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街历史趣闻|「名人百科」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吴国开国皇帝孙权
文章图片
【名人简历】
孙权(182-252年) , 字仲谋 , 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 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 公元229-252年在位 。 据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 。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 , 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 , 200年孙策早逝 ,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 208年 , 孙权与刘备联盟 , 并于赤壁击败曹操 , 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 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 , 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 222年孙权称吴王 , 229年称帝 , 正式建立吴国 。
【成语典故】
草船借箭
出处:《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 原文:十八年正月 , 曹公攻濡须 , 权与相拒月余 。 曹公望权军 , 叹其齐肃 , 乃退 。
赏析:《三国演义》中 ,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让人传为佳话 。 但是历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出自孙权的 。 在赤壁打败曹操之后 , 周瑜逐步取得了江陵地区 。 孙权又任命步为交州(现在的广州一带)刺史 , 步骘领兵南下 , 将东吴的势力扩展到了交州一带 。
后来曹操又南下和孙权在长江两岸激战 , 地点就在现在南京附近 , 当时的南京叫建业 , 是江东的都城 。 原来的都城在京口 , 即现在江苏省的镇江 , 后来孙权迁到了建业 , 并修筑了石头城 。
文章图片
在和曹操激战的时候 , 孙权亲自乘船观测敌情 。 曹操手下大将以为是来挑战的 , 就想出击 , 曹操则认为是孙权来观察军情的 , 不准出击 , 只是增加了防备 。 孙权观察完了 , 命令回本部大营 , 还命人奏乐助威 。 曹操见孙权竟有如此过人的胆略 , 江东的战船井然有序 , 很是惊叹:“以后生儿子就要生个像孙权这样的 , 如果都像刘表那样的儿子 , 连猪狗都不如 。 ”
一次 , 孙权又乘船到曹操军营前来刺探军情 , 曹操命令放箭阻止 。 孙权所乘大船的一边因为满是羽箭 , 船开始倾斜 , 孙权立即命令将船掉头 , 这样另一边也很快射满了箭 , 船又平衡了 , 孙权这才下令回营 。
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处:元曲《隔江斗智》第二折
释义:比喻想占便宜 , 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
赏析:东汉时期 , 想取回荆州的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假招亲扣人质”的建议 。 这个计策被诸葛亮识破 , 安排赵云陪伴刘备前往 , 先对周瑜的岳父乔玄进行拜会 , 吴国太被乔玄说动在甘露寺见面 , 吴国太真的把公主孙尚香嫁给了刘备 。 人们都用“周郎妙计安天下 , 赔了夫人又折兵”嘲笑孙权与周瑜 。 又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
【人物传说】
碧眼紫髯 , 黄龙下凡
传说孙坚在讨伐董卓时 , 于洛阳的一间茅厕 , 出现一道紫色气 , 便发现了孙权与传国玉玺 , 据称之所以孙权会被丢弃在厕所里 , 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孙权的蓝眼珠、紫头发 , 是个不祥之兆 , 但孙坚与孙策不相信 , 便将孙权带回家抚养长大 , 结果后来孙坚和孙策双双战死 , 大臣们因此非常地恐慌 , 纷纷计划离开吴国 , 也因此东吴变成了 , 也就是“无人才之国” , 但周瑜独不离 , 反倒继续协助孙权 , 后来大臣们回返 , 而孙权也从此不再带来灾祸 。
另一传说是孙权之母吴氏夜梦红日东升 , 黄龙入体 , 不久生下孙权 。 孙权长得奇特 , 蓝眼睛 , 紫头发 , 人们说有富贵之 。
