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高通,放量出货给华为,联发科蔡明介凭什么称霸大陆市场?( 三 )


蔡明介的联发科与任正非的华为颇有许多相通之处 , 他们都有“狼性” , 都像“土狼”一样灵敏、不屈不挠 , 特别强调群体奋斗 , 都会在市场激烈“厮杀”中凝聚起不可思议的力量 。
蔡明介 , 生于1950年 , 读小学时 , 前苏联1957年发射了人造卫星 , 对他触动很大 。 老师布置一篇《我的志愿》作文 , 同学或选择当医生、教师 , 有的要当县长、总统 , 但蔡明介写的志愿是做科学家、工程师 。
1967年 , 17岁的蔡明介考上台湾大学化学系 , 他那时想 , 毕业后能到像王永庆创办的台塑这样的公司多好呀 。 1958年 , 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发明了集成电路 , 也就是常说的IC , 引发了蔡明介极大的兴趣 , 尽管物理成绩不如化学 , 他还是毅然转入了电机系 。 毕业服兵役之后 , 蔡明介第一份工作 , 就是到美国科技巨头GE(通用公司)在高雄出口加工区的公司里上班 , 当了一名测试工程师 。
一年多之后 , 蔡明介从高雄GE辞职出来 , 去了美国 , 在辛辛那提大学继续攻读电机 , 获得了硕士学位 。 原本读博的他 , 当时恰好台湾工研院有一个项目——将美国IC技术引入台湾;于是 , 蔡明介赶往纽约应聘 , 成了计划招收的5位IC设计师之一 。 那此前为什么离开GE呢?学非所用 , 英雄无用武之地 。 蔡明介后来说:在高雄GE , 若论用得上的知识 , 也就是欧姆定律 , 还是初中读过的 。

|打败高通,放量出货给华为,联发科蔡明介凭什么称霸大陆市场?
本文插图

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
蔡明介成为中研院电子所研发经理 , 1983年离开后 , 进入联电担任研发主管 , 一步步从研发人员成为高管经理人 。 联发科之前身 , 是联电从多媒体部门分离出来的子公司 , 于1997年独立成立 。 原来这个部门研发小组的领导蔡明介 , 担任联发科董事长 。
联电 , 全称是联华电子 , 成立于1980年5月 , 是台湾的第一家IC公司 , 也是由台湾中研院技术移转而成的企业实体 。 应该说 , 台湾之所以有台积电、联电、联发科等高科技企业 , 和中研院分不开的 , 如今却变为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 “本是同根生” 。 像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 , 曾是中研院的院长 。
蔡明介 , 是工研院”负责IC设计最早的一批人 , 他也是台湾IC产业历史的见证人之一 。 在历史上 , 工研院是台湾IC工业之“孵化器” , 这一切要感谢“小蒋时代”技术官员孙运璇的功劳!
有关于孙运璇和台湾IC产业关系 , 以后另文阐述 。 顺带提下 , 当下美国在芯片产业卡我们脖子的是光刻录机 , 其实早于上世纪70年代初 , 当时的武汉无线电元件三厂已经起步 , 虽比美国晚 , 但比韩国、台湾早了10年 , 与日本几乎是同期 。 遗憾的是 , 这家工厂后来破产改制 , 做副食品去了 。 此外 , 清华大学于1980年研制的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获得了成功 , 精度已到3微米 , 可同样遗憾的是 , 我们当时放弃了电子工业 , 此前的技术积累也付诸东流 。
回头再说 , 现为联电董事长的曹兴诚 , 比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大一岁 , 也是台湾科技业传奇人物 。 联电以前向工研院拿技术 , 一是要授权 , 二是须付费 。 也是曹兴诚有伯乐之明 , 是他鼓动当时在工研院做IC设计的蔡明介下海的 。
1997年5月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ediaTek)成立时 , 仅有包括蔡明介在内一共20多个人 , 他们的第一个产品 , 是CD-ROM芯片 , 此后曾占据大陆DVD市场60%的芯片供应量 。 2001年7月 , 联发科在台交所上市 , 二年后跻身全球IC设计前5强 , 一度是台股之“股王” 。
好景不长 ,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 , VCD、DVD市场萎靡不振 , 手机市场及个人电脑兴起 。 2007年是联发科成立十周年 , 全球手机市场芯片的市占率第一是德州仪器 , 第二是高通 , 第三就是联发科 。 成功也收获了财富 , 蔡明介有一子一女 , 儿子蔡其轩、女儿蔡谊甄;为避税 , 他将在联发科大部分股权赠予了儿子 。 时年不满18岁的蔡其轩 , 成为当时台湾最有钱的小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