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拳打比特币?
本文插图
国内本就不承认“虚拟货币”货币属性 , Libra、比特币在国内并没有生存空间 。 所谓央行数字货币碾压Libra、比特币的生存空间 , 更多指向跨境市场 。
Libra、比特币都定位于国际货币 , 依托区块链技术 , 不受国境线限制 , 不受现有国际清结算体系束缚 , 在多国认定虚拟货币为非法的背景下 , 跨境场景成为虚拟货币生命力的根本源泉 。
在技术层面 , 央行数字货币能显著提升跨境支付体验 , 但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中国法定国币 , 带有主权国家色彩 , 在国际社会接受度层面不具有Libra、比特币等非主权货币的灵活性 。 举例来说 , 日本等一些国家接受比特币作为一种支付工具 , 却不可能接受人民币用于其国内交易场景 , 后者涉及到货币主权问题 。
所以 , 我们可以从技术层面去对比各种市场自发孕育的“虚拟货币” , 却不能仅仅从技术上去界定主权货币 。 主权货币是经济问题、金融问题 , 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 恰恰不是个技术问题 。
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是人民币 , 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 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化等同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 可人民币的国际化 , 从来都不是遭遇了技术瓶颈 , 背后既有美元霸权体系的强大惯性 , 更有大国之间的力量博弈 。
所以 , 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影响力 , 不会超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范围 。 对比特币和Libra等“虚拟货币” , 也不会构成实质压力 。
比特币和Libra的真正压力 , 来自各个主权国家 。 比特币畅想建立一个跨越主权、全球通行的货币体系 , 其早期打出的技术抗通胀的标识也的确吸引了一些人 , 但货币从来都不是一个社会的主角 , 只是一个附属工具 。 有什么样的社会和经济 , 就对应怎样的货币体系;没有世界大同的社会 , 怎么会有世界一统的货币呢?
当然 , 世界这么大 , 世界大同的理想仍有生存空间 , 相应地 , 比特币、Libra也总能找到立足之地;但是 , 也仅限于立足之地了 。
此外 , 就央行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关系来看 , 也不必过度紧张 。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 , 并不想真正“去中介化” , 采取的仍是“央行——金融机构——用户”的双层运营机制 , 用户在金融机构开户 , 不直接与央行发生业务关系 。
问题来了 , 央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 , 而第三方支付则是三层结构:央行——银行——(银联/网联)——第三方支付——用户 。 央行数字货币 , 明确表态需要银行账户 , 还需要第三方支付账户吗?
理论上是不需要的 , 就像没有第三方支付时 , 支付转账交易也照常运行一样 。 就现有清结算体系而言 , 第三方支付属于体验层面的提升 , 是锦上添花 , 一直都不是必需品 。 就央行数字货币也是如此 , 没有第三方支付 , 不会有实质影响 。
央行数字货币是个新战场 , 用户习惯从零培养 , 现在来看 , 银行APP率先试点 , 先发优势不在第三方支付这里 。
当然 , 也不必过度夸大影响 。 站在用户角度 , 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银行卡余额并无本质区别 , 其尝鲜属性能吸引少数追求变化的年轻群体 , 要被大众普遍接受 , 却是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 。 在这个漫长过程中 , 银行APP率先试点带来的先发优势微不足道 。
最后 , 第三方支付的崛起 , 并非监管机构有意推动或金融体系自发孕育的产物 , 而是市场需求自我催生的变革创新 。 契合市场需求而生 , 用户习惯成为第三方支付最大的护城河 。 只要用户体验不滑坡 , 第三方支付就有生命力 。
【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拳打比特币?】归根结底 , 支付的竞争 , 一直是场景和体验的竞争 。
本文由公众号“薛洪言微语”原创 , 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薛洪言
推荐阅读
- 数字货币|建设银行数字货币个人钱包短暂上线:分四类钱包并设置限额
- 每日经济新闻|悄无声息来临!快来抢先申请体验央行数字货币
- IT新经济|数字人民币来了?建行数字人民币钱包上线 我们刚刚帮你试用了以下……
- 乐观小男孩|终于对居民储蓄下手了!央行发布新通知,居民存款“保不住”了?
- 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加速,远景目标就是美元!美国控制的SWIFT算是废了
- 财经观察: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应对美国经济新挑战
- |我国人民币再上“新台阶”,进入前五,直面美元?
- 数字政务|打开“政务上链”应用场景(人民时评)
- 人民币跨境使用|超7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储
- 数字金融|联合国报告: 数字金融成为应对疫情危机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