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公务员变身一代富豪:中国人每吃的20桶油里,有一桶是他公司产的


书上常说 , 很多人跌跌撞撞走到三十岁时 , 人生便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 双腿铅注 , 近乎机械地在岗位上复踏着昨日的庸常和碌碌 。 但总有一些人能打破职业的舒适区 , 一脚踏出 , 便是万丈烟云 。
不得不说 , 舒忠峰就是这样的人物之一——而立之年凭着一腔孤勇实现了事业的三级跳 , 也自此彻底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而中国人每吃的20桶油里 , 有一桶是他产的 。
中年|公务员变身一代富豪:中国人每吃的20桶油里,有一桶是他公司产的
本文插图

小试牛刀一级跳
1990年 , 28岁的舒忠峰还在博兴县供销社担任主任助理 。 同年8月 , 他又被派遣到博兴县第三油棉厂当厂长 。
彼时 , 国内拥有超四千家棉花加工厂 , 而博兴第三油棉厂显然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家 。 在政治上丝毫看不出他有多大的进步前景 , 只能是作为万千公务员之一 , 勤勤恳恳地守卫着自己的"铁饭碗" 。
在某些方面 , 那个年代和这个时代的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 守住"铁饭碗"便意味着一辈子的衣食无忧 。 福兮祸兮 , 却也像道看不见的枷锁将人禁锢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 油棉厂已成套路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 近乎残忍的让一个青年人能够轻易看到自己生命的尽头 。

但舒忠峰显然没有选择浪费自己的青春时光 , 而是目光敏锐的从"没有油腥"这一普通人的生活状况中发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
他从小精炼油厂开始做起 , 目标明确指向百姓的食用油需求 , 后来索性从国外引进一套年产6万吨/年食用油的精炼生产线 。 但或许是时运不济 , 又或许是天将降大任 , 这一良好的态势并没有维持太久便陷入了危机 。
九十年代初 ,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 , 棉花加工行业整体陷入亏损期 , 有不少企业在这股浪潮中相继倒闭 。 加上食用油走私泛滥 , 食用油的生产毋庸置疑地受到了猛烈冲击 。
面临着"天欲绝人之路"般的重重困境 , 舒忠峰没有画地为牢、自怨自艾 , 而是放开胆子 , 跳出了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步 。 他不仅没有转行 , 反而大力投资 , 扩大规模 。 疯狂的逆势而动 , 为他争得了历史性转机 。 不久 , 国家打击走私 , 而之前大力扩大的产能成为了巨大的财富 。
【中年|公务员变身一代富豪:中国人每吃的20桶油里,有一桶是他公司产的】每一条已经走过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 , 每一条将要走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 不得不说 , 舒忠峰 "这一跳" , 跳出了井底 , 迎来了新生 。 但若是没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支撑 , 缘何能有这样的决断?
中年|公务员变身一代富豪:中国人每吃的20桶油里,有一桶是他公司产的
本文插图

翻山越岭第二跳

万事开头难 , 选定了食用油的方向 , 似乎接下来就是不断发现问题 , 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 。 然而 , 正所谓"一苦一甜才是生活 , 一起一落便是人生" , 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舒忠峰再次迎来了断崖式的威胁 。
平庸的人有各式各样的无奈 , 然而聪明的人却总是不谋而合 , 不约而同 。 在舒忠峰扶风而上的同一时间 , 像金龙鱼等食用油品牌也在不断攻城略地 , 市场竞争疯狂加剧 。 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 , 舒忠峰在产业链上游建设了2500吨大豆压榨生产线 , 但紧接着便陷入了"大豆原料严重短缺"的怪圈 。
对于食品生产甚至任何一项加工企业来说 , 原料问题都是重中之重 。 若是原料供应一旦断裂 , 那么正常生产便是水光泡影 , 销售盈利更成了是痴心妄想 。 舒忠峰在再三考量之后 , 毅然选择和金龙鱼的母公司新加坡丰益合资 。
中年|公务员变身一代富豪:中国人每吃的20桶油里,有一桶是他公司产的
本文插图

这似乎是个上上之选 , 企业的产能扩大了 , 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 , 但舒忠峰却敏锐地察觉到 , 这还不够 。 工厂囿于小县的限制 , 大量的运输成本 , 以及其他原因 , 都成了隐藏在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 于是 , 他做了一个在常人看来不可理喻的决定——前往青岛港修建工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