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越搞笑,也就越黑暗

撰写 清晏
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于影院复工后再次上映 。 加上目前正在重映的《美人鱼》 , 近期可以在电影院里看到3部周星驰的电影 。

周星驰:越搞笑,也就越黑暗
文章图片
谈及周星驰 , 总是带有“喜剧”、“无厘头”等标签 , 但这是否就是真实的他?应该如何评价他?徐克导演这句话 , 最让我深以为然——


「周星驰最大的问题 , 在于他太黑暗」

其次让我信服的 , 是李安导演提及《西游·降魔》时 , 被最多人断章取义出肤浅况味的一句话:「他的电影讲的都是小孩子的东西 。 」

这两句评价 , 不仅比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不会再合作、却又对星爷不吝赞美之词的王晶 , 更能戳中周星驰作为演员的精妙 , 甚至道尽了他作为导演时 , 内里裹挟的困苦和孤独 。

周星驰:越搞笑,也就越黑暗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周星驰太黑暗?

理解这个问题的最佳切入坐标是王晶 。 王晶深知喜剧的标准 , 是对传统规则、道德体系、政治谱系或宗教信仰发起冲击 , 甚至心怀颠覆的野心 。 他当然也清楚 , 喜剧的内核是悲伤 , 是把美好的事物打碎给观众看——但对观众而言 , 这意味着冒犯 , 意味着风险 , 意味着放弃更强大的商业诉求 。 所以我们看到的王晶 , 基本上放弃喜剧内核 , 而在喜剧标准之间游走 。

王晶是个精明到冷血的商人 , 他非但不在乎角色们生而为人的尊严 , 甚至还要把人的尊严当成笑料工具 , 与脏乱差的事物并置后 , 让观众体验到把尊严和人性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快感——与其说王晶是在把玩喜剧或笑料 , 不如说王晶是在蔑视人性和尊严 , 甚至可以说他瞄准的根本不是镜头下的角色 , 而是银幕外的观众 , 利用人们喜欢看别人笑话的劣根性 , 来提升电影的「笑果」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王晶同时超越了角色和观众 , 他既把自己跟镜头下摸爬滚打在屎尿屁里的角色划清界限 , 又洋洋得意地俯视着银幕外笑到捧腹的观众 。

王晶享受着角色的悲剧 , 和观众的无情 。

作为导演的周星驰 , 却截然不同 。

周星驰:越搞笑,也就越黑暗
文章图片
《功夫》

他没有把自己抽离出王晶镜头下的倒霉蛋之外 。 因为他不仅相信尊严的可贵 , 甚至还在这尊严之外 , 看到了生而为人的劣根性 , 比如外强中干的懦弱、虚张声势的蠢笨、迷之自信的无知 , 和莫名其妙的坚韧 , 以及所有这一切背后的无力、无奈和悲凉 。 这就是为什么在《功夫》里 , 星爷和肥仔被包租婆狂虐后 , 蹲在街边捡烟头抽的俩人 , 瞬间能恶向胆边生地去抢劫卖冷饮的哑女 , 而且还要吃着雪糕站在电车尾巴上 , 发出标志性的星爷大笑 。

弱者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 , 就是欺负比自己还弱的人 。

这也是为什么在《功夫》里 ,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冯小刚砸坏警局里「罪恶克星」的匾额 , 并嚣张跋扈着大喊「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 而后却在被陈国坤砍杀前 , 念念不忘地哀求说「你忘了吗?我还请你吃过饭呢」——星爷不仅看透了人身上的劣根性 , 甚至看透了这劣根性的由来 , 并不是全由当事人造成的 , 它更是因为这个世道的崩坏、人心的沦丧 , 以及律令和道德作为人间秩序的溃败 。

那些疯癫 , 是他对律令与道德的讥讽和嘲弄;那些狂笑 , 是他对人事和生活的悲凉和绝望 。 他看到了世界的分崩离析 , 更看到了这底下的芸芸众生 , 尤其是困居在底层的普罗大众的蠢拙、执拗、倔强和莫名其妙 。 这就是为什么在《喜剧之王》里 , 他阴差阳错地去引导四眼仔跟黑社会收保护费——在星爷眼里 , 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成人世界的规则 , 无非是小孩子间赤身露骨的充满恶趣味的劣质游戏;那些硕大无朋的社会规则 , 背后都潜藏着毫无意义的逻辑关系;及至让我们意识到:甚至那些关于这个世界就是笑话的能指 , 都在引导我们返照自身 。

周星驰:越搞笑,也就越黑暗
文章图片
《喜剧之王》

也就是说 , 星爷就是要把那些关于生活、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庞大主题 , 消解成充满补丁和污垢的肮脏底裤给你看 , 让你知道:严肃的事物其实很猥琐、浪漫的东西反而很下流、理想主义荒诞不经、努力奋斗不过是场白日梦 。

这让星爷的黑暗 , 超越了世俗意义上的黑暗 。

明白这一层 , 也就懂得了徐克何以说 , 周星驰最大的问题是太黑暗:在那些哈哈大笑的过火癫狂下 , 埋藏着他对人活于世 , 那骨子里的悲观、绝望 , 和困苦、孤独——同样 , 有了这层基础 , 也就更容易懂得李安导演说 , 星爷拍的都是小孩子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