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快讯|十分钟,年华老去:三首写成了电影的花间词


有的电影拍成了诗 , 有的诗写成了电影 。
曾经看过一部总题为“十分钟 , 年华老去”的电影 , 由十五位世界电影大师各自制作的一部十分钟短片组成 。 十五部短片就是十五首诗 , 探讨我们存在的时间之谜 。
希腊电影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说过 , 电影是诗意版的世界 , 某种意义上 , 电影唯一能做的就是使时间的流逝变得甜美 。
电影和诗都不能改变世界 , 但无疑可以让我们过得好一点 。 如果不能提供治愈 , 至少也是很好的陪伴 , 至少可以让时间的流逝变得甜美 。
本期周末读诗 , 从五代文人词《花间集》中选出三首 , 作为电影短片以飨大家 。
撰文 | 三书 1
一支空白练习曲 / /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
鬓云欲度香腮雪 。
懒起画蛾眉 ,
弄妆梳洗迟 。
照花前后镜 , 花面交相映 。
新帖绣罗襦 , 双双金鹧鸪 。
/ /
这首词可作一首歌 , 一组忧郁情绪画 , 也可作一个电影短片 , 以听 , 以看 , 以寻味 。
如果作为电影短片 , 时长不超过十分钟吧 。 没有情节 , 几个表现人物心理的镜头而已 , 但每个镜头都很感性 , 很唯美 。
镜头1:清晨 , 年轻女子的香闺 , 聚焦在床前的屏风 。屏风上画着重叠的山水 。 诗人温庭筠是个大导演 , 他真正想让我们看的并非屏风 , 而是这个女子的梦 。 电影开始时 , 女子已经醒了 , 但她没有动 , 她仍耽延于那个梦 。 正如我们有时醒来 , 渴望重返刚才的梦境 , 无奈似乎有什么按钮一按 , 我们便被送了回来 , 送到这里 。
这是个迷惘的时刻 , 一半在床上 , 一半在梦里 。 女子的梦有多生动 , 屏风上的山水便有多清晰 , 那是阻隔她与爱人的真实距离 。 南唐中主李璟的“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 , 也是同样的时刻 , 同样的迷惘 。
山峦重叠 , 阳光如流金 , 明明灭灭 。 你可以说那象征某种希望 , 或方生方死的幻想 , 或隐现的情欲 , 或蹑行的食梦兽 , 随便什么取决于你 。 世界就是一个象征的体系 , 而象征来自神秘感 。 温庭筠不说出来女子的感觉 , 他用“小山重叠金明灭”来象征 , 这是他的敏感和细致 。 他知道一个人清晓梦回 , 看见窗户缝漏进的阳光 , 斑驳流动在地板或墙上 , 就能感知那种神秘 。
镜头2:床上的女子 。“鬓云欲度香腮雪” , 此处有风在吹 。 风很美 , 风一吹 , 草就绿了 。 风掀起女子的黑发 , 飘过她雪白的面庞 。 这个镜头很性感 , 很灵动 , 也很寂静 。 刚想说写女子的寂寞 , 就说成了写她的美 。 寂寞被写成诗 , 就上升为美 。
“欲度”这个词很传神 , “度”是越过 , “欲”是将要 , 头发将度不度的意思 。 有情无情 , 无情有情 , 中国人的审美 , 滋味多在有无之间 。 此处写风 , 写发 , 写人 , 写梦 , 四者是分不开的 。 写发就是写人 , 写风就是写梦 。
镜头3:女子梳洗 。

弄妆梳洗迟” , 一个敏感的读者不应直到现在才看见女子的愁思 , 应在开始读到“小山重叠”时就感觉到 , “重叠”就是郁郁嵯峨 。 我们看电影 , 听音乐 , 读诗 , 都是从起始就感知一种氛围 。 即使电影的开头是一个欢乐的场景 , 也能预感到有什么灾难正在逼近 。 而诗歌的第一句必须传达整首诗的声调 , 就像乐曲使用的是C大调还是a小调 , 一上来就能听见 。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莫不如此 。
海子被误读了多年的《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其挽歌的语调从第一句就传达出来:“从明天起 , 做一个幸福的人” 。 当我们说“从明天起 , 我要早起” , 那恰是因为我们很难做到所以才下这样的决心 。 《庄子》曰 ,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 这句话可作读诗的法门 。 读诗要听的不是说了什么话 , 而是话被怎样说出或省略的 。 对于海子来说 , 幸福如闪电 , 强烈而不可把握 , 这首诗写的不是什么简单快乐的幸福 , 而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可能 。 这是诗人的真诚和深刻 , 更是生活的意义与真相 , 也因此我们才能在其中听到自己与之共鸣 。
回到这首词的电影镜头 , 再看“懒起”和“弄妆” , 女子的无情绪和疏离感 , 传达出女子的心理 , 也增添女子的美态 。 古代诗人喜欢的大多是慵懒的美人 , 所以这两句的懒和迟 , 其实也是为了美 。
若对这两个动作加以玩味 , 还能品出很多意思 , 比如女子的自恋与自怜 , 如果仔细倾听 , 还能听见她和自己、她和他、她和岁月、她和命运的对话甚至争吵 。
镜头4:照花前后镜 。这是个特写镜头 。 女子梳洗化妆完毕 , 手执一镜在后 , 照插在发髻上的花 , 再被面前的镜子反照 , 此时人面与花则并在前镜中 。 “照花前后镜” , 不仅合于事理 , 这个句式本身也有“花面交相映”的晕眩感 。 这个特写 , 放大了女子的孤独 , 几乎将她的美幻化为深深的梦寐 。
镜头5:绣罗襦 。女子看她的罗裙 , 上面新绣的“双双金鹧鸪” 。 鹧鸪象征归来 , 成双成对 , 当然是她温暖的愿望 。 但这天清晨 , 新帖的绣罗裙却令她格外寒冷 , 而那一对鹧鸪也让她显得尤其孤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