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龙|被遗忘的“反装甲尖兵”:盘点四种国产单兵反坦克武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说到我国的单兵反坦克武器相当多的军事爱好者都能说出一大堆名字来比如56式、69式火箭筒、PF89一次性反坦克火箭筒……这些著名武器大规模装备部队有的还参加过历次局部战争为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 可是除了这些“明星”外在我国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发展史上还出现过这样一些型号:它们在研制成功后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装备部队或在少量装备后又无声无息地退出现役成为了技术储备 。 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来看看这些几乎被遗忘的“反装甲尖兵” 。
背景
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各国坦克装甲车辆飞速发展装甲目标的防护能力日益加强 。 而且随着各国装甲部队力量建设加快战场上装甲目标的密度大大增加 。 对于步兵来说传统反坦克武器例如大型反坦克炮、无后坐力炮等由于数量太少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战争中反装甲作战的需求 。 因此研制单兵操作的反坦克武器、增加战场上反装甲火力的密度成为各国的共识 。 当时大量单兵反坦克武器出现并装备各国军队典型的有美国M72反坦克火箭、比利时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等 。 这些武器共同的特点是单兵使用、不占编制使每一个士兵都有和坦克装甲车辆交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战场上的反坦克火力密度 。 而我国在枪榴弹和单兵火箭领域的研究也非常活跃特别是60年代后期与苏联的关系空前紧张 。 为了防止苏联对我国发动大规模入侵反坦克作战被放在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甚至一度成为陆军步兵的首要作战任务 。 科研部门拿出了大量新产品其中有些投入了大规模生产和装备但也有一些因为技术原因未能大规模装备成为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
67式枪榴弹
60年代初期枪榴弹因为成本低廉、不占编制、威力又比较大一度成为非常流行的反坦克武器 。 在这股潮流影响下1963年我国也开始着手研制反坦克枪榴弹1964年完成了作战使用性能和战术技术指标论证1965年初正式进入工程研制到1967年正式的成品拿出来了型号定为“1967年式反坦克枪榴弹”简称“67式枪榴弹” 。
该弹是我国建国后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反坦克枪榴弹基本战术目标是摧毁各种装甲战车、装甲运兵车和轻型、中型坦克也能打击各种火力点和工事 。 基本诸元为:最大弹径70毫米全长412毫米全重800克初速42米/秒直射距离50米破甲威力170毫米/30°发射方式使用空包弹发射 。 除了枪榴弹本身随弹配用的附件有专用枪口发射具和装在枪托上的缓冲橡胶垫 。
该弹主要由战斗部、引信和尾管三大部分组成结构比较简单、布局合理、精度和威力都比较理想 。 从设计细节上来看该弹弹头采用防滑帽设计能防止跳弹故障提高了着靶和发火稳定性;药型罩采用变壁厚设计加上弧型弹体设计和装药提高了炸药爆炸能量的利用率;尾管内径为21.5毫米发射时需要在步枪或者冲锋枪枪口加上外径为21.5毫米的专用发射具用空包弹发射 。
【欧阳龙|被遗忘的“反装甲尖兵”:盘点四种国产单兵反坦克武器】正式定型后该弹下放部分部队试用 。 在试用过程中部队主要提出4点不满的地方:一是后坐能量过大经测量后坐能量高达135焦耳~190焦耳大大超过了普通人能承受的极限 。 绝大多数士兵表示无法忍受发射时的巨大后坐力 。 其实这是当时大威力枪榴弹的通病 。 二是射程太小直射距离只有50米射手必须冒着巨大的危险接近到离目标50米以内才能射击这在战场上无异于自杀 。 而且由于射手离目标太近发射后有被爆炸产生的碎片和气浪杀伤的危险 。 三是附件太多射手除了自己本来携带的武器和装具外还要额外携带专用发射具、空包弹、瞄准具和橡胶肩托非常不方便 。 四是引信为枪-1式触发引信没有保险、安全性较差 。 由于当时的条件下无法解决这些问题67式枪榴弹在短暂试验装备后就匆匆撤装转入技术储备 。
