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电影中的伦敦:时代的隐喻( 二 )
见证了一千多年历史的圣保罗大教堂 , 几乎是最多出现在电影中的伦敦剪影——从1948年大卫·里恩执导的《雾都孤儿》的维多利亚伦敦到2004年由茱莉亚·罗伯茨、裘德·洛等英美明星主演的《偷心》的全球化伦敦 。随着南岸的重新开发 , 它被招募进一个时髦的伦敦——当走出泰特现代美术馆踏上千禧桥时 , 一眼望见对面的圣保罗穹顶 , 这个绝妙的视角连接了古老和现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诺丁山》剧照 资料图片
2.地标伦敦与地方伦敦
电影中的地标形象 , 通常不是叙事空间 , 而是为了告知观众故事设置在哪里 , 一如红色双层巴士是公认的伦敦标志 。
维多利亚时代的帝国形象与当代的全球化形象 , 同时浓缩在伦敦地标中:从历史悠久的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特拉法加广场、纳尔逊立柱 , 到新千年的伦敦眼、千禧桥等现代主义建筑 。新世纪后 , 伍迪·艾伦来到欧洲拍了一系列城市情书 , 《赛末点》这部电影既使用了伦敦眼、泰特现代美术馆、圣玛莉艾克斯30号大楼等21世纪伦敦地标 , 也使用了红色巴士等20世纪地标 , 国家美术馆前经过的戴着熊皮高帽的警卫队 , 赋予伦敦一种传统的色彩 。
一座城市的地标不仅仅是建筑 。因疫情而下令关闭所有商业场所包括酒吧时 , 英国首相鲍里斯特意解释:“我们正在做的事是超出常规的 , 禁止公民去酒吧 , 剥夺了联合王国自由民的一项古老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酒吧是英国人的日常 , 因此几乎出现在所有时期的电影伦敦中 。
也有很多电影人回避地标 。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来到伦敦拍摄《放大》:一位年轻摄影师 , 偶然在公园里拍到一组情侣的照片 , 洗印放大后发现了背后的一桩谋杀案 。不料公寓里的照片被偷 , 公园里的尸体也不见了 , 他陷入了困惑……这是一个陌生的公园 , 片中没有熟悉的“地标伦敦” 。这一选择在于 , 安东尼奥尼以一种抽象性捕捉了那个迷狂而茫然的时代 。开篇是一群戴着面具的年轻人坐着敞篷车漫游 , 结尾是这群戴着面具的年轻人在公园里打着虚拟的网球 。地点的匿名性 , 配合了风格的抽象性 。有趣的是 , 这座无名小公园因电影而出名 , 被指认为东南老伦敦的马里恩公园 。这说明了电影地理的重点在于它是被建构的 。
1966年的《放大》成为安东尼奥尼商业上最成功的电影 , 也是一部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摇摆伦敦”全盛时期的电影——一个青年文化与消费主义的城市 。年轻摄影师为时尚圈的模特和演员拍照 , 开着敞篷车 , 听着摇滚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惊变二十八天》剧照 资料图片
唤起“摇摆伦敦”的电影还有英国导演丹尼·鲍尔1996年的代表作《猜火车》 , 它的摇滚乐与青年文化呼应了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流行形象——迷你裙、流行乐队以及自由反叛的精神 。故事主要设置在爱丁堡 , 三个年轻人过着混乱的生活 , 最终噩梦降临 , 其中一个远走伦敦 。爱丁堡被展现为肮脏的公寓、酒吧以及毒品幻觉;伦敦则相反 , 通过快速的地标蒙太奇 , 观众可简短一瞥主人公抵达伦敦 。历史上 , 好莱坞电影塑造了“什么是伦敦”的四大地标:议会大厦、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和塔桥 。《猜火车》则选择了大本钟、皮卡迪利广场、塔桥和纳尔逊立柱作为“旅游硬件” 。
与地标伦敦形成对照 , 还有另一个不那么壮观的“地方伦敦” 。电影《鸽之翼》改编自亨利·詹姆斯1902年的小说 。年轻女子上了地铁 , 车厢里拥挤着清一色的男性 , 当她的目光遇到坐着的年轻男子时 , 他起身让座 。下车后 , 两人走进无人的电梯间 , 观众突然发现他们不是陌生人 。装饰着蓝色鸵鸟羽毛的大檐帽、脖子上有一条银狐皮的女子与穿着薄夹克的男子 , 服装暗示了阶级差异 , 这对20世纪初的年轻恋人无法进入可供他们约会的私人空间 , 维多利亚时代建造的伦敦地铁 , 模糊了公共性与私密性 。
推荐阅读
- 种族主义|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再发声 呼吁美消除执法中的种族主义
- 一带一路|行天下之大道 汇众志而致远——战“疫”中的“一带一路”和海外中企彰显全球公共产品价值
- 法官,少年|法官推迟引渡美国威斯康星州枪击案中的少年嫌犯
- 安倍|日本阁员眼中的安倍健康,麻生:回来的时候脸色很好,小泉:现在有的传言很恶劣
- 肯辛顿宫|凯特在王室中的尴尬,和威廉的住所被称为“阿姨堆”,终于快摆脱
- 民众|民众过不去!伦敦塔桥升起后 放不下去 惨卡桥上1个多小时
- 南极洲|阿根廷重开南极洲唯一一家电影院
- 塔桥|英国伦敦塔桥“卡壳”泰晤士河两岸交通堵塞
- 泰晤士河|伦敦桥合拢时卡在半空,泰晤士河两岸交通堵塞至少1小时
- 新冠肺炎_国际|悉尼:疫情中的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