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软件|应用软件过度索取权限 个人信息保护期待“牙齿”更锋利( 二 )
除偷拍用户面部图像外,这类借贷软件“扫荡式”地采集用户的各种敏感通讯与网络数据,包括用户短信、通话记录、通讯录、接入网络等,进行非法收集与明文传输 。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告诉《法治日报》采访人员,App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的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App在收集使用和向第三方传输私人信息的整个流程缺乏有效监督 。
“从个人来讲,用户完全没有知觉,所以没有办法进行维权,只能被动地依靠执法机关或者监管机关 。此外,这种行为可以获得多层次的利益回报,再加上企业内部管理不严导致目前这种情况比较严重 。”王四新说 。
处罚手段比较有限
违法成本普遍偏低
《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今年以来,违法App的种类在发生变化 。从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下架的App来看,今年上半年,直播、社交、外卖、医疗、在线教育等App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占到很大比重 。
尽管App泄露个人信息日益严重,但《法治日报》采访人员梳理发现,目前对这些App还是以行政处罚为主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报告(2019)》显示,目前相关部门对App违法行为采取的惩罚措施主要有整改、通报、下架、罚款、查处、行政约谈等 。
在业内人士看来,责令整改、罚款等处罚措施往往对一些违规App不能产生触动,“这次错了,下次还敢上榜单”的现象比比皆是 。
工业和信息化部每曝出一批问题App名单,也会给相关App规定整改期限,如对于7月24日公布的App名单,工信部要求在7月30日之前完成整改 。
“违法成本低,监管难度大成为当下监管App违规行为的主要难题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告诉《法治日报》采访人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如果仅依据相关部门规章进行处罚,只能予以警告和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通常是3万元以下),这种处罚力度对违反者而言成本很低 。”
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渊认为,目前相关部门对于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处罚手段有限,主要依靠企业自律,或是监管部门采取限期整改、约谈和下架等方式 。这也就意味着没有锋利的“牙齿”能震慑这类行为 。
除了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外,监管部门还面临企业用户双方需求难以平衡的困境 。
有媒体报道称,企业收集用户隐私信息可以用来作为用户画像,便于发送广告,合理的广告诉求应该予以理解,“一些小微企业的收入来源就是App中的广告,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完全禁止发广告,一些App就无法生存 。但从用户的直观角度考虑,用户有可能认为自己的隐私信息遭到了窃取 。此时监管部门需要综合考虑用户与企业双方的需求” 。
有监管层人士介绍说,目前查到一些App存在侵权问题时,他们会直接与App运营企业联系要求对方进行整改,对于比较容易整改的问题,如App注销难等,企业可以很快出台注销方式,用户也能简单地发现这一改变,因此关于注销难的整改容易推进;但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就较为复杂,如一些App出于使用目的不得不收集必要的个人信息,此时如何判断什么属于“私自收集”往往较麻烦,这可能是App通报名单中“私自收集个人信息”问题始终存在的原因之一 。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告诉《法治日报》采访人员:“企业收集用户隐私信息可以用来作为用户画像,可以更精准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另外,合理收集个人信息,也便于精准地发送广告来维持企业生产,这种合理的诉求应该予以理解 。”
但是,刘德良认为,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要作区分,互联网搜索信息偏向等数据属于正常的个人信息片段,企业收集这类信息后只要不进行电话骚扰,合理推送广告和产品推荐并不属于隐私侵犯 。
如何平衡两者的需求关系,郑宁的意见是:“个人信息兼具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监管部门应该平衡用户的个人信息权益以及企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手段和方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通过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只有在合理流动和使用中才能发挥其价值 。”
推荐阅读
- 晋中整改“过度医疗”:贫困人口次均住院费少了3434元
- 情感|一顿节日晚餐引发的夫妻冷战:婚姻中过度付出,结果适得其反
- 吓退|王一博被指节目过度耍帅,踩水不顾身旁女队友,还吓退身后男队员
- 教育部|教育部:防止过度防控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 防控|教育部将全面跟踪指导秋季学期开学情况:既防懈怠,又要防止过度防控
- 防控|教育部:防止过度防控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 教育部|教育部:各地各校恢复教育秩序既要防懈怠,又要防止过度防控
- 教育部:校园防疫要防懈怠也要防过度
- 您过度消毒了吗?家中的消毒产品选对了吗?答案都在这里!
- 明星八卦|他是万人敬仰的老戏骨,过度劳累身患5癌,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