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多次被打破,坚持它还有什么意义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 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 通俗讲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 , 立子以贵不以长 。 ”
纵观唐朝整个历史 , 这一制度多次被打破 , 而原因多不相同 。
唐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多次被打破,坚持它还有什么意义
文章图片
大唐歌舞
一、因贤与长的矛盾而被打破
唐朝第一次皇位继承 , 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 打破了这一制度 。 李渊晋阳起兵后 , 李世民领兵攻破长安 , 唐建立后 , 李世民又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 , 立下了赫赫战功 , 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 李世民不仅军事才能卓著、战功显赫 , 而且广施仁爱之道 , 可惜他是李渊次子 。 李渊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 , 但是李世民才强功高 , 李建成远不及李世民 , 太子之位受到严重威胁 , 于是他联合四弟李元吉 , 与李世民争权夺势、相互争斗 , 最终发生“玄武门之变” 。 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带来的贤与长的矛盾 。
唐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多次被打破,坚持它还有什么意义
文章图片
玄武门
二、因权与制的矛盾而被打破
制度本是制定出来维护皇权、规范秩序的一种工具 。 而皇权又处于交接传递中 , 当制度制约了掌握皇权的人 , 制度就成了束缚 , 就可能被弃之不用 。 唐高宗李治时期 , 因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 , 皇权受到限制 , 李治想依靠武后重振皇权 。 在协助李治处理朝政、治理天下的过程中 , 武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 嗣圣元年(684年) , 武则天废黜李显为庐陵王 , 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 , 她仍临朝称制 。 她令当朝旗帜全为金色 , 官服颜色、职省名称全部改掉 , 赐宫城名为太初宫 , 此时她已完全权倾天下 。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亲临则天门 , 大赦天下 , 改唐为周 , 改元天授 , 定都洛阳(神都) , 正式称帝 。 武则天篡唐 , 虽有诸王起兵反抗 , 但均不敌被平 。 这就是权力抛弃制度 。
唐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多次被打破,坚持它还有什么意义
文章图片
武则天
三、因稳与长的矛盾而被打破
景龙四年(710年)李旦二次称帝 , 但他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 , 决定了他没有帝王应有的决断和霸气 , 没有掌控朝局的手段和气势 ,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就遇到难题 。 嫡长子李成器本应立为太子 , 但李隆基建有大功 。 景龙四年(710年) , 李隆基打着“诛诸韦以复社稷 , 立相王以安天下”的旗号发动兵变 , 杀死欲篡夺唐室江山的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 功不可没 。 最后在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 , 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 , 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 李旦也担心“玄武门之变”的惨剧重演 , 为维护朝局稳定 , 就顺水推舟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 先天元年(712年) , 李旦退位内禅传位于李隆基 。 这就是为了稳定而打破这一制度 。
唐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多次被打破,坚持它还有什么意义
文章图片
韦后(影视剧照)
虽然嫡长子继承制存在诸多弊端、屡被打破 , 但它在当时还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一是维护了朝局的相对稳定 , 它使皇位继承有据可依 , 不致造成混乱 。 二是限制了篡位的发生 , 它使篡位行为受到强大的阻力 , 没有足够的实力 , 轻易不敢篡位 。 三是保持了对外的强大 。 它把皇位继承限定在了皇宫之内 , 朝廷在对国家控制 , 对周边国家影响上基本不受影响 , 使得国家内部整体稳定 。
【唐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多次被打破,坚持它还有什么意义】(图上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