孙权煮老龟
传说三国时期 , 吴国有个人到深山打柴 , 在山林间发现一只大乌龟 , 就把它捉住 , 拴在扁担上带回家去 。 走在半路上 , 只听见大龟叹气说:“我出游不是时候 , 被你捉到 。 ”这个人听了甚是惊讶 , 就家也不回了 , 拿着它坐船去上贡给吴王 。
船走了一天 , 到了晚上 , 停泊在一棵老桑树下过夜 。 半夜里 , 这个人被一阵对话声惊醒 , 仔细一听 , 原来是桑树与大龟在谈话 。 只听桑树对大龟说:“老龟啊 , 你为何到了这里?”大龟说:“我不小心 , 被人捉住 , 就要被人烹煮而食了 。 不过 , 就是伐尽南山的树木也煮不烂我 。 ”桑树说:“我听说吴王的大臣诸葛恪博闻多识 , 必然会有办法 , 假如用我的同类去煮烧你怎么办呢?”大龟说:“你很聪明 , 不要再说了 , 大祸也要降临到你的头上 。 ”老桑树和大龟都叹着气不再说什么了 。
第二天 , 这个人来到京城 , 就把大龟献给吴王孙权 。 孙权很是高兴 , 命人煮烧它来吃 。 可是焚烧了一万车柴草也煮不烂它 。 孙权就把诸葛恪找来商量 。 诸葛恪说:“用老桑树煮它可以煮烂 。 ”于是孙权令人四处寻找老桑树 。 那棵同老龟对话的老桑树也被砍了来 。 果然 , 大龟一下子就被煮烂了 。
【生平大事】
少年大志 , 十五而立
孙权父亲孙坚曾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 , 他的哥哥孙策也被曹操上奏封为讨逆将军和吴侯 。 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哥哥转战各地 , 见过世面 , 而且他又很爱读书 , 历史、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 , 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 。 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 , 也很能容人 。 在父兄的军队中名望很高 , 在父亲战死后 , 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 , 让哥哥孙策大为惊讶 , 没想到弟弟竟有如此过人的谋略 。 孙策很高兴 , 在设宴招待宾客的时候 , 总是对弟弟孙权说:“你看 , 现在眼前的文臣武将 , 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属下 , 辅佐你成就大业的 。 ”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 , 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 , 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 。
临危受命 , 稳固江东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 , 孙策死 , 临终时 , 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 , 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 , 对他说:“如果论率领江东将士征杀疆场 , 和天下豪杰逐鹿中原 , 你比不上我 。 但是如果论知人善任 , 合力稳定江东 , 哥哥我又不如你了 。 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 , 你自己好好努力吧 。 ”孙策死的时候也很年轻 , 年仅二十六岁 。 孙权也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 , 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 , 奠定了自己的霸业 。
龙图霸业 , 纵横捭阖
辅佐孙权的大臣们中 , 除了张昭和周瑜之外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鲁肃 。 他对于孙权就好像诸葛亮对与刘备一样 , 他也曾经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那样为孙权分析过天下大势 , 名为榻上策:“现在的汉朝已经无法恢复元气了 , 但是曹操也很难短期内将他清除 。 现在将军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后方 , 以便对抗曹操 。 稳固自己的领地之后 , 再等待有利时机 , 四处征讨 , 最终将长江两岸广阔的领地据为己有 。 到那时便可以称帝号令天下了 。 这其实就是当年汉高祖曾经创立的功业 。 ”
赤壁大战 , 三分天下
