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 二 )


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
文章图片
董其昌《仿董源秋山行旅图》立轴设色绢本
古人云:有笔有墨 。 笔墨二字 , 人多不识 。 画岂有无笔墨者?但有轮廓而无皴法 , 即谓之五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晦 , 即谓之无墨 。 古人云:石分三面 。 此语是笔亦是墨 , 可参之 。 画家以古人为师 , 已自上乘 。 进此 , 当以天地为师 。 每朝起 , 看云气变幻 , 绝近画中山 。 山行时 , 见奇树 , 须四面取之 。 树有左看不入画 , 而右看入画者 , 前后亦尔 。 看得熟 , 自然传神 。 传神者必以形 。 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 , 神之所托也 。 树岂有不入画者?特当收之生绡中 , 茂密而不繁 , 峭秀而不蹇 , 即是一家眷属耳 。
画树木 , 各有分别 。 如画潇湘图 , 意在荒远灭没 , 即不当作大树及近景丛木 。 如园亭景 , 可作杨柳梧竹 , 及古桧青松 。 若以园亭树木移之山居 , 便不称矣 。 若重山复嶂 , 树木又别 。 当直枝直? , 多用攒点 , 彼此相藉 , 望之模糊郁葱 , 似入林有猿啼虎嗥者 , 乃称 。 至如春夏秋冬 , 风晴雨雪 , 又不在言也 。 枯树最不可少 , 时于茂林中间出 , 乃见苍古 。 树虽桧、柏、杨、柳、椿、槐 , 要得郁森 , 其妙处在树头与四面参差 , 一出一入 , 一肥一瘦处 。 古人以木炭画圈 , 随圈而点之 , 正为此也 。 宋人多写垂柳 , 又有点叶柳 。 垂柳不难画 , 只要分枝头得势耳 。 点柳叶之妙 , 在树头圆铺处 。 只以汁绿渍出 , 又要森萧 , 有迎风摇扬之意 。 其枝须半明半暗 。 又春二月柳 , 未垂条;九月柳 , 已衰飒 , 俱不可混 。 设色亦须体此意也 。
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
文章图片
董其昌《桐庐道中》立轴设色洒金笺
山之轮廓先定 , 然后皴之 。 今人从碎处积为大山 , 此最是病 。 古人运大轴 , 只三四大分合 , 所以成章 。 虽其中细碎处多 , 要之取势为主 。 吾有元人论米高二家山书 , 正先得吾意 。 画树之窍 , 只在多曲 。 虽一枝一节 , 无有可直者 。 其向背俯仰 , 全于曲中取之 。 或曰 , 然则诸家不有直树乎?曰:树虽直 , 而生枝发节处 , 必不都直也 。 董北苑树 , 作劲挺之状 , 特曲处简耳 。 李营丘则千屈万曲 , 无复直笔矣 。 画家之妙 , 全在烟云变灭中 。 米虎儿谓王维画见之最多 , 皆如刻画 , 不足学也 , 惟以云山为墨戏 。 此语虽似过正 , 然山水中 , 当着意烟云 , 不可用粉染 。 当以墨渍出 , 令如气蒸 , 冉冉欲堕 , 乃可称生动之韵 。
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
文章图片
董其昌《松杉茆堂图》手卷水墨纸本
赵大年画平远 , 绝似右丞 , 秀润天成 , 真宋之士大夫画 。 此一派又传为倪云林 , 虽工致不敌 , 而荒率苍古胜矣 。 今作平远 , 及扇头小景 , 一以此二人为宗 。 使人玩之不穷 , 味外有味可也 。 画平远 , 师赵大年 。 重山叠嶂 , 师江贯道 。 皴法 , 用董源麻皮皴 。 及潇湘图点子皴 , 树用北苑、子昂二家法 。 石法用大李将军秋江待渡图及郭忠恕雪景 。 李成画法 , 有小幅水墨 , 及着色青绿 , 俟宜宗之 , 集其大成 , 自出机轴 。 再四五年 , 文沈二君 , 不能独步吾吴矣 。 作画 , 凡山俱要有凹凸之形 。 先如山外势形像 , 其中则用直皴 。 此子久法也 。 画与字 , 各有门庭 , 字可生 , 画不可熟 。 字须熟后生 , 画须生外熟 。
聂彦锋|董其昌画山水的心得
文章图片
董其昌《米家山》立轴纸本
#艺术##画论##山水画##董其昌##绘画大师#本篇文章为自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画诀”一章 , 讲述其创作的心得体验 。 文章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