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壹號院|建筑档案对话张晓晓:当代住区的文化回溯与思辨

 山壹號院|建筑档案对话张晓晓:当代住区的文化回溯与思辨
文章图片
goa大象设计 总建筑师张晓晓
本文通过对融创香山壹號院主创建筑师、goa大象设计总建筑师张晓晓的访谈,从“融创香山壹號院”创作过程出发,探讨中国当下语境中“住区产品”的“建筑生成方式”。
语境的起始与文化复兴
回归“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融创香山壹號院的设计,试图在人居领域探讨本土与国际、当代与传统的关系。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已经来临,社会各领域都建立了多维度的思辨体系。作为建筑师谈复兴,我们需要做的是以严谨、尊重的态度追溯中国传统的悠久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属于新时代的建筑语汇系统。这也是我所在的团队goa大象设计作为一间本土设计机构,一直坚持的态度。
从目前来讲,中国当代住区建筑,尤其是高端住宅领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建造了大量美轮美奂的西式的房子。从根源上探究,是因为中国最初的一些富人,他们由衷羡慕西式的生活方式:比如美式的别墅、法式的大宅,并以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复制过来。在当时那个阶段,大家也都很满意。
第二阶段来临,主要是人们住进去以后,慢慢地就会发现,这种复制过来的生活空间,住得并不是很享受。这里有居住习惯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缺乏文化认同感。之所以现在中式建筑返潮几乎都不用怎么推广,是因为这在人们心里是有认同感的。
于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思考传统建筑。其实也是在尝试找出适合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适宜于当代的建筑话语体系。所以,到这个阶段以后,大家可以静下心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居住空间,各界也都有一个认同和共知:——我们需要有适合中国人的居住产品。我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文化自信源于对历史和文化的再次回溯和探讨,我们也都生长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从微观的感受来讲,当我们一看到某种类型性的空间,就会很亲近。或许是因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曾经居住过的“家”的状态;哪怕是70后、80后小的时候,中国的城市还是有很多过去的味道。这种空间带来的那些记忆还有保留,所以,我觉得这个过程很自然。
中国的居住产品的未来,大多是基于文化的根源性探讨。文化性和民族性,一直是建筑学永恒而长期的话题。在传统话语体系下,我们的人居观念曾在西方“拿来主义”的侵蚀下,变得物质而浮躁。然而,我们也需认识到:未来,是过去的延长线;未来,需要扎根传统。我们如何在传统追求与当代建设中寻找真正的平衡,是一个时代课题。
这也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三个阶段:“有关过去、有关当代、有关传统在当代之中如何新生,如此,我们可以看见更多美好生活空间的可能性。”
场地为始,北京香山
三个关键语汇的产生:自然、当代、东方
当初看到场地的时候,我们的思考顺序是从大到小开始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风格、调性和氛围的问题。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到后面的贯彻阶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分别是自然、当代、东方。三个关键词形成了我们这个社区的独特性,我们基于此做出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化思考。
 山壹號院|建筑档案对话张晓晓:当代住区的文化回溯与思辨
文章图片
要辨析中国建筑的独特性,就需要从本源开始探讨其与西方建筑或者西方生活的差异性。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方式不同。西方文化里,处理人跟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都是一种征服的态度:人要征服自然。但中国人从最初居住的状态开始,一直跟自然保持着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天人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关照、相互给予。在居住方式上,则喜欢将自然缩小为园林,然后在园林中反观自己的内心。
【 山壹號院|建筑档案对话张晓晓:当代住区的文化回溯与思辨】自我与自然之间
需要共建一种场所的亲近感
所以,我们中国人一直怀抱着在天地自然和自我之间取得一种和谐状态的愿景,从而在居住习惯和日常活动中也紧密围绕自然来构建理想中的诗意生活。比如:生活中特别关注时令和节气,不同的时节会吃相关的食物、组织相关的活动。再者,山水画和山水诗,更是一种生活和精神上对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的更高层面的追求。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这个场地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能够把中国人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理念延续下去。
回到场所和设计本身,西山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条件,所以,我们会尽可能地把西山的景观做一个“最充分的吸纳”。
我们从两个维度回应了自然。首先,朝西的房间,尽可能多地设计了西山景观的取景框,用进口石材与金属线条编织出现代简洁、精致通透的玻璃立面,让更多的人可以看见西山的美好景观。
除此之外,空间的组织和氛围的构造方面,我们汲取了很多“园林式建筑”的理念,我们希望未来整个社区成为一个可望、可行、可居、可游,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一定是有关当代的设计
当代的设计,并不是孤立的设计
所以,当代住区无论是社区的规划、便捷性、文明程度,人们的生活方式、户型的组织、健康的理念、环保可持续,所有的一切都会在当下的语境中通过设计来实现,这些也是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当然,在审美趣味上也会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判,这是我们针对当代理念的探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