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不是社群


编辑导语:近几年不少企业把目光转向私域流量 , 在运营私域流量时 , 社群运营是一大关键;但社群运营并不是拉个微信群聊那么简单 , 需要内容的支撑等等;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为什么微信群不是社群这一想法 。
|微信群不是社群
本文插图

社群是私域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次我们就来聊聊社群 。
虽然今天社群已经被归类到私域流量中 , 但社群出现的时间其实比私域流量要早不少 。
私域流量这个名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2016 年 , 而一年之前的 2015 年 , 就已经被称为「社群元年」了 。
在互联网人的语境里 , 元年一般指爆发年;社群在 2015 年的爆发主要得益于微信生态的成熟 。
当时 , 微信用户已经超过 5 亿 , 成为国民级应用 , 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也是万事俱备 , 在微信群里长出一个社群经济 , 回过头看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
但是 , 有些人认为拉个微信群就是社群了 , 这是对社群的第一大误解!
一、微信群不是社群
1. 什么是社群?
社群就是为了一件事或一些事汇集起来的一群人 , 不是把人堆在一起就是社群 , 那是乌合之众 。
微信群也只是一个载体 , 社群一直都有 , 比如广场舞社群就比微信的历史长 。
一个社群要存在 , 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没想清楚这两个问题 , 贸然把用户拉进群里 , 浪费时间事小 , 损失用户的信任事大 。
2. 社群需要什么样的人?
相似的一群人才能成为社群 , 不必强求把每个用户都拉进群里;这就涉及到社群的分类分层和准入门槛 。
人以群分 , 无非就是分类和分层;分类的方式包括区分地域、兴趣等 , 分层的方式包括消费水平、会员等级等 。
《吐槽大会》曝光过一个神秘的社群叫做「沈阳明星群」 , 它既符合分类 , 也符合分层 , 这才能称之为社群 。
在企业运营消费者社群的过程中 , 也要遵循分类和分层的原则;也不要过于追求细分 , 要保证社群的基础人数 。
如果你的社群人数不是很多的情况下 , 也可以先在一个群里养大了再分 。
例如:某宠物社群 , 一开始做的是全国宠物交流群 , 在规模扩大后 , 就开始分类 , 他们做了地方群和宠物品种群两种分类 , 让信息的传达更加精准 。
【|微信群不是社群】产生一批种子用户后 , 又做了分层 , 也就是所谓的 VIP 社群 , 必须达到一定的消费次数、发帖次数才能进这个群 。
上面的案例也包含我们要说的第二点 , 准入门槛 。
没有门槛的群 , 必然是没有质量的 。
宠物社群的案例里 , 分层的门槛是比较明确的 , 就是消费次数和发帖次数;容易被忽略的是 , 分类其实也有门槛 , 例如:宠物品种群 , 就要求成员提交拥有该品种宠物的照片等证据 , 事实上也是一种门槛 。
也有一种说法 , 说社群需要价值观一致的人;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理想主义 , 难以落地 。
运营者身处战场一线 , 只有分类分层、准入门槛这些可以标准化的东西才能切实执行 。
3. 社群要做什么样的事?
如果社群是为了一件事而存在 , 我称之为「+社群」;如果社群是为了一些事而存在 , 我称之为「社群+」 。
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 我来举几个例子 。
关于「+社群」 , 有这样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瑞幸咖啡的门店群 , 这个群里面只有一件事 , 就是发福利 , 各种抢优惠券、抢全网最优价;第二个例子是完美日记的快闪群 , 拉人、预热、定点抢购、活动结束当天解散 , 整个运营过程不超过 4 小时 。
社群只是达成那一件事的工具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重要 。
而「社群+」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它会从原来的一件事里 , 长出更多的事情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