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凉资源”升级带来“热效应”

中工网|“凉资源”升级带来“热效应”

文章图片


2020-08-09 02:23:11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高温下的重庆 , 避暑游更火热
“凉资源”升级带来“热效应”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阅读提示
高温之下 , “火炉”重庆的避暑游更为火热 , 而重庆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5.33% , 也有着丰富的“凉资源” 。 近几年 , “凉资源”全面转型升级 , 产生了一批具有良好美誉度和吸引力的避暑地 。
重庆石柱千野草场 , 每到盛夏就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露营 。 重庆市石柱县宣传部 供图
游客在彭水阿依河漂流游乐 。
重庆市彭水县文旅委 供图
“服务区居然堵车了 。 ”7月31日 , 重庆市民丁捷发了一条朋友圈 。 当天 , 他带着家人前往重庆仙女山避暑 , 在武隆服务区做短暂休息时 , 他惊讶地发现这里停满了车 。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大多数是避暑游客 。 ”
8月2日 , 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 《工人日报》记者注意到 , 这是一周之内的第四次发布 。 高温之下 , 重庆人出游不约而同选择了去往高山、去往乡村 。 “如果要说有什么比重庆的天气还火爆 , 那就是大家避暑游的热情 , 完全挡不住 。 ”
越凉快的地方越热闹
“上周去的彭水 , 订了一家民宿 , 玩漂流 , 吃农家饭 , 晚上坐在院坝乘凉 , 居然还有点冷 。 ”丁捷聊起自己的安排 , 这周来仙女山 , 下周准备去石柱千野草场露营 。 他的夏季出游计划单上 , 都是重庆市民心中公认的避暑游胜地 , “凉快!”
越凉快的地方越热闹 , 这是重庆夏季旅游市场近些年最常见的景象 。
在仙女山小镇 , 周末想找到一个停车位 , 是令人头疼的事 。 几公里长的马路边 , 鳞次栉比地停着私家车 。 路边一溜儿排开的各式餐馆 , 饭桌从店大堂摆到了门口 , 每张桌子都坐满了游客 。 “十几张桌子 , 下午5点多钟就坐满了 。 ”一家主打江湖菜的餐馆老板忙不停地招呼着游客 , 尽管这里的气温比城区要低七八度 , 但他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
“太热了 , 我说的不是温度 , 是人气!”从四川宜宾赶来避暑的伍先生惊叹着仙女山小镇的火爆 。 记者了解到 , 从上周末开始 , 武隆各大景区便掀起了一轮避暑游小高峰 , 据不完全统计 , 仅周末两天游客就超过3万人次 。
这样的景象在重庆多个避暑地都能见到 , 南川金佛山、石柱黄水镇、江津四面山、綦江高庙坝……成群结队的避暑游客到来 , 让这些沉寂的高山乡村 , 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 。
“本以为今年避暑的人会因为疫情减少很多 。 ”綦江高庙坝村民徐凤珠经营着一家农家乐 , 每年“五一”后她就会从深圳赶回来 , 专心接待前来避暑的游客 。 年初的疫情本来让她很担心今年生意受影响 , 没想到大家前来避暑的热情丝毫未减 。
解暑玩出新花样
随着有节奏的音乐 , 王清欢和朋友们在金佛山天星温泉城冲浪池中玩起了泼水大作战 , 欢声笑语伴着凉风幽幽 , 回荡在山间 。 这是金佛山沉浸式滨水露营音乐季现场的一幕 。
“主城接近40度的高温 , 这里只有20多度 , 简直是太爽了!”刚刚痛快戏水一番的王清欢此刻躺在新开园的星空露营基地里 , 身旁流萤纷飞 , 头顶繁星闪烁 。
金佛山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 , 将“玩”融入到避暑游之中 , 是今年的一大特点 。 “以前的避暑游 , 游客更多是找个凉快的地方待着 。 今年 , 我们加入很多互动活动 , 就是想让游客既能解暑 , 还能玩得尽兴 。 ”
记者发现 , 与前几年多是“择凉而居”相比 , 今年的避暑游市场增加了许多新花样 。
前不久 , 重庆市文旅委启动“周末游重庆”系列活动 , 一批主城区近郊的特色避暑胜地受到众多市民游客青睐 。 比如綦江高庙坝打造的北纬29度康旅小镇 , 将“森呼吸”康养旅游与避暑游相结合 , 吸引了众多中老年游客前往 。
“今年我们推出了10条重庆周边消夏避暑线路 。 ”重庆市乡村旅游协会相关人士介绍 , 这10条线路包括重庆周边的古镇、森林公园、夏果采摘纳凉、田园民俗风情、漂流等特色 , 既凉快又好玩 。
重庆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 在有着“火炉”之称的重庆 , 避暑旅游更是一种刚需 , 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75.33%的重庆也有着丰富的“凉资源” 。 “近几年 , 立足‘凉资源’全面转型升级 , 将避暑游与农业观光、旅游融合 , 产生了一批具有良好美誉度和吸引力的避暑地 。 ”
村民“腰包”鼓了
避暑游带火了重庆的高山乡村 , 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 。
武隆龙宝塘村村民梁红玉这几天很开心 , “200多斤蜂蜜 , 四五天就卖完了 。 ”一周的时间就收入2万多元 , 梁红玉难掩喜悦之情 , “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 ”蜂蜜能有这么好的销量 , 靠的就是源源不断前来避暑的游客 。
在石柱县石龙村村民杨光礼眼中 , 家门口新修的3公里公路 , 不仅为前往黄水景区避暑的游客带去便利 , 也为自己带来了财富与变化 。 “过去就是一条机耕道 , 晴天满是灰土 , 雨天泥泞难行 。 ”杨光礼回忆道 。
如今崭新的柏油马路直接连通黄水景区 , “旅游大巴直接可以开进村 , 很多游客也选择来村里避暑 。 ”杨光礼告诉记者 , 整个7月份 , 他经营的农家乐20间房每天都是满客 , 院子里停满前来避暑的车辆 。
游客多了 , 自家的蔬菜、瓜果和自酿的酒 , 再也不愁销路 。 “上个月卖酒就收入3万多元 , 今年夏天预计收入15万多元吧!”他乐滋滋地盘算着 。
在重庆高山乡村 , 众多深藏在群山之间的乡村由“冷地方”变成了“热门地” , 一个个原本无人问津的乡村 , 如今让“凉资源”爆发出“热效应” 。
【中工网|“凉资源”升级带来“热效应”】编辑:王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