;山果熟了 , 学生为我摘来最甜的一捧 。 生病时 , 学生把鸡蛋塞到我手中 。 学生们有情 , 乡亲们有义 , 我把大山当成了自己的家 。 学校不通班车 , 我就挑着扁担走20多里山路 , 把课本和文具运上山 。 通过点滴努力 , 读书改变命运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
【大山|山里娃上学美美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征文)】时光荏苒 , 我教过的1000多名学生相继走出大山 。 其中 , 廖作英、涂莎母女俩还先后成为教师 , 与我同行在教书育人的路上 。 廖作英是我带的第一批学生 , 那时才7岁的她 , 甜甜地喊我“支姐姐” 。 后来 , 她的女儿涂莎也成了我班上的学生 , 我便成为小姑娘口中的“支妈妈” 。 如今 , 她们母女俩都站上了讲台 。 一年一年我的班上迎来新的学生 , 孩子们对我的称呼也变成了“支奶奶” 。
40年前 , 我走进了大山;40年后 , 我依然在这里 。 陪伴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成才 , 我看着他们走出大山 , 更目睹了乡村教育的巨变 。
过去 , 几块木板拼接在一起 , 刷上墨汁便成了黑板 。 一堂课讲下来 , 手指都染黑了 。 遇到雨天 , 木板回潮 , 粉笔写上去 , 只留下一道道模糊的笔画 。 如今 , 触控笔、智能电子白板等成了课堂新装备 , 手指轻轻一点 , 图片、视频悉数弹出 , 山里娃享受到了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
过去 , 孩子们翻山越岭来上学 , 崎岖的羊肠小道坑坑洼洼 , 一下雨便泥泞不堪 。 没等到学校 , 鞋子先大了一圈 , 教室门口专门备了块铁片 , 孩子们刮了鞋子上的泥巴才进教室 。 如今 , 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了每一个村民小组 , 太阳能路灯从村头亮到村尾 。 孩子们的上学路更加安全通畅 , 再也不必起早贪黑绕远路了 。
过去 , 操场是一片光秃秃的砂石地 , 一刮风便尘土飞扬 。 体育器材少 , 学生们只能跳皮筋、丢沙包 , 课余生活很单调 。 如今 , 塑胶跑道进校园 , 孩子们可以尽情奔跑 , 操场上还竖起了篮球架 , 摆上了乒乓球台 , 修葺一新的校舍成了村里最美的风景 。
过去 , 有的孩子因交不上学杂费而没来报到 , 我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 , 尽可能筹钱垫付 。 如今 , “两免一补”政策消除了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 , “营养改善计划”让娃娃们吃上热腾腾的免费午餐 , 越来越多的山里娃带着自信走进学校 。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 在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 , 乡村教育实现了巨大转变 。
(作者为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白洋组教学点教师 , 本报采访人员戴林峰整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作者:支月英
推荐阅读
- 申报|@成都家长 接送学生车辆不限行 上学期未备案的可补录了
- 电子地图|高校开学了!这份电子地图请收好,助你上学不迷路!
- 郭峻仙|小女儿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个大山里的贫困家庭培养出3个名牌大学生
- 大山馈赠助脱贫|大山馈赠助脱贫
- 大山馈赠助脱贫
- 必备|开学季 平安上学路
- 传染病|北京疾控发布校园开学防疫指南:如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不要上学
- 进行|北京疾控发布校园开学防疫指南:如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不要上学
- 北京疾控发布校园开学防疫指南:如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不要上学
- 大山|今年中考大山外语学员最高575分,500分以上学员达4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