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维科网|“冷数据”更需要“热处理”( 二 )
云计算的出现对传统IT构建和应用模式的颠覆是方方面面的 , 先是业务系统、数据库等上云 , 然后是备份、容灾上云 , 现在数据归档也开启了云大门 , 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 继续在本地实施长期的数据保留 , 还是选择云归档 , 这成了企业用户不得不面对的一道新选择题 。 但是归根结底 , 选择的标准是不变的 , 那就是:一 , 能否满足用户不同业务场景的应用需求;二 , 能否保证低成本和高可靠 。
抓开源 , 更要懂节流
技术的创新与快速迭代有时会出乎你的想象 , 很多时候 , 在你被诸多应用痛点困扰时 , 技术的突破会让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 UCloud近期发布的新一代归档存储产品就让人有这种感觉 。 它采用UCloud全新自研存储架构 , 相较标准存储降低近80%的存储成本 , 价格低至0.024元/GB/月 , 为冷数据的归档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
企业的生存之道——开源与节流 。 从数据的角度 , 开源就是处理好热数据 , 实现业务增收;节流则是尽可能优化数据的存储 ,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 数据归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成本的比拼 。
存储成本主要包括两大部分——运营成本和硬件成本 。 UCloud优刻得存储平台资深研发工程师方然分析说 , 硬件成本主要包括CPU、内存、存储等 。 UCloud的思路是提高硬件成本中存储成本的占比 , 这样客户的单位容量存储中平摊的CPU、内存、网络等其他开销就可以大幅降低 。
为了降低存储成本 , 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双管齐下” 。 一方面 , 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在国内首次采用了西部数据的高密JBOD机型和SMR盘(叠瓦式磁记录硬盘) 。 相较于传统CMR磁盘 , SMR磁盘最大的优势是磁道按Zone呈现的叠瓦式分布 , 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密度 , 单位机架尺寸(每U)的存储容量提升5.375倍、磁盘数量增加59% , 同时单块磁盘的存储空间提升150% 。
另一方面 , 作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云服务商 , UCloud基于自身多年来在公有云分布式存储领域积累的经验 , 在其新一代归档存储中采用了新一代自研归档存储架构 , 可以更好地兼容SMR、CMR盘 , 实现双活高可用 , 支持上下电的IO调度 , 以及EC的灵活配置和磁盘故障的自动化发现 。 高密机型SMR盘与自研架构相得益彰 , 硬件成本降低自然不在话下 。
对于一些现代化的超大型数据中心而言 , 每年动辄上亿甚至数亿元的电费是难以承受之重 。 在运营成本中 , 占大头的是电费 , 又细分为空调电费、设备电费等 。 UCloud主要优化的是设备电费 。 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采用软硬件协同的理念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 。 方然介绍说:“我们结合硬件选型 , 在软件层面自主研发了一套磁盘上下电调度系统 , 在保障磁盘寿命的同时 , 极大地降低电费成本 , 使磁盘能耗降低近90% , 在纯写入场景下 , 耗能磁盘块数仅为原有的5% 。 ”
如果仅比较成本 , 磁带存储、蓝光存储也具有各自的优势 , 为什么一定要采用基于机械式硬盘的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呢?除了成本这个重要因素以外 , 归档存储的长期可靠性、易管理和易维护性等也是必须考虑的指标 。 比如 , 磁带介质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 保存不当可能导致数据损失 , 另外磁带的管理和维护也需要更多人工介入等 。
在保障可靠性方面 , 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实现了存储节点双机头可见 , 即使发生故障也可快速自动切换;通过采用大比例、可灵活配置的EC , 能够将存储利用率提升150%;通过硬件加速 , 使EC计算相较于传统的纯软件计算 , 吞吐能力提升4~5倍;实现了全链路CRC校验 , 全面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 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具备公有云服务简单、灵活等优势 , 为企业上云消除了后顾之忧 。
新技术新场景 , 物尽其用
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中的“新”不仅代表了新的技术手段 , 而且更有效地支持了大量新的应用场景 。 比如现在非常火爆的视频应用 , 某短视频巨头的部分业务就运行在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之上 。 该短视频平台一天的数据量就有3PB 。 除了提供海量、低成本的空间存储这些音视频数据以外 , 合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需求 。 按照监管要求 , 现在的视频直播资料至少要存储一两个月 , 而该平台则要求存储6个月 。 海量音视频数据的长期、可靠、安全存储 , 可能是未来归档存储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 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已经想在前面 , 走在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