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没了年轻人的远海渔船,只剩爷叔们在乘风破浪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没了年轻人的远海渔船 , 只剩爷叔们在乘风破浪
原创 范家乐 谷雨影像-****
澎湃新闻|没了年轻人的远海渔船,只剩爷叔们在乘风破浪
本文插图

这次出海 , 与其说是寻回关于家乡与海的记忆 , 不如说是填补这片空白 。 十几个人和05522船 , 在没有边际的远海上 , 就如同一个大家庭 , 危险、忙碌和吃饭间的轻松氛围交替 , 这才是小爷爷他们这些人最真实的生活 。
只是他们代表的生活方式 , 也许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 但这些记忆不会消失 , 会随着我的影像保留下来 。
摄影&撰文|范家乐
编辑|史提芬车 周安
出品|****01
妈妈终于被我连续几个月的软磨硬泡弄烦了 。
“别说了 , 我是不可能同意你去的!” 我妈的语气斩钉截铁 , 边说边用菜刀狠狠地剁在案板上 。
“这是我的毕业课题 , 你想让我这4年大学白读吗?”我气呼呼地从柜子里拿出几件衣服塞进旅行袋 。 此时 , 我已经跟小爷爷约好了时间 , 第二天就能出发 。
“拍点花花草草老师也会给你毕业的 。 海上风浪有多大 , 你知道吗?”妈妈的声音更大了 。
我不甘示弱: “你又知道了?就我们家里 , 你、我爸、我 , 谁到过海上?”
妈妈看了我一眼 , 瞬间沉默了 。
我家位于东海上的一个小岛 , 叫做黄龙岛 。 从我家 , 视线越过窗沿看出去就是海 。 岛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从事渔业相关的工作 , 但我家属于另外三分之二 , 家里只有我爷爷的一个兄弟是渔船的船长 。
当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时 , 会对周围的一切习以为常 。 诸如烈日之下鱼干散发出的腥味 , 还有远比蔬菜便宜的海鲜 。
澎湃新闻|没了年轻人的远海渔船,只剩爷叔们在乘风破浪
本文插图

从家乡的山顶俯瞰 , 几十艘渔船散落在海面上
全部童年都泡在海滩上的我 , 从未真正地近距离接触过深处的海 。 就像我对渔民生活的全部了解 , 仅仅来源于邻居们茶余饭后的闲谈 , 还有寒暑假回家时 , 码头上、马路边随处可见的绿油油的渔网 。
澎湃新闻|没了年轻人的远海渔船,只剩爷叔们在乘风破浪
本文插图

10岁时的我在海边的岩石上
澎湃新闻|没了年轻人的远海渔船,只剩爷叔们在乘风破浪
本文插图

禁渔期 , 黄龙岛码头上满地的渔网
小爷爷今年57岁了 , 是爷爷的几个兄弟里最年轻的 。 他从十几岁开始干这一行 , 再也没变过 。 在他们那个时代 , 选择渔民这样一份职业可能是迫于生计 , 小岛的闭环模式也很难让他们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 。
这些年 , 本地愿意从事捕鱼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了 。 不说我们这一批90后 , 甚至我爸那一代的75后、80后 , 从事这个行业的就已经寥寥无几 。 出生在海边的新一代年轻人 , 早已体验不到老渔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了 。 所以选择拍摄远海捕捞 , 在很大程度上 , 对我来说是一种体验——去经历父辈们几十年如一日在经历的事情 , 就好像上了这次船 , 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海边人 。
澎湃新闻|没了年轻人的远海渔船,只剩爷叔们在乘风破浪
本文插图

开航前 , 小爷爷和船员们总会精心准备一桌宴席、点上香烛 , 祈求这次远行的平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我想去记录下渔民的真实生活 。 这些故事一直在发生却不为人所知 , 甚至是渔民的家人 , 没有亲身体验都不能知道他们到底在海上经历了什么 。 电视新闻里关于渔民的报道 , 常常就是几张劳作的照片加上渔民们捧着肥美的大鱼的丰收场景 。 我更想去呈现的是 , 他们在十几天的出海里如何生活 , 如何完成整个捕捞的流程 , 以及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