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布局神经介入全产品线,“沃比医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36氪获悉 , 上海沃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比医疗 , Wallaby Medical)已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 由中信医疗基金领投 , 现有投资机构股东麦星投资、前海母基金和长安私人资本追加投资 。
据悉 , 融资所得主要用于促进其全球出血和缺血性卒中治疗产品组合的开发 , 加快在欧美、日本、南美等海外市场布局 , 支持该公司正在进行的两项临床试验 , 推进2021年出血和缺血性卒中产品在国内取证及上市 。
沃比医疗成立于2016年 , 36氪曾对其有过详细介绍 , 这是一家专注于神经介入领域的医疗科技公司 , 主要研发和生产国际高端血管疾病治疗的创新产品 。 基于脑卒中在亚洲地区的高发病率以及中国作为全球脑卒中医疗需求最大的市场 , 该公司成立之初就将总部和生产基地建在中国的上海医谷 , 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立了全资研发子公司(研发中心) 。
需要关注的是 , 沃比医疗旗下的“沃比脑血管动脉瘤栓塞弹簧圈”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美国FDA、欧盟CE以及日本PMDA认证的神经栓塞介入医疗产品 , 该产品已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在美国上市销售 , 并已经进入UCLA、Kaiser(凯撒医疗集团)、Klinikum Stuttgart、BHR Hospital等国际知名医院;在国内注册方面 , 公司则与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华山医院等顶级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 。
关于颅内弹簧圈 , 它是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瘤)患者替换传统化治疗的新一代医疗手段和产品 , 进行介入治疗时必不可少的手术置入器械 , 属于国家最高级别的三类医疗器械 。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 , 弹簧圈年植入量超过百万条 , 单产品市场规模超过一百亿人民币 。
面对庞大的百亿级市场 , 数年前国内已有企业涉足颅内弹簧圈研发 。 不过 , 由于神经血管介入治疗需要超高的精准度与最低的误差范围 , 是临床医学上最具挑战的血管区域 , 在产品研发、材料科学、质量标准、生产加工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 , 而国产颅内弹簧圈的推送杆和弹簧圈相对僵硬、解脱机制缓慢 , 质量和可靠性与进口产品存在一定差距 , 导致了目前国产化率仍不足10% 。
【36氪|布局神经介入全产品线,“沃比医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沃比医疗通过自主研发推出了首款机械解脱弹簧圈 , 采用业内最细的铂金丝缠绕而成 , 覆盖了百余种规格 , 仅需一个简单对折的动作即可释放 , 无需配置一个外部解脱器 。 目前 , 该款机械解脱弹簧圈已经获得美国FDA和欧洲CE认证 , 以及日本、秘鲁、阿根廷、以色列等国家的产品注册证;并在中国完成了临床试验 , 正在随访进行中 。
目前在颅内弹簧圈领域 , 也有部分企业取得突破 , 譬如上海加奇生物 , 其颅内电解可脱弹簧圈就在2009年先后获得了CFDA 认证、ISO13485和欧盟CE的认证 。
36氪|布局神经介入全产品线,“沃比医疗”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锐景创意
除了颅内弹簧圈 , 沃比医疗还推出了“血栓抽吸导管” 。 血栓抽吸导管是业内公认的最难制造的导管 , 对其抗折叠性能、管内涂层、通过性等都有极高要求 。 不同于其他国内神经介入公司集中于取栓支架产品领域 , 沃比选择了技术难度最高的抽吸导管方向 。
对此 , 沃比医疗方面表示 , 抽吸导管在临床应用中更方便医生操作 , 可靠性适用性有效性更具优势 , 已经被认为是机械取栓的未来趋势 , 目前美国市场80%的缺血性脑卒中器械治疗会首先用到抽吸导管 。 抽吸导管比取栓支架在产品开发上复杂得多 , 在制造过程中更需要精准质量标准把控和特殊技术运用 , 沃比想选择首先进入市场潜力最大但也公认是最难的领域 , 建立企业护城河 。
据介绍 , 沃比医疗推出的颅内血栓抽吸导管为单腔管腔、单一管径、柔软且刚度渐变的复合导管 。 该产品具有大管腔(0.071") , 且在目前内腔同类产品中拥有最小外径 , 提供超柔顺的输送和近端操控性 。 目前 , 该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正在申请美国FDA和CE认证 , 国内注册方面已经在宣武医院等开始了临床试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