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没有观众,没我


青年|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没有观众,没我
本文插图

2020年7月28日 , 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沈力在北京家中去世 , 享年87岁 。
沈力被誉为中国电视播音主持界的“第一滴水” , 见证了整个国家的电视发展史 。 1958年 , 她参与试播第一条节目时 , 北京仅有30多台黑白电视机收看 。 到1988年沈力退休时 , 中国电视机超过了35亿台 。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为您服务》和九十年代的《夕阳红》节目 , 陪伴了几代人 , 也让沈力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
主持圈的后辈们称她“祖师” , “她代表着一个时代” 。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将她视为中国主持人这个大家庭的“母亲”敬一丹说她是“主持人业务上的标杆” , “几十年里 , 她从始至终保持着一种特别舒服的、亲和的、让人信任的职业形象 。 ”
她是观众口中的“沈力大姐”和“沈力奶奶” , 若干年后 , 她清亮的声音一出 , 大家仍会记得 , 这是“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主持人 , 沈力” 。
“第一滴水”
1958年5月1日19时 , 黑白电视机屏幕里出现了播音员沈力的笑容 。
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大楼里 , 一间办公室改装成播音室 , 作为唯一一名播音员 , 25岁的沈力要在一个小时里 , 完成五套节目的播报 。

青年|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没有观众,没我
本文插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中国的黑白电视机屏幕里经常出现沈力的笑容 。
尽管当时中央电视台发射半径只有25公里 , 仅能覆盖全北京市30多台黑白电子管电视机 , 但沈力知道 , “这是直播 , 不能够出错 。 要把这个稿子非常流畅地播出去 , 必须用百分之二百的精力把稿子记得特别清楚 。 ”
沈力与电视结缘源于一次播音的机遇 。
她原名沈立环 , 1933出生于山东济南 。 1949年就读北平华光女中高一时 , 16岁的她报名参军 , 跟随部队到达桂林 , 分在24军步兵学校文工团 。 在这里 , 沈力学会了练声、发音 , 还学会了拉小提琴 , 回到北京后 , 她调入总政歌舞团 。
1954年 , 随总政歌舞团赴苏联和东欧几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时 , 七个昼夜的火车旅程中 , 沈力用车上的扩音设备为大家播报信息 。 三年后转业时 , 战友建议她 , “你的嗓子很有特点 , 那次在火车上的播音效果很好 , 不如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考播音员 。 ”
沈力如愿被录取 , 成为现场讲解开国大典的著名播音艺术家齐越的学生 , 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播音学习 。

第一次试播顺利完成后 , 沈力承担了电视台几乎全部的节目播音工作 , 播报5分钟的简明新闻 , 做画外解说 , 有时还要做专题采访 , 遇上节日庆祝实况、大型文艺晚会都得转播 。 她早上六点就得赶到台里 , 把需要播出的稿件一份一份背下来 , 播完一天的节目已经是晚上九点 。
那时的稿件都是手写 , 纸上写得密密麻麻 , 一层层批注、修改涂得难以辨认 , 沈力就准备了三色墨水 , 用黑色墨水抹去要删掉的字 , 蓝色加重修改过的地方 , 红色标明特别注意的字句 , 一张张手卡画得像“京剧脸谱” 。
“那个状况现在想起来叫狼狈 , 当时不觉得苦 , 也不觉得简陋 。 ”沈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说 。
播报节目前的自我介绍环节 , “沈立环”三个字念得拗口 , 台里领导一提出 , 沈力随口就回答:“那就把‘环’字去了吧 。 ”后来“沈力”的名字 , 她沿用至今 。
在一篇当年的报告文学里 , 沈力被称作中国电视播音主持界的“第一滴水” 。 沈力回想那个时期 , 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 没有规矩可循 。 “我那个时候真的很笨拙 , 什么是电视播音员都不知道 , 都在摸索阶段 。 ”
“她把最真挚的情感和尊重带给观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