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拍《大决战》,杨政委批示:林彪一定要写,不能因过错抹杀贡献


林彪|拍《大决战》,杨政委批示:林彪一定要写,不能因过错抹杀贡献
文章图片
林彪|拍《大决战》,杨政委批示:林彪一定要写,不能因过错抹杀贡献
文章图片
林彪|拍《大决战》,杨政委批示:林彪一定要写,不能因过错抹杀贡献
作者:熙鹏
1948年到1949年的三大战役 , 彻底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命运 。 1991年到1992年 , 八一制片厂把这端波澜壮阔的历史搬到了银幕上 , 这就是电影史上著名的《大决战》系列电影 。
在整部电影里 , 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 恐怕非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莫属了 。 林彪作为近代史上复杂而又敏感的一个人物 , 如何去刻画他 , 成了导演们的难题 。 按照传统的电影非黑即白的做法 , 林彪可能会被刻画成一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 。 然而 , 这又和在三大战役中那个冷静却又充满智慧的林彪不相符合 。 有人建议淡化林彪在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里的形象 , 把笔墨重点花在当时同样在四野的罗荣桓刘亚楼等将帅身上;而这种淡化林彪的做法 , 又会让整部影片的色彩黯淡不少 。 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 , 摄制组特地去请教当时管事的红三军团杨政委 。
杨尚昆对于林彪这位老战友 , 怀着十分复杂的感情 。 在红军期间 , 他们两个曾经在一起并肩作战 , 后来又分道扬镳 。 杨尚昆深思熟虑之后 , 做出了批示:林彪是一定要写的 , 而且要浓墨重彩地写 。 但是写林彪的时候 , 一定要注重实事求是 , 不能因为他后面的过错 , 就抹杀了他在三大战役中的贡献 。
确定了林彪这个人物的基调之后 , 导演组就花了大量的功夫去寻找扮演林彪的特型演员 。 到底选谁去饰演林彪呢?导演组看中了一个人——马绍信 。 当时马绍信是黑龙江的一个话剧团演员 , 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 , 有着坚实的表演底子 。 他当时被黑龙江话剧团推荐去饰演当时电影中的另一个人物——蒋军高官陈布雷 。 但是 , 作为导演的杨光远却一眼认准了他是林彪的最佳饰演者 。 马绍信也因为这个阴差阳错 , 成为了银幕史上的第一个正面林彪元帅 。
吃着黄豆指挥战役的林总 , 成为经典形象
林彪在历史上是个沉默寡言 , 不温不火 , 沉着冷静的军人 , 喜怒不形于色 。 既然脸上不能有太丰富的表情 , 那么导演组更多的就用小动作和林彪的只言片语 , 去刻画这个人物的形象 。
和林彪共事过的人 , 对他的爱吃黄豆记忆尤深 。 林彪身有伤病 , 刚来天寒地冻的东北时 , 由于水土不服 , 常常生病 。 这时候 , 就有一个老中医给他推荐了个土方子:吃炒黄豆 。 没想到 , 这一招见效了 。 在之后的指挥作战中 , 林彪都是边嚼黄豆边思考作战问题 。 在电影中 , 马绍信也把这一段表现得活灵活现 。 在指挥作战时 , 每到紧张时刻 , 演员就会在手里捏着一把黄豆 , 表现出林彪此时深思熟虑和气定神闲 。 这种小动作 , 还原了历史上那个有血有肉的林彪 , 也还原了那个紧张而又激烈的解放战争时代 。
除了这些小动作外 , 马绍信这个话剧演员通过自己的话语 , 也表现出了林彪决绝断然的一面 。 塔山之战 , 应该是整个辽沈战役期间最为关键的一战了 。 塔山失 , 则锦州危;锦州危;则辽沈败 。 所以 , 蒋军出动了包括海空军在内的大量部队来争夺塔山 。 电影中 , 为了表现塔山的重要性 , 双方都有不同的表现 。 蒋氏调动了大量的海空军 , 在了解海军的舰炮射程和炮弹数量之后 , 咬牙切齿地说:“把炮弹全部打出去!”
影片中的林总 , 表现则是另一番精彩 。 在听说了驻守塔山的4纵和11纵伤亡惨重之后 ,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林总脸上仍然没有表现出任何波澜 , 只是一边搓着自己手里的黄豆 , 一边淡淡地说:“告诉程子华 , 我不要伤亡数字 , 我只要塔山 。 ”虽然话声不高 , 却能感受到林总在那一刻的果断 。 也许就像当时参加过辽沈战役的老同志说的 , 林彪在那一刻是豁出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