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恒|徜徉 | 恒力如钢铸人生——小记张前恒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徜徉 | 恒力如钢铸人生——小记张前恒
主笔:贾宣生
张前恒|徜徉 | 恒力如钢铸人生——小记张前恒
本文插图

名字本来只是具体人的代号与编码 , 跟人的品行和前程绝无必然联系 。 只因有人立志于名 , 或彰德于名 , 或寄情于名 , 或托愿于名 , 或图祥于名 , 才使名字成为一门多姿多彩的学问 。 不过在人生道路上 , 能否把寓名之意兑现到实践之中 , 恐怕也难矣 。 而我的一位叫张前恒的同学 , 却形神兼备地把他名中的“恒”字发挥得淋漓尽致 , 兑现得生动逼真 , 不愧是一位恒心如磐、恒力如钢的楷模 , 令人折服!
他是我很要好的学友 。 那是半世纪前的1956年 , 我俩同考入颇有名气的沙城高小19班 。 在爱好文学创作的班主任李建业老师感染指导下 , 也从心底长出棵爱文迷写的稚嫩苗子 。 那当儿 , 我就发现并佩服着前恒身上那股特殊的“恒气” 。 别瞧他平时有些磨蹭的样子 , 却常常表现出一股坚韧的毅力 , 硬学、硬磨、硬啃、硬练 。 说实在话 , 我也同属内向勤奋的一族 , 但自叹弗如 。 那时他练写小说 , 一到课余就像钉在那里 , 边谋边抠边写 , 真有些慢火熬粥、乌龟赛跑、以恒取胜的样子!
他还是我记忆深深的一位乡友 。 我们虽各居一村 , 相隔只有五里 , 我还是他村的外甥 , 又都是喝着阳武河注满的壕水长大的 , 乡情浓矣 。 他参军后学汽车修理 , 恒钻、恒学 , 全神贯注 , 成为军地两用人才同行中的佼佼者 。 退伍安排到县汽运公司后又如鱼得水 , 唱起“拿手戏” 。 靠持之以恒的研习悄悄攀高 , 达到了“听音辨病” , 出神入化的地步 , 他还以极大的耐力撰写出20多万字的汽车修理技术书稿 , 只因“自费出版”唬住 , 未能圆梦 。
前恒年老告退后办起了汽修门市 。 还是凭那种恒劲、恒力 , 搞得车水马龙 , 门庭若市 。 可这当儿犹如当头一棍 , 瘫痪病魔袭来逞狂 , 他虽拼搏厮杀 , 仍难脱网 , 落得个走动跛脚 , 举步艰难 , 右手瘫软 。 修车只能在梦中 , 度日如年似折磨!他想:身体瘫了 , 可人生不能瘫!决定靠写作再续前缘 , 战胜痛苦 , 撑起精神支柱!可写作得拿笔呀 , 脑子里的东西得顺着笔尖儿“流”到纸上呀!
前恒面对现实 , 右手实在是没有一般人看来最简单、最容易的拿笔的功能了 。 “旱路不通走水路 , 右手不行练左手!”那种强人一筹的恒劲儿 , 倔劲儿 , 呼呼地点燃了他的信念 , 立志把张海迪的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 。 于是投入了艰苦的锻炼 。 一天 , 两天 , 三天 , 别别扭扭 , 忍着困倦;一月 , 二月 , 三月 , 歪歪斜斜 , 进步明显 。 不知多少次 , 黑夜练到黎明;不知多少纸 , 写过正面写反面……真是只要功夫长 , 功夫硬 , 铁棍也能磨成针啊 , 他很快能轻松地写了 , 尽管速度慢了些 , 却还写得十分规范 。 作为学友、乡友、文友的我自然十分感动 , 也鼓励他用笔墨书写后半人生 , 装点纸上生活 。
凸显恒的坚毅执着追求 , 展现恒的威力咀嚼诗文 。 那支苦涩耕耘的笔 , 吟出一首首诗歌 , 托起一篇篇散文 , 以至一发而不可收 , 成为“高产作者”和“喷泉诗人” 。 我们办的《信息桥》副刊成为他大展才华的平台 , 慢慢地 , 《梨花》《今日原平》《忻州日报》上也频频亮相 , 省外的诗刊和书籍上也时而看到他的作品 。
诗是他心中的常青树 , 诗是他心中的不老泉 。 为了以诗抒激情 , 以诗鞭丑邪 , 以诗歌盛世 , 以诗悟人生 , 他常常拖着残疾的腿来报社 , 艰难地登上狭窄而陡峭的楼梯 , 送稿会友 , 悉心交流;常常利用晚上向几位诗友打电话 , 不惜话费喜读近作 , 征求意见 。 慢言细语之中 , 流淌出一种青春的活力 。
这就是一位花甲老人的夕阳风采 , 这就是一位残疾人的健康宣言!走近他吧 , 让我们品读一篇恒光闪耀的杰作 , 让我们感受一番恒力久远的风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