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汪曾祺:中国人对灾难有一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跑警报 , 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 。 最方便的是金子 , ——金戒指 。 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 , 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 , 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 , 故我可以捡到金子 。 因此 , 他跑警报时 , 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 , 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 。 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 , 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
汪曾祺|汪曾祺:中国人对灾难有一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本文图片

联大师生跑警报时没有什么可带 , 因为身无长物 , 一般大都是带两本书或一册论文的草稿 。 有一位研究印度哲学的金先生每次跑警报总要提了一只很小的手提箱 。 箱子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 , 是一个女朋友写给他的信——情书 。 他把这些情书视如性命 , 有时也会拿出一两封来给别人看 。 没有什么不能看的 , 因为没有卿卿我我的肉麻的话 , 只是一个聪明女人对生活的感受 , 文字很俏皮 , 充满了英国式的机智 , 是一些很漂亮的essay , 字也很秀气 。 这些信实在是可以拿来出版的 。 金先生辛辛苦苦地保存了多年 , 现在大概也不知去向了 , 可惜 。 我看过这个女人的照片 , 人长得就像她写的那些信 。
汪曾祺|汪曾祺:中国人对灾难有一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本文图片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 , 据我所知 , 就有两人 。 一个是女同学 , 姓罗 。 一有警报 , 她就洗头 。 别人都走了 , 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 , 她可以敞开来洗 , 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 , 姓郑 。 他爱吃莲子 。 一有警报 , 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 。 警报解除了 , 他的莲子也烂了 。 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 , 昆明北院、南院 , 都落了炸弹 , 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 , 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
汪曾祺|汪曾祺:中国人对灾难有一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本文图片

抗战期间 , 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 , 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 , 无法统计 。 自然也死了一些人 , 毁了一些房屋 。 就我的记忆 , 大东门外 , 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枪扫射 , 田地里死的人较多 。 大西门外小树林里曾炸死了好几匹驮木柴的马 。 此外似无较大伤亡 。 警报、轰炸 , 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
汪曾祺|汪曾祺:中国人对灾难有一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本文图片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 , 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 , 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 , 施加威胁 , 使人产生恐惧 。 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 , 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 。 我们这个民族 , 长期以来 , 生于忧患 , 已经很“皮实”了 , 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 , 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 。 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 , 即“不在乎” 。 这种“不在乎”精神 , 是永远征不服的 。
为了反映“不在乎” , 作《跑警报》 。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
注释
原载《滇池》一九八五年第三期 。
摘自《汪曾祺经典 · 游踪行旅亦有趣》
【汪曾祺|汪曾祺:中国人对灾难有一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汪曾祺|汪曾祺:中国人对灾难有一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本文图片

汪曾祺 著
主编陈其昌 顾问汪朗
译林出版社 凤凰壹力
2020-7
游踪行旅 , 人生百味 ,
大江南北 , 风土人情 。
汪曾祺用质朴的语言将自己所走过的北京、昆明等地的所见所闻所想 , 以独到的审美娓娓道来 。
植于一方水土 , 涵盖人生百态 , 堪称一部“文化小说” , 每一处都透露着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生深入透彻的思考 。 中国文人的别样记录 , 温柔的心灵抚慰 。
内容简介
《游踪行旅亦有趣》为《汪曾祺经典》丛书之六 , 其内容有叙事的、抒情的、释理的 , 文笔手法细腻 , 结构顺畅 , 条理清晰 , 内容丰富多彩 , 语言流畅优美 。 汪曾祺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倾注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苏高邮这一方土地 , 本书中他也用质朴的语言将自己所走过的北京、香港、昆明等地的所见所闻所想 , 以独到的审美娓娓道来 。
作者简介
作者
汪曾祺(1920—1997) , 江苏高邮人 。 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 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 , 从小饱受诗书字画熏陶 , 抗战初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 , 师承沈从文 ,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金庸誉之为“中国味”的作家之一 。
他的文字干净而传神 , 谐雅兼具 , 植于一方水土 , 涵盖人生百态 , 堪称一部“文化小说” , 每一处都透露着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人生深入透彻的思考 。 他的娓娓道来 , 在那个风云巨变的时代是中国文人的别样记录和温柔的心灵抚慰 。
主编
陈其昌 , 现任汪曾祺研究会秘书长 , 曾担任高邮市文联驻会主席 , 市文化局副局长 。 长期从事教育、宣传、文化、文艺工作 ,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 著有《烟柳秦邮》《新民滩的悲欢》《朱葵艺术传》《熊纬书传》等著作 。
顾问
汪朗 , 汪曾祺长子 , 散文作家、资深媒体人 , 曾任经济日报社国际部主任 。 作品有《刁嘴》《衣食大义》《食之白话》《我眼中的父亲——汪曾祺》《四方食事·胡嚼文人》《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等 。
汪曾祺|汪曾祺:中国人对灾难有一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本文图片

纪念汪曾祺诞辰百年经典合辑
展现文学大师风采
温暖 , 睿智 , 幽默 , 通透
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 , 他的文字具有明清笔记般的雅致与风流
深受沈从文、金庸、贾平凹、苏童、毕飞宇、曹文轩等诸多文学名家喜爱
众多文章被收录进初、高中语文教材
《汪曾祺经典》丛书共七册 , 精选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杂文、小说、评论等内容 , 并配有一些老照片及其书画作品 , 进一步展现其美文佳作 。
《汪曾祺经典》丛书 , 精选精编 , 装帧精美 , 版式疏朗 。
|版权所有 ,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