在孙权踌躇满志地想继续进兵荆州时 , 曹操却领兵南下 , 在他之前进入荆州地界 。 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 ,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
当时的荆州牧(即荆州的行政长官)刘表刚病死 , 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不合 , 鲁肃建议孙权派他去劝说他们与江东合作 , 同时尽力联合暂时寄居荆州的刘备 , 共同抗击曹操 , 然后再寻机夺取荆州 , 奠定帝王大业 。 以后孙权的行动基本上是按照鲁肃的计策施行的 。
鲁肃在历尽艰辛见到刘备之后 , 提出了联合抗曹的主张 , 这和刘备、诸葛亮的设想不谋而合 。 后来曹操从江陵东进 , 形势危急 , 诸葛亮急忙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 , 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 , 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 , 加上水上作战江东占据上风 。 孙权听了很兴奋 , 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 , 恰好这时曹操送来了书信 , 说自己领兵八十万 , 要与江东决一雌雄 。 曹操的恐吓使张昭等文臣提出暂时投降曹操 。 孙权很不高兴 , 后来借口去厕所暂时躲出来 , 鲁肃追上他又进行劝说 , 说别人投降都可以 , 惟独他孙权不能 , 否则性命难保 。 鲁肃又提议孙权将周瑜请来商议 。 周瑜回来之后力主抗曹 , 这坚定了孙权的信心 。 刘备和江东终于联合起来做抗曹的准备 。
文章图片
周瑜领兵出击 , 在赤壁和曹操的军队遭遇 , 周瑜采纳了大将黄盖的计策 , 用苦肉计取得曹操的信任 , 说要投降曹操 。 然后用十艘战船装满柴草、油脂 , 用火攻烧掉了曹操大营 。 曹操败走华容道 , 狼狈北撤 , 损兵折将 , 死伤过半 。 赤壁一战 , 曹操大伤元气 , 三国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 。 这一年 , 孙权仅仅二十七岁 。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作用有些夸大 , 对周瑜的描写也比较多 , 但忽视了孙权的作用 , 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毕竟有些出入 。
沙场历险 , 分割荆州
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 孙权趁曹操在别处用兵大举进攻合肥 , 这次经历了一次凶险 。 合肥守将张辽、李典等都是勇将 , 虽然兵力对比悬殊 , 但挑选的敢死队却使孙权无法取胜 。 孙权围攻十多天见无法拿下合肥 , 便下令撤兵 。 张辽在后边紧追不舍 , 孙权撤到河边时 , 桥上的木板已经被张辽事先拆掉了一丈多长 , 根本无法过河 。 最后还是大将谷利猛抽孙权的马 , 使马腾空一越过了断桥 , 化险为夷 。
到后来 , 孙权为了集中精力和刘备争夺荆州 , 便和曹操讲和了 。 曹操见无法取胜 , 也顺水推舟表示同意 。 荆州原是为了联合刘备抗曹暂时借给刘备的 , 后来孙权想和刘备联合夺取巴蜀即现在四川一带 , 但刘备想以后自己独占 , 拦截孙权的军队不让通过 。 刘备后来真的得到了益州 , 孙权气愤不已 。
【长街历史趣闻|「名人百科」草船借箭的真正主角——吴国开国皇帝孙权】孙权屡次索要荆州 , 刘备都借口不还 , 使双方的矛盾激化 。 最后因为曹操进军关中 , 威胁了刘备后方 , 刘备提出讲和 , 孙权也因为兵力不足 , 结果双方商议将荆州地区分割 , 南郡、武陵和零陵由刘备管辖 , 而长沙、江夏和桂阳划归江东 。 其实孙权并不满足于此 , 他想以后借机再夺取整个荆州 。 鲁肃也常劝说孙权要和荆州的守将关羽和好 , 以便共同抗曹 。 孙权于是提出和关羽结成儿女亲家 , 但关羽却将求亲的孙权使者大骂一顿 , 说自己的女儿绝不会嫁给孙权那窝囊废一样的儿子 。 这使孙权非常生气 , 于是下决心夺回全部荆州 。
智胜关羽 , 谋夺荆州
开始 , 孙权怕自己的军队无法打败关羽的守军 , 一时没有什么良策 。 这时大将吕蒙献出一计:“现在关羽正在围攻襄樊 , 但他却在荆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 , 没将军队全部调往襄樊 , 主要是为了防备我们偷袭 。 现在我先假装有病请假回都城休养 , 关羽对此不会有怀疑的 , 因为他知道我平时就有病 , 回来时我再带走一部分军队迷惑他 。 这样 , 关羽必然会放松荆州的警惕性 , 然后肯定会将大部分军队调往襄樊去的 。 那我们便可以在夜间偷偷进军 , 偷袭荆州必然成功 , 到那时荆州就会落入我们手中 , 关羽也能斩杀 。 ”
