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虚土》:荒诞是唯一的真实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 , 刘亮程是较为特殊的一个存在 。
初读《一个人的村庄》 , 使我深深陶醉在黄沙梁那片恬淡静谧里 , 他用文字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仿如世外桃源的地方 , 那里有和风煦日 , 那里有虫鸣鸟叫 , 当然还有慵懒的时光和深邃的夜空 。 之后便对其作品多有关注 , 而《虚土》便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 。
但我必须承认 , 这样的写作虽然颇有辨识度 , 但也确实为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障碍 , 我在阅读过程中也是屡次想要放弃 , 但又硬着头皮读完 。 因为 ,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实在不像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 。 据闻在首次出版被时归类为长篇小说 , 但之后再版 , 又将其归类为长篇散文 , 因为就本书内容来说 , 这实在是一部很难将其归类的作品——作者用散文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方式来写小说 , 其结果当然是造成作品在性质上的四不像 。
这部作品虽名曰长篇小说 , 但几乎没有任何情节可言 , 倘若非要说此书讲了些什么 , 那大约一句话便可概括:一个名叫刘二的人 , 在五十岁的年纪 , 回头去看五岁的自己 , 以及自己做过的那些梦 。
在阅读过程中 , 我一度有一种在读马尔克斯的错觉 , 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和天马行空的呓语 , 像极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 , 但在行文风格上却比马尔克斯更加偏向意识流 , 像极了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等等 。 所以 , 尽管我没有完全读懂 , 也仍然愿意浅谈一二 , 以飨诸君:
我们都在以后的岁月里看自己 ,
没有谁真正长大
这部作品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在于 , 全书中主要有两个叙述视角 , 一个是五岁的“我” , 一个是五十岁的“我” , “我”站在五十岁的年纪审视自己 , 发现自己只长大五岁 , 之后再未长大 , 在对陈年往事的回忆里 , 他反复问自己:之后的那些年月 , 是谁在过我的一生 , 而那些从我身上流走的时光 , 又是被谁过掉 。
这似乎让人很难理解: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声称自己没有活过前半生 , 并且认为自己真正的生命只有五岁 。 而全书内容便是在这两种视角间来回切换 , 这种说法本身就让人难以理解 , 更遑论在内容呈现上还采用了让人难以理解的意识流写法 , 这对读者来说 , 无疑就更增加了阅读难度 。
但窃以为 , 这只是一种诗意的文学表述而已 , 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每个人是什么模样 , 其实在童年时就早已决定 。 年少之时所经的那些事 , 将会如一幅画卷中晕染而成的背景 , 成为我们生命中无法抹去的底色 。
童年时许下的心愿 , 定下的目标 , 甚至对于人生的理解 , 都会成为此后漫漫人生驶向远方的灯塔 。 其实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 , 早在我们尚未察觉之时就已形成 , 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 , 与这个世界相处 , 直到长大 。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路 , 从来都不是只有一条 , 有时我们会走向岔路 , 失去方向 , 所以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 , 我们会突然发现 , 懵懵懂懂走过这些年 , 好像把自己弄丢了 。 之前过掉的那些年 , 好像不是自己在过 , 而又是谁 , 把这时光过掉 。
多数时候 , 我们忙忙碌碌寻寻觅觅 , 不过都是在找自己 。 寻找在童年时有过的感动 。
【读后感|《虚土》:荒诞是唯一的真实】我们的另一半在梦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