虽然如此67式枪榴弹在许多细节上还是成功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变厚药型罩结构、防滑帽设计等都为以后的枪榴弹研制提供了经验 。
70式62毫米单兵火箭筒
上世纪60~70年代美军在越南战场大量使用了M72反坦克火箭筒 。 我国科研人员在研究了从越南战场上缴获的这种武器后为其轻便巧妙的设计所折服 。 这种火箭筒采用内外筒设计抽拉式结构 。 外筒用玻璃纤维浸环氧树脂绕制而成内筒为高强度铝合金制造 。 在携行状态时内筒套在外筒里面总长度较短便于携带;发射时只要拉出内筒竖起瞄准具即可发射 。 发射完后火箭筒即丢弃为轻便的一次性武器 。 我国科研人员在赞叹之余也研制了类似的武器于1970年定型命名为“1970年式62毫米单兵火箭” 。 该武器发射筒全长842毫米对接包装筒后全长1200毫米火箭弹初速126米/秒质量1.18公斤加上火箭筒(包括发射筒和包装筒)的总质量为3.2公斤直射距离150米破甲威力为100毫米/65° 。
70式62毫米单兵火箭虽然借鉴了一些M72火箭筒的设计理念即不占编制的火箭式一次性反坦克武器但是具体设计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 当时国内铝合金材料比较紧缺主要用于制造飞机 。 为了不跟飞机抢材料70式单兵火箭的发射筒和火箭包装筒全部采用玻璃纤维材料制造既减轻重量又节约铝材 。 而且由于当时的国情我们希望更多有用的部件能够重复使用所以70式单兵火箭没有采用内外筒抽拉式设计而是采用了前后筒对接的结构 。 前筒是发射筒上面有手枪式小握把、发射机和简易瞄准具后筒是火箭的包装筒 。 使用时将后筒对接在前筒尾部竖起瞄准具即可发射 。 发射方式采用电点火发射后后筒既可丢弃重新拧上新的后筒又能再次射击 。
该武器火箭弹的设计也比较有特色 。 由于当时我国没有理想的高燃速火药(美国M72反坦克火箭采用的M1火药燃速达到40米/秒而我国最好的火药燃速也只有25米/秒)火箭弹出筒后有部分火药未燃烧完后喷的火焰会烧伤射手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采用了毛刷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增加了火药颗粒的表面积提高了燃速又适当延长发射筒成功解决了后喷火焰伤人的问题 。 该弹尾翼采用折叠式刀型设计飞行时受风的影响很小在3~4级风直射距离内射手不作任何修正也可命中目标 。
70式单兵火箭定型后即投入部分部队试用部队普遍反应较好 。 但是由于该火箭的发动机采用超硬铝合金当时国家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无法提供足够的材料因此没有能够大量装备部队 。 到了1974年科研人员将火箭发动机的材料由铝合金改成了合金钢并修改了发射机的设计解决了原来存在的发射机不可靠问题 。 改进后的武器被命名为“70-1式62毫米单兵火箭”终于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使用 。
79式70毫米手持反坦克火箭
与前面介绍的几种武器不同79式70毫米手持反坦克火箭有过实战经历曾作为援外武器出口用于柬埔寨战场 。 该武器全重1.66公斤 。 发射筒内径70毫米全长426毫米全重0.516公斤 。 火箭弹最大直径70毫米全长420毫米全重1.144公斤初速52米/秒直射距离100米最大射程250米垂直破甲威力100毫米 。
该反坦克火箭是一种一次性使用不占编制的武器主要用于摧毁轻型装甲目标和250米以内的火力点和野战工事也可以杀伤敌有生力量 。 它由整体式发射筒、简易折射瞄准具和杀伤/破甲两用火箭弹组成 。 发射筒前大后小外型犹如一只大号手电筒 。 前半部分上装有准星、瞄准具座和折射式光学瞄准具 。 光学瞄准具插入瞄准具座平时折放在发射筒上使用时扶起逆时针转动45°便在立柱簧的作用下自动卡入定位槽 。 后筒比前筒细上面有击发机座可以安装发射机构 。 为了防止雨水、灰尘等进入发射筒平时击发机用一个橡胶罩覆盖筒的前后两端有防潮盖 。
火箭弹由战斗部、稳定装置和发动机组成 。 稳定装置是装在火箭发动机尾部的六片薄金属片尾翼平时卷放在发射筒内飞离发射筒后靠自身弹力张开 。 火箭发动机用连接螺栓与战斗部相连 。 该连接螺栓既是火箭发动机与战斗部的连接件又是发动机的点火机构上面还装有底火、点火药盒、防回火板和定位销 。