吕蒙和孙权依照计策行事 , 等吕蒙回来后 , 孙权便派了一个无名的儒将陆逊去接替吕蒙的职位 。 这个陆逊也并非等闲之辈 , 以后就是他火烧了替关羽报仇、发兵来攻的刘备八百里连营 , 最后使刘备连病带气死在了白帝城 。 陆逊到任之后 , 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 , 信中极力地吹捧关羽 , 说他神勇无敌 , 自己仰慕已久 , 请以后有机会多多指教 。 关羽见信后便信以为真 , 放松了警惕 , 就像吕蒙他们预料的那样 , 将荆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调到襄樊助攻去了 。
孙权得到信息之后马上发兵 , 他让吕蒙为先锋沿江前进 , 趁黑夜俘虏了江边的守军 , 然后向荆州其他地区进军 , 到了南郡时守城的糜芳很吃惊 , 没想到江东的军队会来 。 因为原来就和骄横的关羽有矛盾 , 加上兵力无法守城 , 糜芳便开城门投降了 。 吕蒙对关羽部下很照顾 , 没有妄加杀戮 。
彝陵之战 , 力挽狂澜
关羽知道南郡失守后 , 连忙撤兵南下 , 然后派使者到南郡探听消息 。 吕蒙热情迎接 , 盛情款待使者 , 还让他和关羽将领的家属们见面 。 吕蒙这一手软的措施非常奏效:使者回去后 , 将领们听说自己的家属照顾得比原来还好 , 便没有了收复南郡的士气了 。 关羽见将士们毫无斗志 , 只好到麦城(即现在湖北当阳东南)固守 , 孙权派人去劝降 , 关羽假装投降 , 将旗帜和假人树立在城墙上 , 自己趁夜突围 。 将士们都各自逃命去了 , 跟随他仅有十几个亲信 。 孙权最后还是将关羽父子抓获 , 开始不想杀关羽 , 但众人一致劝说 , 最后将关羽父子斩首 , 荆州到此全部夺回 。
后来人们便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成就 , 而用“败走麦城”形容一个人的失败和挫折 。
在孙权收回荆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 , 次子曹丕建立了魏朝 。 孙权为了防备刘备报仇夺取荆州 , 便和魏朝讲和 , 还派使者代表他前去祝贺 。
公元222年 , 孙权被封为吴王 , 定都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
曹丕为了增强对江东的遥控 , 要求孙权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魏国都城做人质 。 孙权始终不肯 , 总是找借口推辞 , 最后曹丕以此为借口 , 说孙权心不诚 , 于是发兵攻打江东 。 孙权为了对抗曹丕 , 又派人向刘备请求和好 , 刘备此时也无法收回荆州 , 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后方 , 也同意了 。
文章图片
江东和魏国断交 , 和刘备重新修好 , 这使曹丕很是恼火 , 亲自率领军队讨伐东吴 。 孙权采纳了徐盛的计策 , 一夜之间在长江南岸用木桩和芦苇造了无数的假城楼 , 连绵数百里远 。 第二天 , 曹丕以为江东早有防备 , 只得丧气地退兵而去 。
黄武八年(公元229年) , 孙权趁魏明帝年轻(时年26岁)、吴国与蜀汉关系较好的时机 , 称帝建立了吴朝 , 改元黄龙 。 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帝孙权 。
晚年昏庸 , 滥杀无辜
到了晚年 , 孙权却像很多的皇帝一样昏庸起来 , 这也许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 如隋文帝杨坚也是如此 , 到了晚年破坏法制 , 结果在隋炀帝的继续“努力”下隋朝终于灭亡了 。 孙权在晚年上了公孙渊的一当: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派来使者向孙权称臣 , 这时的孙权还没有正式称帝建立吴国 , 但是大臣们已经有人开始劝进 , 让他做皇帝了 。 公孙渊的称臣让孙权非常高兴 , 打算派使者去封公孙渊为燕王 , 还要派将领率兵一万一同前去 , 文武大臣都极力劝止 , 说这是公孙渊背叛魏国之后受到了魏国压力 , 想利用江东来对抗魏国 。 根本不用这么兴师动众 , 只派个使者去就行了 。 孙权不听 , 还是派了使者和将领前去 。 张昭见孙权如此刚愎自用 , 一气之下装病在家 。 孙权也很生气 , 让人弄来土将张昭家的门堵住 , 张昭更干脆 , 让家人从里边也用土堵住 , 自己也不出门了 。 孙权比其他时期的一些皇帝毕竟还是宽厚了许多 , 和大臣斗气也很有风度 , 不是任意杀戮 , 而是采用堵家门的方式来泄愤 , 一来出了气 , 二来也不会影响到大局 。 孙权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喝醉了酒 , 生了气 , 要杀一个大臣 , 因为别人劝说而没有杀成 。 等第二天大臣们说起此事 , 他竟什么也不记得了 。 孙权非常懊悔 , 特别下了一道命令:以后他醉酒之后如果再要杀人 , 一律不准杀 。
