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稀奇!女子发现吃了3年的降压药突然发芽,医生一看揭开真相( 二 )

在高血压预防方面 , 要坚持运动: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 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 , 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 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 , 限量使用烹调油 , 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 , 可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戒烟:吸烟有害健康 , 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
国家卫健委提醒广大公众 , 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 一般不能根治 , 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 不要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 , 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 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 认真遵医嘱服药 , 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 , 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 。
当心!降压药这么吃是错的!误会太深了……误区一:“伤肝”“伤肾”不能吃所有的药在正式上市之前 , 必须经过一系列临床试验的验证 , 在健康人及患者中充分观察其安全性和疗效 , 因此是有安全保障的 。
患者不要被药物说明书上所列的药物不良反应吓到 , 药物被允许上市 , 说明不良反应对人体影响小 , 或发生率极低 。 举例来说 , 1万个人里任何人出现任何一种不良反应都会被记录到说明书中 , 但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
药物要经过肝脏、肾脏代谢出体内 , 但并非说明书上有伤肝伤肾的副作用就不能服用 。 如果患者的肝脏或肾脏本身有问题 , 医生会根据药物特点、患者肝脏和肾脏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
总体上看 , 吃高血压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害 , 远小于不吃高血压药引发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危害 。 因此 , 患者要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 , 发生疑似药物不良反应时 , 及时告知医生 , 调整用药 , 而不要自行停药 。
误区二:服药期间不用监测血压有的患者仅在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时才服用降压药 , 一旦症状消失就停药 。 还有的患者能够坚持长期服药 , 但自己不按时监测血压 , 认为只要头不痛不晕就没事了 。 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 。
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 , 因为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 但是血压升高对于心脑血管的危害却是持续存在的 , 不能根据有无症状决定是否服药 。 同时 ,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之一是长期平稳降压 , 如果一会儿吃药一会儿不吃 , 会造成血压大幅度波动 。
因此建议首选长效药物 , 确保一天24小时体内药物都有一定的浓度 , 使血压平稳控制 。 但长效药物通常价格较贵 , 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 , 一些便宜的中长效药物也可以发挥平稳降压的作用 。 比如 , 尼群地平、阿替洛尔合用 , 每日早晚各一片 。
另外 , 降压治疗不是吃上药就万事大吉了 , 还要看所服用的药物是否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 也就是医生常提到的降压“达标” 。通常认为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以下 , 如果患者年纪比较大 , 比如超过80岁则收缩压可以放宽到150mmHg以下 。
因此 , 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 , 无论有没有症状 。 其目的是了解血压有没有达标 , 或有没有发生异常波动 , 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误区三:长期服药就是一天都不能停高血压用药的确是长期的 , 除非是有明确原因的高血压(比如肾血管狭窄) 。 原发性高血压不可能治愈 , 必须终身服药 ,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 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 这就是最好的治疗 。 但这不是“药物依赖”的意思 , 而是高血压这种慢性病的特点就要求坚持长期治疗 。
实事求是的说 , 降压药并不是一天都不能停 , 也不是停了就“完了” 。 比如 , 夏季天气热 , 人的血管舒张 , 再加上大量出汗、血容量下降 , 血压水平可能适当降低 , 降压药物就可以根据血压水平减量或停用一段时间 。 冬天天气寒冷 , 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时 , 要及时恢复原有药物剂量 。 因此 , 才需要患者注意监测血压 , 定期复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