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旅游快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 重返1912,探关中百年(一)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浑史诗!( 二 )


蓝田旅游快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 重返1912,探关中百年(一)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浑史诗!
本文插图

三、婚丧嫁娶
《白鹿原》通过婚丧嫁娶展示了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民风民俗 。 地理环境不同 , 婚丧嫁娶的仪式和说法就不同 , 婚丧嫁娶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 礼仪和规矩的内核就是当地的人文精神 。 小说《白鹿原》中有很多体现关中地区民风民俗的描写 。 特别是对洞房仪式中新郎新娘共吃“合欢馄饨”的细节描述 , 如: 在馄饨里包上一枚铜钱 , 吃到包着铜钱的馄饨的人象征着一生吉祥如意、福禄平安 。 这些具体的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介绍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关键作用 , 也进一步凸显了关中地区的风俗和其他地区文化上的差异 。
蓝田旅游快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 重返1912,探关中百年(一)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浑史诗!
本文插图

四、秦腔与唢呐
提到陕西文化 , 很多人会想到“信天游”和“秦腔” 。 经过历时两千多年的艺术传承 , 秦腔逐渐成熟而成为陕北地区独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 秦腔产生于关中地区人民的辛苦劳作 , 内容来自于关中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 , 用独特的地域语言和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关中土地的热爱之情 。 秦腔风格的形成与关中地区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有关 , 秦腔里夹杂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 有劳动人民的彪悍和质朴 , 也有黄土地的眷恋和情深 。 因为秦腔的地域特征使得两千多年的传承中不断发展 , 并且始终被关中人们所喜爱 。
蓝田旅游快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 重返1912,探关中百年(一)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浑史诗!
本文插图
【蓝田旅游快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 重返1912,探关中百年(一)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浑史诗!】

小说《白鹿原》对秦腔有较多的描写 , 可见陈忠实本人对秦腔的青睐和推崇 , 不仅作家喜欢 , 他笔下的人物也都喜爱秦腔 。 陈忠实对秦腔的了解和喜欢 , 并且把秦腔放在小说中表现 , 使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与关中的地域环境高度契合 , 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小说人物的生动性 , 起到了映衬人物性格、烘托感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
蓝田旅游快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 重返1912,探关中百年(一)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浑史诗!
本文插图

五、方言
中国土地广袤 , 民族众多 , 自然气候影响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人文环境 。 经过历史的打磨 , 积淀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 不同文化的特色表达方式就是方言 。 文学是用语言来表现的 , 不同的地域文化就有不同的语言艺术 。 小说《白鹿原》里面有大量的方言 , 这些方言不仅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 而且符合人物性格和人物生长的环境 , 使人物塑造更加真实和鲜活 。 无疑 , 陈忠实对关中地区的方言是熟稔于心的 , 因此能够非常流畅的运用和表达 。
蓝田旅游快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 重返1912,探关中百年(一)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浑史诗!
本文插图

蓝田旅游快讯|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 重返1912,探关中百年(一)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浑史诗!
本文插图

陈忠实的《白鹿原》没有多少文辞雕砌 , 全篇的语言文字都比较平白质朴 , 雅俗共赏 , 符合民族的 , 大众的文化标准 , 土生土长的作家陈忠实能够尊重关中地区本来的人文风貌 , 书写这样一个长篇著作 , 能够把地域文化信手拈来 , 乃至后来小说被拍成影视作品家喻户晓 , 可谓是关中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 。 《白鹿原》在关中背景中展开 , 展示了关中的高原风光和风土人情 , 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 正是这浓郁的文化气息使作品有着不断的生命力 。
白鹿原影视城依托小说《白鹿原》,还原古老陕西70、80年代的风土人情,以承载文学巨著《白鹿原》为起始,将那镌刻在建筑上的古朴痕迹,和那回响在耳畔的浓重乡音,以别样历史画卷再次呈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