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中考试题评价|理科综合物理:关注基础 展现能力 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020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严格遵循《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命制 , 用语规范 , 表达准确流畅 , 材料选择范围广、类型丰富、数据真实可靠 , 情境创设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的特点 , 在保持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重点考查的同时 , 延续着考查内容与教学重难点、主干知识的统一;由易到难、先简单再复杂、先定性再定量的命题原则不变;易、中、难试题的比例为5:3:2;尽量利用图形图表的可视性特点来呈现物理信息 , 降低考生提取信息的难度;在26个涉及物理的试题中 , 有19个小题和4道大题出自教材 ,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立意不变 。 以上特点的设计 , 使得2020年物理中考试卷成为一份精品试卷 , 体现一份人文关怀 , 利于考生考出好状态、好成绩 。
一、总体稳定 , 稳中有变 , 为考生答题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关怀
1.中考物理试题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试卷文字量和题量适中 , 考查面大 , 覆盖课标全部一级、二级主题和几乎所有的三级主题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力学和电学两部分主干知识 , 占比达80% 。 延续了往年试卷的总体风格 , 保持了试卷结构和知识布局基本不变 。 物理试题设置考虑考生使用答题卡情况 , 使考生答题更加合理有序 , 评判更加有序规范 , 提高答题、评判效率 , 对中学教学评价还具有重要意义 。
2.题型结构合理适当
试卷试题结构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 , 保持类型、数量与比例适当基本不变 , 分别为8道、5道、3道、2道 。 选择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 提高了试卷考查内容的覆盖面 , 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填空题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了解和认识情况 , 注重围绕生产生活或核能利用等方面设计问题情境 , 加强了对考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 实验探究题重点通过科学探究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 , 厘清了几个概念、常识的内涵和外延 , 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 。 计算应用题通过对考生呈现的解答过程 , 比较好地考查了高低两个层次的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试题难度设计科学合理
8~18题、23~27题的考查 , 从知识的认知结构上 , 考查了从了解→认识→理解 , 考查的程度较为简单 , 体现评价的基础性;15~21题的考查 , 从试题的情境结构上 , 考查了从生活→物理 , 从物理→社会 , 涉及生产生活、科技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 体现评价的应用性和综合性;22题、33、34题、37、38题的考查 , 从知识结构、情境设计 , 还是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上 , 考查的深度或广度、复杂性或新颖性、物理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均是逐级上升 , 体现了评价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
二、立意清晰 , 目标明确 , 着力考查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加强对物理观念形成的考查
通过9~27题、37、38题的考查 , 覆盖了课标中科学内容的物质的组成属性结构、声光热机械运动和力、能量等的基本认识 , 考查了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 , 并考查了考生能否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和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形成科学的辩证的唯物世界观 。
初步的物质观形成 。 9、10、13、15、17、37题 , 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 , 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的关系 。 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考查 , 能检验考生对身边物质世界、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结构与尺度等初步认识程度 , 形成初步的物质观 。
形成运动和相互作用观 。 9、11、12、14、16、18、19、20、21、24、38题涉及是的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 运动和相互作用是永恒的 ,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是核心的主干物理知识 , 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 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 , 能够检验考生对自然界中物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的宏观和微观的初步认识和掌握情况 , 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
能量观的形成 。 14、22、23、25、26、27、37题考查的是能量 , 能量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和普遍规律 , 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 通过对这部分的考查 , 能够检验考生对能和能的转化转移守恒、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的认识 , 形成能量观 。
2.重点对科学思维进行考查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评 , 进行检验和修正 , 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格 。
形成初步的模型建构意识 。 32题通过对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 , 研究的对象由实验中的实际光束抽象到结论中的光线物理模型的普遍规律;22题的电路识别和连接方式、34题电路图与实物图间的对应关系、37题家庭用电到简化电路 , 都要求考生迅速将实物电路转换或识别简化电路模型;25题A点、B点和运动过程中、33题拓展部分的物体从底端到顶端等忽略游戏者身高体型、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因素 , 这些试题都需要考生有一个忽略等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意识 , 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形成和建构物理模型做好铺垫 。
重点考查科学推理和论证 。 22题考生要根据“当S1和S2闭合、S3断开再闭合 , 电流由I0到2I0”这一证据 , 运用电路的各个规律 , 通过科学的推理和论证形成a、b是电阻或滑动变阻器的结论 , 对ABC选项做出判断;D选项的证据更加复杂模糊 , 要有开关状态是连接方式决定性因素的经验、满足要求需分类讨论的意识 , 而推理过程要求逻辑性更强 , 为思维能力优秀的考生提供了甄别的机会 。
