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小心!有的App可能会窃听你的聊天!一次都没打开,却向外传输数据
现在 , 我们手机中都安装了各种应用 , 方便了我们的工作、生活 , 但是也获取了我们大量的个人信息 。 一些App的推送能“精准”到你在想什么 , 它就给你推送什么 。 App的这种“正合我意”是怎么实现的?个人信息安全有没有风险呢?
App获取个人信息
用户感觉“被窃听”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日前 , 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 。 在被点名的15个App中 , 有13个都涉及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 , 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等 , 个人信息安全依然受到威胁 。
一些非法网络推广团伙也盯上了个人的信息 。 今年以来 , 公安部在15个省份开展打击贷款类网络诈骗犯罪 , 发现非法团伙就是将矛头指向有明确贷款意向的人员 , 根据他们在互联网、手机App等的浏览、搜索记录 , 分析其贷款意向 , 从而精准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 , 并实施诈骗 。
手段隐蔽
多款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本文插图
在App专项治理工作组 , 专家们发现 , 有的社交类App刚安装进手机 , 一次都还没有打开 , 却已经开始悄悄地向外传输数据 。
本文插图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专家何延哲表示:“App在隐私政策里没有提这件事 , 而且完全是隐瞒了它的自启动的方式 , 自己又把信息传到了自己的服务器上 , 是有实证的 。 明确是违法、违规收集的一种行为 。 ”
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App获取的第一个信息 , 往往就是手机的IMEI号 , 也就是移动设备标识号 。 这个唯一的识别码 , 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 。 不管是经过用户同意“拿走” , 还是不经允许“偷走” , App一旦获得了移动设备标识号 , 就为个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础 。 更可怕的是 , 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大量App测试后发现 , App获取的信息 , 不仅能自己用 , 甚至有部分App , 会把信息传给第三方 。
专家介绍 , 在个别App内嵌入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超过50个 。 这些有着消息推送等功能的第三方工具包 , 行为更隐蔽 , 也是目前监管的难点 。
专家:获取技术在进步
信息保护在加码
本文插图
专家分析 , 因为获取成本高、法律风险大 , 短期内 , 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自己的语音、上传的图片等隐私信息被收集 。
推荐阅读
- 青年|34岁的人不想打工,在家做什么能一天收入300元?推荐一些
- 青年|「行走自贸区」自贸区+电商综试区!曹妃甸综保区助你“嗨购全球”
- 科学|既然所有的生命都要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青年|21岁男子因腾讯封微信号,一气之下从腾讯大厦跳下,原因竟是这样
- 行业互联网|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设立
- 青年|活动都有数据记录,离床久了会报警……人工智能养老进入武汉家庭
- 青年|青春结束了?网传“榕树下”关闭,客服:未接到通知;网友打卡缅怀
- 青年|慎点这种教程视频!不是本人也能秒解指纹支付转账?小心你的钱没了!
- 青年|《坦克世界》全新版本来了!“智能云导购”和蓝图系统加入,老司机玩车更方便
- 青年|拿下近50%市场份额!华为传来好消息:平价智能手机畅销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