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麻辣财经:自主工业软件,怎样才能“硬”起来?

_原题为 麻辣财经:自主工业软件 , 怎样才能“硬”起来?
我国工业软件起步并不晚 。 专家介绍 ,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 我国自主核心工业软件曾有过一段小阳春 。 以仿真软件CAE为例 , 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郑州机械研究所等机构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 , 某些功能甚至不亚于国外同类产品 。
这些产品为什么没走远?在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看来 , 高校院所做的这些工业软件基本上没有企业参与研发 。 软件一些功能可能很先进 , 但不适合实际需求 。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认为 , 凝聚着工业技术的软件 , 才是有价值的工业软件 。 一些国际大牌的工业软件之所以好用 , 除了软件本身 , 更重要的是嵌入了大量的工业知识和数据 。
考察国际知名工业软件的发展过程 , 它们大多数孕育于工业巨头 , 出生时就带着工业基因 。 比如 , 法国达索系统诞生于达索飞机制造公司 , 美国工业软件公司UG出身于麦道公司 , 美国PTC(参数技术公司)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关系密切 。
一个成功的工业软件 , 在研发设计阶段需要企业参与进来 , 在应用阶段需要有一定的用户数量支持 , 推向市场后还要有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 。 麻辣财经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 , 很多专家都提到了这几点 。
自主软件先要用起来 , 才能强起来
“工业软件是高端工业品 , 它的基础是工业技术和知识 , 这点与社交、办公等IT软件有本质的区别 。 ”赵敏表示 。
企业开发软件的优势在于 , 它是软件的第一用户 , 了解自身需求 , 产品服务于真实工作场景 。 此外 , 还能在使用中帮助优化软件 。 赵敏说 , 工业软件开发周期一般比较长 , 投入也比较大 , 起步时获得企业的支持很重要 。 通常 , 国外工业软件通常是在“母体”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 再独立到市场去打拼 。
反观国内 , 我国工业软件起步时 , 我国的工业制造水平较低 , 对工业软件的需求较小 。 企业积累技术知识和实验数据的意识比较差 , 很少主动孵化工业软件 。 业内人士表示 , 20年多前 , 即便是我国顶尖的汽车制造企业 , 生产线也比较简单 , 研发水平低 , 几乎没有新产品设计 , 自然用不着仿真类的工业软件 , 自主产品研发缺乏市场支撑 。
2000年后 , 随着国内制造业水平提升 , 开始较大范围采用CAD、CAE等工业软件 。 此时 , 国外商业工业软件逐渐步入商业化运作期 , 体系架构稳定 , 功能齐全 , 能够满足多数企业要求的复杂设计、生产、运营与维护功能 。
“工业对可靠性要求高 , 软件能稳定使用 , 就尽量不会替换 。 ”赵敏说 , 这就造成工业软件市场强者愈强 , 由于缺乏产业界支持 , 自主工业软件生存困难 , 国外工业软件则越来越好用 , 越做越大 , 逐渐筑起较高的技术和商业门槛 。
安世亚太公司高级副总裁、北京市综合仿真实验室主任田锋介绍 , 为争夺市场 , 国外工业软件运用各种手段“围剿”自主产品 。 以仿真软件为例 , 一方面国外厂商通过国内代理商向企业推广产品;另一方面采用低价甚至免费的模式 , 培养高校院所使用习惯 , 几年之内就基本垄断了国内市场 。
工业软件对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要求高 , 这些都需要在应用中不断打磨 , 不可能一步到位 。 其中 , 工业界在使用中持续反馈 , 帮助更新迭代尤为重要 。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 “用”是工业软件发展之母 。
“没有成功的商业路线 , 自主仿真软件很难发展起来 。 ”田锋表示 , 在市场上 , 国内一些软件企业希望以定制化服务为切入口 , 来提高自主仿真软件份额水平 。 然而 , 国内企业能花钱买成套软件 , 却极少买软件服务 。 这条商业路线同样面临重重阻碍 。
“总体上 , 过去30年我国自主仿真软件水平 , 与国际大牌软件差距在拉大 。 ” 田锋说 , 即使自主仿真软件性能接近国外软件 , 用户也意识到支持国产软件的重要性 , 但考虑到切换成本等因素 , 替换意愿也不高 。
广州中望软件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玉峰说 , 近年来 , 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自主CAD产品性能提升较快 , 能够匹配一些国内用户的需求 。 然而 , 包括央企在内的大中型企业 , 习惯购买国外CAD产品 , 留给国产CAD的空间非常有限 。 没有市场的支持 , 产品难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改进 。
“我国工业需求强、体量大 , 如果国内企业逐渐培养了使用自主软件的习惯 , 市场就能支撑国产CAD产业慢慢壮大 。 ”刘玉峰说 。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 , 上“云”成为工业软件的重要发展趋势 。 业内专家认为 , 抓住软件上“云”机遇 , 有助于开发新型的自主工业软件 , 还能降低工业软件的使用门槛 , 提高中小企业生产制造能力 。
中小企业对工业软件有需求 , 但受到成本、人才储备等因素制约 。 田锋表示 , 软件部署在工业云上后 , 一些基础软件工具可以低价 , 甚至免费向中小企业开放 。 只要用户数量上去了 , 国内工业软件公司才有动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