37题为搭建支架 , 对临时家庭电路给出简化电路图 , 考生要根据电能表、导线、电水壶和电水龙头及相关数据 , 区分易混淆的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 还要敏锐地意识到导线电阻这座桥梁 , 通过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 , 才能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 为思维能力较好的考生提供机会 。
38题考生对很自然的“向容器内缓慢注入某种液体” , 与陌生的“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注入液体质量的关系”图象会出现断路 , 对考生的科学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优秀考生会很快意识到要将条件与图象进行联系 , 利用思维能力强的优势 , 经过严谨的综合分析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建立起相关联系 , 找到液体质量为2kg时这一关键节点的特殊作用 , 为下面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对第三问试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 “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1∶3时 , 求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 即可以利用2kg这一节点的特殊作用 , 通过数学逻辑推理需继续注入液体 , 又可对末态这一证据进行分类讨论 , 为考生的解答提供开放性 , 供不同层类考生选择 。
通过这三道试题的考查 , 检验考生是否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 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是否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 , 能否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是否达成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变 。
3.对科学探究的考查 。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 能很好的考查考生经历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等科学探究能力 。
33题的题干来源于教参 , 考生对于斜面是简单机械、使用可以省力和探究其机械效率都非常熟悉 , 而探究斜面的省力情况可谓旧瓶装新酒 , 探究取材简单、背景熟悉、出人意料 , 切入又在情理之中 。 探究中有两个处理难点 , 一是什么是省力 , 考生熟悉又陌生 , 熟的是生活中的省力是用力大小 , 陌生的是省力的准确的科学定义 , 还会有很大一部分考生认为两者是没有区别的 。 二是影响省力因素中的斜面与物体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问题 , 考生并不具备这个认知图式 。 命题者通过拉力F与重力G的比值 , 利用考生熟悉的两个紧密相关物理量巧妙地阐释了省力的科学定义;实验探究中利用同一木板和不同物体接触面相同的条件给出 , 顺利的解决另一动摩擦因数的问题 。 两个问题的突破为初中学段对斜面省力的探究扫平了障碍 , 通过对材料、倾角和重力的合理顺序探究设计 , 顺势设问(1)、(2)两问 , 自然顺畅 , (3)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 得出“省力情况相同”的结论 , 要求回答理由的设计 , 呼应了省力的定义 , 让考生理解了生活中的省力和科学概念的省力 , 区分了考生原有认知图式中的似是而非的问题 , 体现了从生活→物理 , 是试题命制的巧手妙手 。 考生熟悉的相类似定义物理量的物理思想 , 还有速度、压强、功率、机械效率等 。 比值法定义新的物理量的物理思想 , 为考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提供更加宽广的视野 , 在此基础上 , 能让考生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 , 逐渐形成探索自然的基础和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 提升物理核心素养水平 。
学习电功率后 , 许多师生还存在着重两个物理量之间确定的关系轻控制变量条件的现象 。 34题的设计基于此出发进行了探究 , 并突出了结论的显性表达 , 达到深刻理解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这一科学内涵 。 试题从考生最常见的小灯泡功率的测量切入 , 考生易上手 , 压力小 。 提出很多考生想探个究竟的“小灯泡功率到底跟电阻是什么关系”的欲望 , 通过对实验相关记录的分析和推理 , 考生会给出机械的“控制变量”加“关系”的结论 。 这会引起功率与电阻到底是正比还是反比的反思 , 甚至会引发对整套实验设计和过程的重新评估 , 很好达成探究实验目的 。 经过反思或评估 , 会得出①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 , 小灯泡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②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 , 小灯泡的功率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 , 并能深刻地体会到“控制变量”这一重要条件在科学探究中的先决性 。 对于思维能力强、学习融会贯通的考生 , 还会很快联想到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 达到以实际电路为基础 , 对规律和探究能力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
拓展部分是该实验的另一经典手笔 , 亮点一是延续探究中的可调电压电源 , 通过展示“内部结构”呈现可调电压电源由稳压电源和滑动变阻器组成 , 揭开其并不神秘的面纱 , 能达到初步形成等效的物理思想意识 , 并为下面文章打好铺垫;亮点二是“电流表变化了0.1A”的不确定条件 , 对上“滑片从A点滑到最左端B点过程中”这一半不确定条件 , 对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要求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亮点三是条件的不确定与半不确定的突破点的设计 , 在L3的I-U图象的物理信息的获取能力上 , 考生要有非常娴熟的电路与图象一一对应的转换能力 , 最左端B点对应图象上小灯泡电压最大6V , 考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 由变化0.1A推出A点的电流0.5A , 小灯泡的电压为2.5V , A、B两点对应的电阻分别对7Ω、0 , 这一过程对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都是一个质的提高 , 特别能体现甄别和选择功能 。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关注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 加强对学科内的知识综合的考查 , 展现考生的能力水平 , 引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 , 引导中学教学从三维目标逐渐向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转变 , 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 , 理解自然 , 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 , 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 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 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 整张试卷结构与往年相比基本一致 , 考虑到目前形式 , 梯度设计体现了人文关怀 , 试题情境设计兼顾到城乡考生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 体现了试卷的基础性和选拔性 , 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提供依据 。
【2020年河北中考试题评价|理科综合物理:关注基础 展现能力 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河北省教育厅中考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