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劲|青岛民企崛起背后 是城市的韧劲与后劲( 四 )


今年上半年,青岛民企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就,但也要冷静地看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 。在此前的山东省民企百强榜上,青岛入围的12家民企仍以传统产业为主,5家为建筑业,其余布局在批发零售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业等 。当然,这也是山东民营经济的共性,大型民营企业几乎清一色地集中在石化、钢铁、电解铝、纺织等传统经济领域,大而不新 。
倘若与上海、深圳相比,这样的结构性差距就更为明显:没有民营金融业巨头,没有大型民营互联网公司,没有民营先进制造业龙头……在医养健康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计算机通信、新材料、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青岛也少有拿得出手的民营企业 。
在2020年山东省“十强产业”民营企业10强榜单中,表现得更直接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强、新材料产业10强、医养健康产业10强,青岛均只有1家民企上榜;高端装备产业10强上榜企业甚至为零 。最让青岛最引以为傲的海洋产业,仅有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英豪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家上榜,在数量上与潍坊持平 。
这样的局面是长期形成的 。一方面或许与传统产业路径依赖有关,民营企业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转型“有心无力”;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提升,尤其是新兴领域的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土地、人才等突出问题 。
对民营经济不够强的短板,青岛一直有清醒的认识 。
从去年以来,以壮大民营经济攻势为抓手,青岛着力实施“十强”领军民营企业培育行动,建立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全力支持领军企业进入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 。
具体到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青岛开全国之先河,实行“顶格倾听”,由企业唱“主角”,政府部门给企业当“场务”,率先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创意创新的工作实施方案,多维度多场景助推民营企业家创意创新 。伟东集团、中特科技、雷神科技、易邦生物、云路先进材料、乾运高科等企业先后通过创意会的形式,大胆发出自己对产业集群的构想,打造百亿千亿的产业集群 。其中进度最快的伟东集团项目已经落地 。
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对万名企业家进行资本市场的知识培训,吸纳具有平台性质的行业头部企业和企业平台,10万套人才公寓吸引年轻人扎根青岛……作为城市中的“独角兽”,青岛还从资本、平台、人才等维度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解决它们发展的后顾之忧 。
这短短一年的变化体现在,不只有更多龙头民企入围山东百强,作为后备力量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独角兽等新锐企业也快速成长 。2019年,青岛5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20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累计达到30家 。6家企业入选多个独角兽权威榜单,数量位居北方城市第二,全国城市第七 。
每一个呼风唤雨的巨头企业都曾经是中小微企业,每一个叱咤风云的商界大咖也都曾是头拱地的创业者,一座城市就是这些企业、企业家发芽、生根、茁壮成长的沃土 。民营经济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要焕发更加气吞山河的企业家精神,青岛已经做了很多,还需要做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