这次 , 孙权果然上了公孙渊的当 , 公孙渊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者 , 又归降了曹魏一方 , 孙权大怒:“我活了六十岁 , 还没有被这样的人所骗 , 要不杀掉这个鼠辈 , 我还有什么脸面在皇帝位置上坐着!我一定要亲自去杀了这个小人 , 以解我心头之恨 。 ”在大家的苦苦劝说下 , 孙权终于没有发动这次没有结果的战争 。
自古老年皇帝的猜忌心理比一般的人要重得多 , 孙权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 。 他为了监视文武大臣 , 专门设置了两个官职:校事和察战 。 这使很多的大臣无辜受到陷害 , 但孙权却还大加重用这些校事官 。 孙权晚年的这些错误也大大地伤了大臣们的心 。
公元251年的冬天 , 阴历十一月 , 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 , 十二月 , 孙权知道自己时间不长了 , 急忙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来委托后事 。 第二年的四月 , 孙权病逝 , 终年七十一岁 , 谥号“大皇帝” , 庙号太祖 。 所以后来便称他为东吴大帝孙权 。
【秘闻轶事】
好酒为乐 , 广纳忠言
孙权非常喜欢喝酒 , 酒喝多了 , 往往会耽误大事 。 不过 , 他有个特点 , 能虚心听取别人劝说 , 改正错误 。 这里介绍他能纳谏的两则小故事 。
孙权当了吴王之后 , 就大摆酒宴 , 招待群臣 。 到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 , 他亲自起身 , 向大臣们行酒 。 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 , 虞翻假装喝醉 , 伏在地上 。 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 , 他又起身坐下 。 于是孙权大怒 , 手持利剑要杀他 。 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 , 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 , 不让他去杀虞翻 , 并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 , 杀掉有才能的人 , 是非常不妥当的 。 即使虞翻有罪 , 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 , 容纳贤士 , 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风而至 , 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 , 这样做值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 , 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曹操轻易害死贤人 , 天下人都反对他 。 而大王施行仁义 , 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 , 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 , 怒气慢慢地消退 。 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 。 酒席后 , 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 , 我酒后说要杀人 , 你们都不要去杀 。
不袒护自家人
掌握大权的皇帝是不会容许任何人对自己的家人有所不敬的 , 哪怕是自己的家人犯错误在先 。 孙权却并非如此 , 他不但不袒护自家人 , 还写信斥责他们 , 让人为其大度心生敬佩 。
孙权有一个堂弟叫孙皎 , 是他叔父孙静的第三个儿子 。 孙皎轻财好施 , 喜欢交结朋友 , 与诸葛瑾的友情最为深厚 。 又善于带兵 , 号为“精锐” , 年纪轻轻就升任为都护征虏将军 , 代替老将程普都督夏口(今湖北武汉市) , 成为东吴在荆州前沿与曹魏对峙的一方大员 。 但孙皎有时候也免不了会有些公子哥儿的习气 , 以皇族自视而轻侮他人 。 有一次就因为小事而与甘宁斗气 , 以逞一时之快 , 两人因此产生了矛盾 。
而甘宁也是个不肯屈服的人 , 其字兴霸 , 蛮符合他的性格特征的:鲁莽凶猛、勇于冲杀 , 但心中有谋略 , 轻财好施 , 能厚待英勇善战的人 。 孙权就曾夸赞他说:“曹操有张辽 , 我有兴霸 , 足以相敌也 。 ”