79式手持反坦克火箭的发射方式比较独特它既不是肩扛发射又不是夹在腋下发射而是用手握持后向侧面平伸筒口向前发射 。 发射前射手扶起瞄准具打开击发机用筒上的折射瞄准具瞄准目标后按压击发机火箭弹即射出 。 79式手持反坦克火箭具有体积小巧、重量轻、携行方便的优点但是由于威力太小所以部队没有装备 。
80式反坦克手榴弹
上世纪70年代为了防备苏联装甲部队大规模入侵军队提出需要设计一种威力较大的新型反坦克手榴弹能大量装备部队作为一种群众性反坦克武器 。 1974年某国营兵工厂接受了“新型反坦克手榴弹”的研制任务同年年底样机研制成功 。 由于“文革”的影响此后的研制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在样机研制中出现的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完全解决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始终没有最后确定 。 直到1977年5月新型反坦克手榴弹的主要战术、技术要求才正式确定主要指标如下:全弹质量≤1公斤全弹长≤320毫米弹径≤57毫米破甲威力200毫米/30°采用万向碰炸引信全弹密封防潮勤务处理安全可靠宜长期储存;结构紧凑便于战斗使用;外形美观、工艺性好适合动员生产 。
工厂根据确定的战术、技术指标全面展开研制与试验工作经多次试验对设计方案几经修改和完善同年11月正式完成工厂鉴定试验 。 1979年6月通过了国家靶场严格的试验考核1980年3月通过部队使用试验最终命名为“1980年式反坦克手榴弹”简称“80式反坦克手榴弹” 。 该弹主要战术用途是在防御、袭击、伏击战斗中用于毁伤敌人的坦克、装甲车辆、野战工事等目标;可破坏仓库、无装甲防护的军用车辆、输油管道及杀伤敌坦克后面的有生目标等 。 该手榴弹最大直径75毫米全弹质量1公斤全弹长330毫米弹体形状为圆柱形壳体材料为薄金属皮弹体质量678克投掷距离17~35米配机械触发引信引信的出手保险距离4米解脱保险距离10米装梯恩梯/黑索金混合炸药主药柱质量390克副药柱质量52克穿透普通轧制装甲钢板厚度为200毫米/30° 。
全弹由弹体、手柄和引信三部分组成弹体由壳体、主药柱、副药柱、药型罩、风帽、连接体等组成 。 该手榴弹引信比较复杂由着发机构、保险机构、定向装置、勤务保险装置和重复装定机构组成均装在手柄内手柄和连接座间加装密封垫和防粘垫并用保险箍来固定既起到了密封防潮的作用又构成勤务保险保证了手榴弹勤务处理中的安全性 。 重复装定机构由手柄凸起、握片支耳及保险销组成作用是让拉脱保险销但又失去投掷机会的手榴弹能重新恢复保险状态 。
使用时右手握住手柄和保险握片左手拉掉保险箍和保险插销后对准目标用力投出 。 在出手后手柄和保险握片在解脱簧和伸展簧的作用下脱落稳定尾翼自动打开保险机构解脱全弹呈待发状态在撞击目标后弹内钢珠滚落解脱击针击针撞击雷管引爆手榴弹手榴弹弹体内的锥型装药爆炸产生金属射流击穿目标装甲 。
该弹曾经在部队试用过但其评价并不高 。 首先是太沉1公斤重量就是身体强壮的战士也只能投掷35米左右一般战士更近这么近的投掷距离很难满足战斗需要;还有的问题是威力小虽然该弹理论破甲厚度是200毫米/30°但实际使用中往往达不到这一点对付新型主战坦克力不从心 。 而这两点不足又是互相矛盾的如果增大威力必然要增加弹重那就更加恶化了投掷距离不足的毛病 。 其实由于反坦克手榴弹靠人力投掷威力的限制是不可避免的提高空间非常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国不再发展反坦克手榴弹的原因 。 因此80式反坦克手榴弹在短暂试装后很快退役现在部队已经不再使用 。
推荐阅读
- 腾讯控股的保险代理平台“微保”被深圳银保监局处罚
- 澎湃新闻|仝卓事件被写入公职人员学习读本 仝卓事件怎么回事
- 央视新闻|24岁抗洪牺牲消防员赵丹被评烈士 赵丹照片主要事迹
- 被指“双标”特斯拉无奈服软 拼多多是最后赢家吗?
- 王者荣耀:软辅不想被嫌弃?除了不能3级辅助装以外,还有这四点
- 《杀手3》“难寻目标”模式回归!幽灵模式被取消
- 江苏东台警方通报“车祸后猪肉遭哄抢”:5人被行拘
- 四川绵竹民警连夜在外抗洪 返回时派出所被洪水淹没
- 梅拉尼娅·特朗普|想拉个小手怎么这么难?美国总统特朗普又被第一夫人拒绝了
- 热点|因小孩玩火引燃,407岁梨树被烧空心仍能结果,靠树皮吸收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