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唐尧文化讲堂」——赵国名将李牧( 二 )

 文化|「唐尧文化讲堂」——赵国名将李牧
文章图片
当时的形势危急的程度是,李牧接近邯郸时,目之所及,尽是逃亡的百姓和士兵,面对此景,李牧捡起一面丢失在地上的赵国军旗,对众人喊道:“李牧在此,随我进城。”于是,不管是逃兵还是老百姓,一见是李牧,顿时有了主心骨,大家越来越多地聚集起来,跟随李牧杀进了邯郸城。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待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桓齮认为,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自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拊邯郸之背。将赵拦腰截断,进到番吾(现河北省平山县南),因李牧率军抗击,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遂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李牧击破秦军的同时,南距韩、魏。 文化|「唐尧文化讲堂」——赵国名将李牧
文章图片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秦军。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赵葱和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一直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视独立行事权的李牧接到这道命令,为社稷和军民计而不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逼迫李牧衔剑自尽。随后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虏赵王迁。只过了三个月,到了公元前228年初,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国彻底灭亡。 文化|「唐尧文化讲堂」——赵国名将李牧
文章图片
李牧的无辜被害,令人扼腕叹恨。赵国自毁长城,加速了自身的灭亡。后人有诗曰:良将身亡赵亦亡,百年遗恨一冯唐。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李牧是战国末期的杰出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战役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没有过败绩,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大破匈奴和宜安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将军武安君李牧"。 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还有:孙膑、廉颇、赵奢、王翦等。及至宋代,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牧。 文化|「唐尧文化讲堂」——赵国名将李牧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