甘宁与孙皎发生龉后 , 有人去劝说甘宁 , 让他退让一步 , 但甘宁却回答说:“人臣和皇子同例 , 征虏将军虽然是公子 , 但怎么能够专断侮辱人呢?!我遇到的是贤明的君主 , 只当尽力效命 , 以报答君主 , 实在不能随俗而屈从歪理啊!”这样 , 两个人就处在矛盾的僵持之中 , 这对于他们俩人 , 对于整个部队内部的团结 , 都很不利 。
这件事后来被孙权知道了 , 就写信责备孙皎说:“自从我与北方为敌 , 已经十年了 , 开始相持时你年龄还小 , 现在已将近三十岁了 。 孔子说‘三十而立’ , 不只是说学习五经也 。 授给你精兵 , 托付你大任 , 统帅诸将于千里之外 , 是想让你如楚国任用昭奚恤(战国时楚国的大将)那样 , 扬威于北方疆场 , 而不是平白无故地来放纵个人的意志 。 近来听说你与甘宁饮酒 , 借酒发疯 , 侵犯了他 , 他请求调往吕蒙部下 。
“甘宁这个人虽然粗鲁豪放 , 有不如人意的时候 , 然而他大体上是一位大丈夫 。 我亲近他的原因 , 不是偏爱他 。 我亲近爱护他 , 而你却疏远憎恨他;你所做的常常与我相违背 , 难道可以长久吗?坐着的时候恭敬 , 出行的时候简易 , 就可以面对百姓;爱护别人 , 宽容大度 , 就可以得到众人的拥护 。 这两个方面尚且不懂得 , 怎么能够率领军队在远方抵御敌人 , 解救危难呢?你行将长大 , 特地授给你重任 , 上有远方瞻望期待 , 下有亲兵朝夕相随 , 怎么可以任意大发脾气呢?人谁无过 , 贵在能改 , 你应该记住以前的过错 , 深刻地自我检讨 。 现在特意麻烦诸葛瑾再次宣示我的心意 。 临书凄怆 , 心悲泪下 。 ”
孙权在书信中责之切而爱之深 , 并特意让诸葛瑾带去 , 实际上也是刻意地安排 。 因为诸葛瑾与孙皎的私交最为深厚 , 这样就容易沟通交流 , 以消除孙皎的怒气和怨忿 。
结果 , 孙皎得到书信后 , 深刻地进行了自我反思 , 并上疏检讨自己的错误 , 表示谢罪;又及时地向甘宁道歉 , 于是龃消除 , 矛盾化解 , 俩人重归于好 , 并在以后共同战斗的日子里 , 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
孙权是把品德作为用人的首要标准
孙权在年轻的时候 , 吕范坚持原则 , 从不擅自答应孙权的请求 , 凡事都向孙策请示汇报 。 而周谷却对孙权有求必应 , 曲意奉承 , 并不惜故作假账来蒙混过关 , 以免被孙策发现 。 所以 , 当时孙权十分憎恨吕范 , 而十分喜欢周谷 。 可是当孙权亲自掌权后 , 重用了吕范 , 而周谷却被弃不用了 。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掌权后的孙权知道 , 若任用周谷这样的弄虚作假之徒 , 必会危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 看来孙权是把品德作为用人的首要标准 。
【养生之道】
孙权胸怀坦荡、重视学习
孙权胸怀坦荡 , 性格开朗 , 虽然有时也生气发脾气 , 但是很快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 赤壁战之前 , 诸葛亮一番话激怒了孙权 , 使他勃然大怒 , 当他听了诸葛亮腹有良谋之后 , 马上又喜笑颜开 , 诚挚主动地向诸葛亮谢罪 , 及时地排解自己的怒气 , 把影响健康的不良情绪一扫而光 , 重新恢复心情的平静和稳定 。 这对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利的 。
孙权善于用人 , 知人善任 , 以礼待人 , 调动了群臣的积极性 。 执政初期 , 他将孙氏旧部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 上下团结 , 内外团结 , 事业发展就快 , 愉快的心境也会随之而来 。 关系融洽、心平气和 , 可以获得防病治病、身心健康的效果 。
孙权爱好读书 , 从书中获得很多知识和无限乐趣 。 读书 , 能增长知识 , 开阔眼界 , 使人变得聪明能干 , 还能健脑 , 有益于身心健康 。
【名人评说】
刘备《山阳公载记》:孙车骑长上短下 , 其难为下 , 吾不可以再见之 。
曹操《吴历》:生子当如孙仲谋 ,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诸葛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①孙权据有江东 , 已历三世 , 国险而民附 , 贤能为之用 。 ②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 , 不能并力 , 且志望以满 , 无上岸之情 , 推此 , 皆似是而非也 。 何者?其智力 , 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 , 犹魏贼之不能渡汉 , 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 。
