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曾国藩|曾国藩为何直指大清最大症结是“乏才之患”?由此打造最大人才库( 二 )


曾国藩的幕府培养的不仅是官员 , 甚至是百科人才库 。洋务官员容闳曾回忆他在军营中的见闻:“我在总督大营大约住了两个星期……当时在营中居住的官员最少有二百人 , 这些来自各地的人都是为了各种目的聚集此地 。除了幕僚而外 , 还有候补官员、法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师等等 , 总之 , 中国一切出类拔萃和著名人物 , 都被他那具有磁石般吸引力的品德和声誉 , 吸引到他那里 。他对于有学识和天才的人 , 一向极为钦佩 , 乐于和他们交往 。”《我在美国和在中国的追忆》
近代史,曾国藩|曾国藩为何直指大清最大症结是“乏才之患”?由此打造最大人才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更多的时候曾国藩更像一位私塾先生 , 经常用学校培养的方式对身边工作人员进行培养 , 甚至经常亲自出题叫他们考试 。
李鸿章后来回忆说:“在营中时 , 我老师总要等我辈大家同时吃饭 。饭罢后 , 即围坐谈论 , 证经论史 , 娓娓不倦 , 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 。吃一顿饭 , 胜过上一回课 。”《庚子西狩丛谈》
因此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清朝晚期的顶梁柱 。曾国幕的幕僚出幕后官至出使大臣5人 , 军机大臣2人 , 尚书2人 , 大学土2人 , 侍郎3人 , 北洋大臣1人 , 总理衙门大臣1人 , 总督16人 , 出任总督30人次 , 巡抚28人 , 出任巡抚50人次 。此外 , 还有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副将、道员、知府、知县 , 最不济也有候补、候选、记名之类 。林林总总 , 不胜枚举 。天京克复前后 , 湘系“文武错落半天下” 。英国历史学家包耳格曾经说:“ 曾国藩是中国最有势力的人 , 当他死去的时候 , 所有的总督都曾经做过他的部下 , 并且是由他提名的 。如果他曾经希冀的话 , 他可能已经成为皇帝 。” 话虽夸张 , 但从一一个侧面反映了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传》
近代史,曾国藩|曾国藩为何直指大清最大症结是“乏才之患”?由此打造最大人才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做了两江总督后 , 他把选人用人当作重要的澄清吏治手段 , 先后罢免大量不合格官员 , 启用许多有才能官吏整顿地方 。从出任两江总督的第一天起 , 他就不断地一再告诫属下地方官保持清廉 。他在给出任庐江县令的批语中这样写道:“该令以书生初历仕途 , 惟俭可以养廉 , 惟廉可以生明 , 此二语者 , 是做好官的秘诀 , 即是做好人的命脉 。临别叮嘱之言 , 千万勿忘!”
在给冯卓怀的禀文上 , 他也这样批示:勤、廉二字 , 是居官根本 , 该署令颇能从此著力 , 案到即办 , 是勤于治事也 。
在选任州县官时 , 延续选拔湘军标准 , 凡是官气重 , 说套话、空话的一概不用 。“有操守 , 没官气 , 多条理 , 少大言 。”
曾国藩总结人才时总结提出:“大抵人才约又两种 , 一种官气较多 , 一种乡气较多 , 官气较多者 , 好讲资格 , 好问样子 , 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 , 语言无此妨彼碍之弊、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 , 故且戒官气 。而姑用乡气之人 。”
总而言之 , 他要求州县官员自己应该“一分一毫 , 一出一入 , 无不可对人言之处” 。曾国藩由于为政极其廉洁 , 所以对提拔任用的官员要求也极高 , 但是晚清官场风气未开 , 整体素质日益沉沦 , 局部上的改变还是差强人意 。同治元年 , 他在给安徽巡抚李续宜的信中说:他选用的州县官员 , 皆不惬物望 , 而李巡抚留用的那些人 , 也非称意之选 , 可以说 , 大清州县官员已经到了无人可选地步 , 整个选拔人才通道已经全部锁死 。
近代史,曾国藩|曾国藩为何直指大清最大症结是“乏才之患”?由此打造最大人才库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