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用时代”仍有1/4人群从不查征信 超三成人遭遇违规查询


结婚前要不要查对象的征信、入职新公司要查征信记录怎么办、上了征信黑名单不让坐高铁……曾几何时 , 只有办信用卡、申请贷款才会用到的个人征信 , 如今应用范围越来越越广 , 呈现逐步增加趋势 , 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张“经济身份证”的份量 。
与之相对应 , 关于“征信如何洗白”“征信花掉如何处理”的讨论充斥网络 , 因缺乏征信记录而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服务的事件亦不少见 。 前者从侧面反映出普通大众的个人征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 后者则表明目前征信体系还不尽完善 , 尚不能充分满足普通大众实际需求 。
根据融360维度近期公布的《中国大众征信意识情况调查》显示 , 对于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央行个人信用报告 , 受访者的满意度为36.28%;而在征信知识普及方面 , 仅有10.73%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个人征信 。
1/4受访者表示从不查征信
作为个人信用情况的“经济身份证” , 个人征信的应用范围已经十分广泛 。 以央行征信为例 , 2019年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24亿次 , 日均查询量657万次 。 在使用场景上 , 根据央行对2020年二季度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原因分类统计 , 42.6%的查询用于贷前审批 , 52.6%用于贷后管理 , 4.8%用于担保资格审查等其他目的 。

事实上 , 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信贷领域 。 融360维度调查结果显示 , 超半数受访者表示 , 在办理贷款、申请信用卡情况下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超两成受访者表示 , 在出境签证、工作入职情况下查询过;还有5.68%的受访者表示 , 在相亲或结婚情况下 , 查询过对方的个人信用报告 。
金融|“信用时代”仍有1/4人群从不查征信 超三成人遭遇违规查询
本文插图

融360维度调查数据显示 , 25.24%的受访者表示 , 没有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 。 实际上 , 央行征信中心每年提供两次个人信用报告免费查询服务 , 定期查询有助于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 , 同时避免一些意外事件导致自身信用受损而不自知 。
超三成受访者遭遇征信违规查询
有人没有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 , 有的人却在不知情或被诱导情况下 , 被动查询过个人信用报告 。 在融360维度的调查中 , 超三成受访者表示有过此经历 。
金融|“信用时代”仍有1/4人群从不查征信 超三成人遭遇违规查询
本文插图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 , 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 , 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 。 但有些机构出于业务开展的需要 , 利用一些优惠手段诱导或欺诈用户同意授权查询征信 。

例如 , 在一些消费者投诉平台 , 有消费者投诉某外卖平台 , 将同意查询个人征信授权书与领取外卖优惠券捆绑在一起 , 消费者以为自己是在领取优惠券 , 没有注意到下方用小号字体标注着“同意查询用户《个人征信授权书》”等字眼 , 导致用户征信信息“被查询” 。
需要注意的是 , 若一段时间内 , 征信记录被查询次数过多 , 存在的负面影响越大 , 俗称“征信花掉了” , 会对申请银行信贷等行为产生影响 。
仅一成人对个人征信非常了解
前段时间 , “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 夹杂着网友们的千万条疑问在网络上形成声势浩大的讨论——“为什么花呗数据要接入央行征信”“花呗接入央行征信对用户有什么影响”“要不要关闭花呗”……
金融|“信用时代”仍有1/4人群从不查征信 超三成人遭遇违规查询
本文插图

热闹非凡的讨论背后 , 映射出大众个人征信知识匮乏的尴尬现实 , 不少人并不了解个人征信的实际意义和效用 。 据融360维度调查发现 , 将近九成的受访者在采访中表示 , 平时关注个人征信信息 , 但仅10.73%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个人征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