周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将军以神武雄才 , 兼仗父兄之烈 , 割据江东 , 地方数千里 , 兵精足用 , 英雄乐业 。
苏轼《魏武帝论》:孙权勇而有谋 , 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
罗贯中《三国演义》:紫髯碧眼号英雄 , 能使臣僚肯尽忠 。 二十四年兴大业 , 龙盘虎踞在江东 。
元好问《赤壁图》:孙郎矫矫人中龙 , 顾盼叱咤生云风 。
李宗吾《厚黑学》:他和刘备同盟 , 并且是郎舅之亲 , 忽然夺取荆州 , 把关羽杀了 , 心之黑 , 仿佛曹操 , 无奈黑不到底 , 跟著向蜀请和 , 其黑的程度 , 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 , 抗不相下 , 忽然在曹丞相驾下称臣 , 脸皮之厚 , 仿佛刘备 , 无奈厚不到底 , 跟著与魏绝交 , 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 。 他虽是黑不如操 , 厚不如备 , 却是二者兼备 , 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 。
毛泽东《毛泽东读古书实录》: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 。 当今惜无孙仲谋 。
【历史遗迹】
孙权墓
据《三国志》记载 , 孙吴大皇帝孙权死后葬于蒋陵 。 孙权因避祖父吴孝懿王孙钟名讳 , 而把钟山改名蒋山 , 孙权陵因在蒋山而称作蒋陵 。 唐代《建康实录》中说 , 在“钟山之阳” , 北宋《祥符江宁图经》中说“在钟山南麓” 。 神凤元年(公元252年) , 孙权死后葬于钟山南麓的高岗上 , 葬处得名“孙陵岗” , 后人又称“吴皇陵” , 而这也是南京地区最早的六朝陵墓 。
文章图片
明初朱元璋建孝陵时 , 主持建陵工程的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 , 曾向朱元璋建议把孙权墓移开 , 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 , 留着给我看门吧!”“孙陵岗”上还葬有孙权的夫人步氏、潘氏以及宣明太子孙登等人 。 上世纪40年代 , 因岗上多梅花 , 故将孙陵岗改名为梅花山 。
【历史启示】
视贤才如家人
不少皇帝因怕贤能的人取代自己而加以诛杀 , 孙权与其他皇帝相比 , 在对待贤才上显得很不同 , 他不但态度真诚 , 还视贤才如家人 。 他的非常之举也为自己谋得了很大利益 。
长史张昭 , 在东吴官员中资格最老 , 孙权对他待遇尤为隆重 , 先以他为军师 , 后拜为绥远将军 。 周瑜是南方大族子弟 , 孙策的好朋友 。 孙策死时 , 周瑜主动带兵赴丧 , 并留在东吴 , 以中护军的身份与张昭共同辅政 , 一文一武 , 使更多的孙氏旧臣团结在孙权周围 。
鲁肃经周瑜引荐 , 投奔孙权 , 两人一见 , 就非常投机 。 一次 , 孙权会客后 , 单独留鲁肃在榻前对饮长谈 。 鲁肃提出先保住江东 , 等待时机 , 伐刘表 , 占荆州 , 然后平定天下 , 使孙权豁然开朗 。 张昭认为 , 鲁肃年轻鲁莽 , 不可使其重要 。 但孙权却倚重鲁肃 , 让他任重要官职 , 并赏赐许多金银绸缎 。
黄祖部下甘宁 , 因不受重视 , 投奔孙权 。 孙权部将周瑜、吕蒙一齐向孙权推荐 。 孙权特别礼遇 , 与旧有臣僚一样看待 , 并采纳甘宁的建议 , 打败了黄祖的军队 。 孙权事先做了两个木匣 , 装黄祖和黄祖的都督苏飞的人头 。 甘宁涕泪交流 , 为苏飞说情 , 叩头叩出了血 。 孙权深受感动 , 毫不怀疑甘宁有二心 , 赦免苏飞 , 使之臣服 。 甘宁在黄祖手下时 , 射杀了孙权的部将凌操 , 为此 , 凌操之子凌统怨恨甘宁 , 总想找机会报仇 。 孙权知道后 , 令凌统不准有任何行动 , 并调派甘宁驻其他地区 , 远离凌统 , 以保护将才 。
周瑜病逝 , 孙权大哭道:“周瑜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 却忽然短命而死 , 我将依靠何人?”孙权还亲自奔丧 , 迎接周瑜的棺柩 。 周瑜有一女两子 。 孙权让自己的长子孙登娶周瑜的女儿 。 任周瑜长子周循为骑都尉 , 并把女儿嫁给他;任周瑜次子周胤为兴业都尉 , 把孙家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他 。
有一年 , 曹操率军攻孙权 , 孙权命周泰统御朱然、徐盛大军 。 周泰出身 , 大家内心不服 , 瞧不起他 。 于是孙权摆下盛宴 , 邀请所有将领出席 。 酒过三巡 , 孙权命周泰解开衣裳 , 露出满身伤痕 。
孙权指着伤痕 , 命周泰一一讲述当时的战斗情形 。 周泰穿上衣服 , 孙权握住周泰的手流泪说:“你为了东吴 , 在战场上猛如熊虎 , 不惜生命 , 受伤数十次 , 体无完肤 , 叫我怎能不把你看成骨肉 , 交你军事重任?”
