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文章图片
监测员定期检查滑坡预警伸缩仪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文章图片
监测员重新悬挂警示牌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文章图片
王兴富和居民进行演练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文章图片
白鹿镇配备无人机进行空中监测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文章图片
气象预报员对数以千万个数据进行分析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文章图片
释放高空气球前对探测器进行检测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文章图片
温江气象局内的各种监测设备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文章图片
监测员在山里巡查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文章图片
工作人员准备释放高空探测气球
汛期气象预报员
24小时连轴转紧盯显示屏
8月6日15时30分,成都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这也是成都今年首次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我市6日20时到7日20时有一次明显的阵雨或雷电天气过程,全市普遍有大雨到暴雨,请注意防范 。简洁的几句话,凝练了气象预报员对数以千万个数据的分析结果 。
8月6日采访人员走进温江气象局实地探访气象预报员是如何炼成的 。
下午5点过,成都市温江气象局还处在忙碌状态 。“气象预报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天气实况,包括办公室内显示屏上显示的卫星云图、各区县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等 。每隔几分钟,屏幕上的资料就会更新一次 。”气象局工作人员李红菲介绍道,预报员会对这些实时监测到的降水、雷电、风力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未来数小时内的天气预报 。
每年的汛期是天气预报员最忙碌的时候,24小时连轴转,遇到强对流天气时,除了上厕所、吃饭,其余时间都是高度紧张地盯着显示屏,生怕错过重要的天气情况 。遇到突发天气情况时,晚上基本无法睡觉 。
19时15分,一枚近一米长的高空探测气球准时升入高空 。高空气球携带探测器升到近三万米的高空,与地面雷达连通,探测器将在高空中检测到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信息传回地面 。每一天的早中晚三个时段都会放出3个高空探测气球,汛期时,为了更加精准地气象监测,还会增加一次高空探测,气球飞上天空,一项项数据也在电脑上开始显示 。“气象预报员将会对当日的各种设备监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预报,如今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后,观测数据实现秒级传输,不仅方便了前线监测的一线工作人员,还为汛期等各种灾害发生提供更及时有力的预警 。”气象预报员陈乐介绍说 。
地灾监测员
24小时巡查监测地灾隐患点
8月5日零时30分,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气象局共同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计未来降雨仍将持续,从零时30分起的12小时内龙门山、白鹿、通济、桂花等镇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三级,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高 。
凌晨0点半,在白鹿顶村天台新居泥石流观察点上,年近6旬的彭州市白鹿镇地灾监测员王兴富穿着雨衣,手拿电台、手电和同事们一起在点位上巡查和监测 。
像这样的深夜巡查,他已经干了11个年头 。王兴富和同事们从每年5月到10月每天24小时时刻关注这里的雨情变化,监测着山体的一举一动,他们以一己之力守护着新居82户232名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王兴富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 。他能吃苦、责任心强,天气晴朗时,地灾监测员通常要花上一天时间上山查看山体有没有新的裂缝、移位,如果有异动,会马上通过电话、对讲机报告上级部门,同时每天交班时还要详细记录当日的观测报告 。
如今,彭州白鹿镇对辖区的66个地灾隐患点进行了科学严密的监控 。白鹿顶村天台新居泥石流观察点安装了滑坡预警伸缩仪,监测山体滑坡情况,同时还配备无人机空中监测,实时监控情况会第一时间抵达相关部门 。
【成都日报 “感”天“洞”地】 魏麟潇 杨羽歆 采访人员 吕甲 摄影报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