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哲学的油腻化

哲学研究已彻底油腻化 。作为企图抽象出跨学科定律的理论 , 哲学本应以科学为师而谨言慎行 。 可在介入具体的自然科学原理之争时 , 一个标准的中国式哲学帖通常由三个令人厌恶的单元组成:(一)选择一个有争议因而小众的哲学术语P作为自己思辨的出发点 , 比如选择“直觉主义数学”;(二)在一模未建的情况下 , 就想当然地根据P的只言片语认定其它科学理论均已失败 , 比如认定逻辑形式化已惨败于直觉主义数学;(三)进而根据上述两点宣布自己正确 。 ​​事实上 , 近日在论及逻辑学的形式化这一数学内容时 , 一个无力建模而又持否定观点的哲学帖通常是这样写成的:​(1)先把论题哲学化;​(2)再把文字杂文化;​(3)最后以散文手法罗列布劳威尔的哲学观点 , 进而据此宣布莱布尼茨以来的逻辑学形式化均告失败 , 全然不顾布尔代数与芯片之间的依存关系 。 ​惟其如此 , 李楼对这种以扯哲学淡替代数学推理的伪科技帖只有一键拉黑 。 几行字之内即罗列一堆科技大词却通篇一模未见 , 这种令人厌恶的油腻帖风不可能在李楼获得任何转正机会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