散席后 , 孙权命自己的仪仗队 , 用盛大的鼓角军乐 , 欢送周泰回营 。 从此 , 徐盛等人心服口服 , 对周泰甚为尊敬 。
吕蒙为孙权夺回荆州后 , 旧病复发 , 卧床不起 。 孙权把吕蒙安置在自己的行馆旁 , 医疗照顾 , 无微不至 。 看到吕蒙病重 , 孙权悲痛忧戚 , 饭不咽 , 睡不眠 。 为不打扰吕蒙休息 , 令人在墙上凿一小洞 , 悄悄观察吕蒙的病情 。 看到吕蒙能吃少量食物时 , 孙权高兴得四顾左右 , 有说有笑;吕蒙病势有好转 , 孙权大喜 , 竞下令赦免罪犯以为庆祝 。 吕蒙去世 , 孙权悲痛万分 , 特别指定三百户人家 , 洒扫吕蒙的坟墓 。
诸葛瑾是深受孙权敬重的谋士 , 其兄诸葛亮是刘备的丞相 , 有人传言 , 说诸葛瑾派亲信 , 跟刘备秘密交往 。 孙权不以为然说:“我跟诸葛瑾有同生共死的盟誓 , 诸葛瑾之不负我 , 犹如我不负他 。 ”然而 , 谣言越来越多 , 绘影绘声 , 跟真的一般 。 陆逊感到不安 , 上书孙权 , 建议澄清事实 , 以保诸葛瑾的清白 。 孙权说:“诸葛瑾与我共事多年 , 情同手足 , 相互了解至深 。 他的为人 , 非正道的路不走 , 非大义的话不说 。 我和诸葛瑾可谓神交 , 不是外面一些流言所能离间的 。 ”不久 , 谣言不攻自破 。
张昭因年老多病 , 请求辞职 , 孙权便改封他为娄侯 。 一次 , 蜀汉派使臣到东吴 , 宣扬蜀汉美德 , 文武百官竟无言以对 。 孙权叹息说:“如果张昭在 , 岂有使臣吹嘘机会 。 ”张昭病逝 , 孙权悲痛欲绝 , 责备自己对张昭关怀不够 。
正是因为孙权视每个贤才如家人 , 这些人才尽心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 帮助孙权打江山 , 保江山 , 成就了孙权的霸业 。
推荐阅读
- 中新经纬|纳指涨1%,特斯拉涨超11%,均创历史收盘新高
- 历史真相:印度为什么要年复一年谋求“入常”,有哪些国家支持?
- 晓正谈历史|从右将军到丞相,让诸葛亮官复原职的,是不起眼的第三次北伐
- 娱乐与趣闻|Bang保留世界赛希望!G2感慨LPL竞争激烈
- 他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到89岁,真相是这样!
- 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构建中国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之作:评陈其泰教授主编《中国历史编纂学史》
- 不愧是北大学霸:将高中历史6本书整成“49页纸”,3年历史未下98
- 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纳指创收盘历史新高
- 搞笑豫西八大碗|历史上最强四大猛将,最后一位却鲜为人知
- 搞笑小霞运动新发现|中国老百姓集体抢劫日军,日本鬼子还忍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