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的碎嘴导购,终于把顾客都赶走了( 二 )
逛屈臣氏是一种什么体验?心累 。 在屈臣氏工作是一种什么体验?心累 。 /知乎网友@honeysuckle毕竟 , 这是一个就连收银员都要被迫营业的竞技场 。 如果你是兼职党 , 加入屈臣氏大家庭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卖卡 。卖卡任务也深得屈臣氏看人下菜碟的真传:有品牌方撑腰的专柜导购 , 一天卖卡一张即可 , 如果是打零工的促销员或者收银员 , 则肩负一天三到五张的重任 。除了新开卡时能够享有的有限优惠 , 屈臣氏会员卡的最大作用 , 便是用积分抵扣消费金额 。 消费十块钱 , 可攒一积分;二十个积分 , 可换一块钱 。 要是认真算算这笔账 , 你会发现这根本就是个深坑——你必须要再额外消费四千块 , 所得的积分才能抵扣你的办卡花费——20元现金 , 这还没有算上因年度清零而损失的消费积分 。
屈臣氏在淘宝官方旗舰店出售的会员卡 , 价格提高到25元 , 有800余人下单 。 /淘宝卖出去了没有奖励 , 毕竟收益有且只有20;可卖不出去?抱歉 , 你自己掏钱把卡买了吧 , 毕竟这条是写在咱别名“霸王条款”的劳动合同里的 。即便你完成了卖卡任务 , 别急着高兴 。 屈臣氏还有N招在等着你 。 比如 , 卖出占总销售额15%的换购产品 。 是的 , 领着不及一张卡费的时薪 , 你不仅要收银 , 还要卖卡和卖货 。2015年 , 合肥屈臣氏曾爆发过一次轰轰烈烈的罢工事件:三里庵店的60余名品牌方导购因不满喝水要打申请、午休时间被压缩到半小时、上下班还要被翻包检查等“非人”待遇 , 与店面管理者闹到了片警上门的地步 。其中最不可调和的矛盾 , 则来自于屈臣氏强迫第三方品牌销售 , 必须在销售一定比例的屈臣氏自有品牌商品后 , 才可以销售自家产品 。而这个“一定比例” , 据离职的前员工透露 , 可高达35%至40% 。“只有自有品牌的销售比例达标了 , 第三方品牌才能留在屈臣氏 , 相应的品牌方美容顾问才能留住饭碗 。 ”对于工资和提成由第三方品牌提供的导购而言 , 帮屈臣氏自有品牌卖货自然是不赚钱的 。 卖力吆喝费尽唇舌 , 干的却是桩白费力气的赔本买卖 , 谁能愉快接受呢?
屈臣氏专用表情包 , 你需要吗?/ 微博@热表情更何况 , 屈臣氏的顾客中并没有多少是冲着自有品牌进店的 。 不论是平庸的包装设计还是无功无过的使用体验 , 几乎都很难达到让人路转粉的程度 。 加上早年“屈臣氏面膜疑致人死亡“事件的余波影响 , 能耐心听完产品介绍的顾客 , 都算得上是勇士了 。想要带动自有品牌产品的销量 , 除了常年不断的折扣促销 , 唯一能依靠的 , 便是销售那张嘴了 。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的屈臣氏植入广告——这可能是徐静蕾少有的走进屈臣氏的机会 。 /《杜拉拉升职记》屈臣氏为什么无底线地践行这套近乎刻薄的自有品牌战略?还不是为了更多地赚钱 。据其前高管爆料:“销售占比仅为25%的自有品牌 , 就能给屈臣氏贡献超过60%的毛利 。 ”利润拳打进口商品 , 成本脚踢本土品牌 , 如此超乎想象的吸金优势 , 对于掏钱的顾客来说 , 买了印有屈臣氏字样的自有品牌 , 四舍五入岂不是等于买了吃亏与上当?而这种只顾自家卖货、不管他人死活的态度 , 也凉了不少入驻品牌的心 。毕竟 , 屈臣氏的入场费可不便宜 , 除此之外 , 想要在屈臣氏里卖货 , 品牌方还需要向屈臣氏支付促销费、条码费等一系列后台运营费用:“没有一个品牌可以在屈臣氏赚到钱 。 ”卖命讨好年轻人 , 屈臣氏会成功吗?1989 年 , 中国内地第一家屈臣氏门店在北京开业 。这家以英国药店起家 , 从香港走向世界的一站式卖场 , 仅仅用了不过三十年 , 就成长为“覆盖国内480个城市 , 拥有超3900家门店和逾6500万名会员”的实体零售神话 。从基础护肤到彩妆单品 , 从日用洗护到零食软饮 , 品类齐全的屈臣氏曾一度掏空了一二线城市少女们为数不多的零花钱 。 可以说 , 80后90后们学生时期的美丽梦想 , 是在这里 , 在一支支曼秀雷敦的唇膏和里美的洗面奶里扬帆起航的 。
屈臣氏 , 中国商场的标配 。 / 图虫创意不过短短几年 , 曾被奉为潮流风向标 , 绿色购物袋上都布满时尚感的屈臣氏 , 在消费升级见世面更多的新世代面前 , 却沦为了土low的代名词 。没能与时俱进的店面风格和一成不变的开架货品 , 成了比强买强卖更赶客的败笔 。为了迎合年轻一代 , 趾高气昂从未想过做出改变的屈臣氏 , 也不得不低下它“高贵”的头颅:借助AI技术制作了虚拟品牌代言人屈晨曦;和抢钱天团line friends联名 , 推出少女看了会流泪的口罩购物袋等;和网红手游《阴阳师》《恋与制作人》等联名 , 推出男女通杀的跨次元主题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