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同为文化巨擘,父亲与豪门为敌安然无恙,儿子投靠豪门却身败名裂

西汉时期 , 中国历史上有一对著名的父子 , 爷俩多年从事中国古籍发掘和整理工作 , 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 是中华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名人 , 他们就是刘向和刘歆父子 。
刘向刘歆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 , 作为皇室后裔 , 大多是混吃等死之辈 , 刘向父子绝对另类 , 父子俩一直专注于学问 。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论著 , 因秦始皇的“文化管制” , 大量遗失 , 学说传承也出现断裂 。西汉建立后 , 逐步确立“以儒治国”的思想 , 开始古典文化史料的收集和整理 , 刘向父子就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 。
王莽|同为文化巨擘,父亲与豪门为敌安然无恙,儿子投靠豪门却身败名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向
刘向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别录》 , 还流传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五经通义》等著作 。刘歆比他父亲还要牛 , 中国的“古文经学”就是他开创的 , 对中国儒家经学的研究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此外 , 刘歆多才多艺 , 他还精通天文学 , 著有《三统历谱》 , 他还是一名数学家 , 他计算的圆周率数值为3.15471 , 比传统的“周三径一”精确了很多 。
如果父子俩把毕生精力都投注于学术研究 , 或许对中国的学术界乃至科技界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 但作为宗室后裔 , 儒家学者 , 他们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 , 引出一段让人唏嘘的人生经历 。
王莽|同为文化巨擘,父亲与豪门为敌安然无恙,儿子投靠豪门却身败名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向-战国策
他们生活的年代是西汉后期 , 自汉元帝开始 , 国力不断下滑 , 政治腐败 , 民生日趋凋敝 , 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 一派“国之将亡”的征兆 。到了汉成帝时期 , 皇帝刘骜忙于个人享乐 , 将国政委托于几位舅父 , 王氏外戚从此牢牢把控大汉王朝的命脉 , 对此 , 刘向忧心忡忡 , 他多次上疏汉成帝 , 论述王氏外戚的专横跋扈 , 以及外戚过盛对王朝命运的影响 , 他甚至很直白地警告汉成帝:“田氏复见于今 , 六卿必起于汉!”作为臣子的田氏 , 代替国君姜氏成为齐国主人 , 作为大臣的晋国六大家族 , 把持晋国朝政 , 最终魏赵韩三家分晋的历史 , 早晚会在大汉重演!
历史证明 , 刘向是多么有远见 , 三十年后 , 王莽代汉建立新朝 , 雀占鸠巢 。为了使汉成帝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刘向特地收集历史上种种灾异事件 , 编撰了一本《洪范五行传论》 , 企图以上天的警示触动皇帝 , 然而 , 汉成帝多次接受了刘向的观点 , 但从来没有真正采纳过 。奇怪的是 , 被刘向视为死对头王氏家族对刘向很宽容 , 从来没有对他实施任何打击报复 。以王家的势力 , 从肉体上消灭刘向就是分分秒秒的事 , 但王家就是任由刘向不断诋毁 , 直到他寿终正寝 。
王莽|同为文化巨擘,父亲与豪门为敌安然无恙,儿子投靠豪门却身败名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向语录
刘歆跟他父亲很不一样 , 刘向专注于“今文经学” , 是一名坚定的“今文经学派” , 而刘歆却是“古文经学”的开创者 。两大学派的斗争一度闹到水火不容 , 父子俩在学术问题上也从来没有达成过一致 。在政治理念上 , 刘向是坚定的“反外戚”派 , 刘歆则是王氏外戚的核心成员 。刘欣在王莽的新朝担任国师 , 被封“嘉新公” , 成为王莽的心腹之臣 。不光如此 , 刘歆的女儿还嫁给了王莽的儿子 , 两人成了亲家 , 刘歆的两个儿子也受到王莽重用 。
但刘歆的结局很不“美好” , 在和王莽度过了一段蜜月期后 , 他的一儿一女相继死于朝廷的政治斗争 , 刘歆对王莽“由爱生恨” , 最终在别人的蛊惑下决定劫持王莽 。事情失败后 , 刘歆被杀 。因王莽的新朝不被历史承认 , 王莽被扣上“篡国者”的黑帽子 , 刘歆也因此蒙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