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什么第一朵云AWS,诞生在亚马逊?( 二 )
本文插图
之后 , Andy Jassy组建团队 , 进行内部创业 , AWS团队很快从十几个人发展到50人的核心团队 , 核心团队成员全部来自亚马逊的零售团队 , 而不是深谙数据中心和网络的基础设施团队 , 因为亚马逊的创新基因 , 不希望被固有的模式所牵绊 , “当时AWS的核心团队 , 没有从IT基础设施团队里面选 , 就是不希望AWS被基础设施团队的很多东西掣肘” , 顾凡强调 。
AWS的第一个云服务Amazon S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 现在云已经成为IT基础设施的标配 , 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架构基础 。 如今在AWS的云上 , 已经拥有了超过175项云服务和功能 。
创新的“方法论”
在顾凡对亚马逊创新的理解中 , 文化、组织、机制和架构的创新方法论已经融入了亚马逊的每个人 。 即以“构建者”的领导力准则为文化基础 , 利用“双披萨团队”的组织模式 , 以客户为中心的“逆向工作法”机制 , 应用敏捷的技术架构来进行创新 。
本文插图
亚马逊会给每个创新的“构建者”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 不论未来产品是失败还是得到市场的认可 。 “与产品的失败比较 , 亚马逊更看重创新所积累的经验、开发的技术和场景 , 容错是亚马逊‘构建者准则’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 顾凡说 。
对于创新产品的构建者 , 如Andy Jassy , 亚马逊会充分的赋权 , 由构建者去组建团队 , 通过“双披萨团队”构建去中心化的小而高效的团队 , 来获得速度和敏捷 。 在AWS诞生的初期 , Andy Jassy组建的核心团队 , 团队五脏俱全 , 产品经理、研发工程师和市场等 。 创新团队被充分赋权 , 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管理流程中的羁绊 。 “双披萨团队的核心就在于 , 让每个人都没有后顾之忧 , 每年我都能看到 , 曾经在Kindle团队的同事去了echo , 抑或Alexa的同事转到了Amazon GO” , 顾凡说 。
本文插图
亚马逊的创新机制是从客户需求出发的“逆向工作法”机制 , 每个人在提创新想法的时候 , 都要提交一份FAQ , FAQ包括新闻稿的发布、常见问题问答、图表说明等等 。 “AWS的175+云服务和功能都是最早通过FAQ的形式 , 提交上去的” , 顾凡说 。 之所以为逆向 , FAQ有对未来产品上市后的创想 , 也有能否落地实施 , 经受用户体验“灵魂拷问”的方方面面 。
如今 , 亚马逊的所有创新都能够很快从云上获得需要的IT资源 , 云为创新团队提供了他们需要技术架构 , 来满足创新需要的弹性、敏捷、DevOps等等 。
“赋能”中国创新
AWS上的月活已经达到数百万 , 覆盖了所有的应用场景 。 如果说过往 , 云曾经为广大的初创企业提供了弹性的基础设施和低成本 , 今天AWS已经成为行业用户进行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的基石 。
“过去的5年中 , 行业、政府、公共事业的上云速度不断加快 , 云已然成为他们创新的工具” , 顾凡说 。
随着云在行业客户的纵深加快 , AWS的“飞轮效应”就愈加明显 , 目前AWS云服务和功能是广度和深度最领先的云提供商;在AWS上用户的应用场景越多 , 反过来又会“反哺”AWS技术和功能的迭代 。
但一直以来AWS云服务的创新都基于云化、场景化和全托管的三个方针 。 首先 , AWS每一项服务推出 , 在设计架构之初 , 就“天然”认为其跑在云端 , 基于弹性、敏捷、可用性去设计 。
其次 , 满足场景化 。 拿云数据库来说 , AWS在云上提供了多样性的数据库选择 , 来满足用户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 有支持传统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 互联网高并发的AWS DynamoDB , 满足社交关系的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等等 。
推荐阅读
- Spacex|卫星互联网轨道资源稀缺,中国航天如何与国际卫星界大亨竞争?
- 互联网|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已上线 仅限部分测试地区开通
- 行业互联网|大华股份与大连量天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行业互联网|原创 估值2000亿!刘强东手中这张“独角兽”,成立时间竟然不到两年?
- 温枪|为什么测温枪一下子就能测出人体的温度?
- 行业互联网|李炳忠15点正式官宣,realme成立2年,稳居全球第七!
- 互联网|同城跑腿配送生意好做吗?需要注意什么?
- 科学|为什么没有人被暗物质杀死?
- 互联网|招生部门公号也有高仿?!微信回应:已清除三千多个
- 互联网|马云最重要一次蜕变,高考失利后蹬三轮遇见他,改变了其一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