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书院|与这个匆忙而庸俗的时代,保持一点距离( 二 )



这些名著 , 都来自身为西方文学时代巅峰之一的19世纪 , 这是一个文学佳作不断涌现的时代 , 也是一个充满别样气质的时代 。
在这里 , 我们将进一步读懂经典 , 透过文字和文学家本人 , 进行一场深度理解人类、理解生命力量的旅程 。
读懂19世纪的名著 , 就读懂了人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薄伽丘 , 也还只能“简单地叙述一些行动与冒险经历”;直到18世纪中叶 , 小说才被“推上了探究人的内心生活之路”;
而19世纪的小说 , 在这些不世出的文豪手中 , 一下子就来了个大飞跃 , 文学的厚度也一下子增加了百倍——
巴尔扎克以“文学界的拿破仑”的身份横空出世 , 今天的人也还无法想象 , 他究竟是如何把一部小说写成厚厚的社会史的;
托尔斯泰则是公认的西方长篇小说集大成者 , 他在书里思考生与死的话题 , 影响度之广 , 以至于世界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托尔斯泰主义者”;
司汤达一手开创了后世“心理小说”的先河 , 我们现在读的后现代小说、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 , 都发源于此 。
英国人最热爱的大文学家之一狄更斯、悬疑小说鼻祖爱伦·坡、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散文的莎士比亚”简·奥斯丁······这一系列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 都是一座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
群学书院|与这个匆忙而庸俗的时代,保持一点距离
本文插图


奥斯卡·王尔德
19世纪文学的经典魅力 , 尤其凸显在“人”身上 , 要想看一个人真实的内心、完整的成长轨迹 , 读这些书准没错 。
它们展现人的神情举止 , 像镜头一样真实:
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 , 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 , 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 , 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 , 架子上摆满了楦头 。 他叹了一口气 , 跪在作台前边 , 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 ”他写道 , “我在给您写信 。 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 , 求上帝保佑您 。 我没爹没娘 , 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 ”
——契诃夫《万卡》
群学书院|与这个匆忙而庸俗的时代,保持一点距离
本文插图

它们叙说人的心理 , 老辣得仿佛开了上帝视角 , 没有一丝内心活动能瞒过它们的眼睛:
当他的对手经过一番勾心斗角的谈判 , 自以为没有露出半点口风 , 而其实已经给他摸清底细 , 他却回答说:“这事我得跟内人商量商量 , 现在不能作出决定 。 ”他的妻子早已给他压迫得成了百依百顺的奴隶 , 在生意上却是他最合适的挡箭牌 。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群学书院|与这个匆忙而庸俗的时代,保持一点距离
本文插图

它们传达人生活着的现实环境 , 更是让人分分钟身临其境:
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 。
一幢幢房子 , 白墙 , 红瓦 , 尖顶 , 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 。 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 , 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 。 城墙下数百步外 , 有杜河流过 。 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 , 如今已残破不堪 。
——司汤达《红与黑》
群学书院|与这个匆忙而庸俗的时代,保持一点距离
本文插图

论真实、论完整、论力度 , 后世的西方文学家 , 几乎没有能与他们相比的 , 以至于后来的小说家 , 为了在他们的影子之下 , 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 “干脆取消主题、情节、人物塑造、内心分析、情景描述及一切带感情色彩的语言” , 甚至“绝望”到主动废除文中的标点和段落 。
然而 , 读懂这些经典的人都知道 , 无论再过多少个一百年 , 这些书也不会为人所忽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