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考上北大考古专业的女孩钟芳蓉,这几天频繁挤进热搜榜,可重点似乎并不是她文科676分的傲人成绩,而是她曾为“留守女生”的身份。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本是个该被祝福的励志故事,半路却争议满满。
【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怎么,家庭不那么富裕的“留守孩子”,难道就没有忠于热爱的权利?
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考古界燥起来了
高考放分那天,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一家激动坏了,她考出了676分的高分。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突然成了“全村之光”,钟芳蓉当晚就收到了相当有排面的祝福。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可这个女孩不走寻常路,志愿并没有填热门项。出分没多久,她就决定去大部分人眼中冷门又不好就业的北大考古专业。
钟芳蓉前脚透露了自己要报考考古专业,后脚就有人冒出来咸吃萝卜淡操心。
“还是没有接受过社会的毒打。”
“考这么高分真浪费了。”
“这个专业没钱途。”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先不说留守儿童≠家境贫寒,也不说北大考古专业全国第一的地位。
她最可贵的地方应该是,在这么好的年纪里,有着我们都羡慕的决定自己人生的魄力“喜欢就够了呀”。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钟芳蓉在采访中曾多次表示,自己从小就对历史、文物感兴趣。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之后,还特意开了微博,把自己的热爱“广而告之”。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钟芳蓉对自己的发展有大概的规划:
做老师、去博物馆,或者走得更远,进一步深造研究,像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一样,去敦煌做很多喜欢并有意义的事情。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钟芳蓉的父亲也相当开明,他在采访中说,农村人最主要担心钱的问题,但女儿从小独立,看钱不重,家人也很支持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和网友的争论不一样,考古界那是一片欢喜,好像古老学派好久没新人,突然来了一个天赋异禀的妹妹,圈内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燥了起来。
北大作为群体代表连发三条微博:你,钟同学,从此就是我们考古圈的团宠了!
前辈们纷纷送来祝福,激动放话:我们的团宠,我们来呵护!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前辈们的庆贺礼物也是一波接一波。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这排场,放眼古今虚实,也就郭二小姐郭襄生日的时候感受过了吧?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就像环球网的点评,少女“持剑”为向往努力,江湖虽宽,总有知己言欢。
如果注定不平凡,不用迷信大多数
许多网友其实是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 ,觉得“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去学当诗人”,她应该选择更光鲜、更能赚钱的专业,律师、金融、经管……以尽快改善家里的条件。
而考古这种阳春白雪的冷门专业,应该属于那些衣食无忧的学生。可是梦想和热爱是多么宝贵的东西啊?不至于只是假设可能会碰壁就忙不迭地掉头绕路吧。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努力读书是为了自由选择,钟同学成绩够优秀并且懂得热爱,现在她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这是“教育”这个词题中应有之义,为什么要去非议呢?鼓掌就可以了!
她这样的年轻人,是真正的“后浪”,不需要那些基于一般逻辑的宽泛建议。就像16岁要“经世济民”的唐太宗,13岁写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白居易,你要建议他们什么呢,多余。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女孩的选择让我想起《小欢喜》里的乔英子,她从小对天文兴趣浓厚,觉得仰望星空是最治愈浪漫的事情。高三功课最紧张的时候,还背着妈妈跑到天文馆做志愿者讲解,只为和她喜欢的星空更接近。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
作为春风中学的学霸,她是清北的好苗子,但宁愿和强势的妈妈对着干,也要坚持报考天文系全国排名第一的南京大学。
 不值|留守女孩读北大考古系,你凭什么替她不值?
文章图片
后来《小欢喜》的总制片人徐晓欧说,乔英子的角色是有原型的。
2007年参加高考的上海学生胡一鸣,从小对天文特别痴狂,中学的时候就常常拉着地理老师讨论天文,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探索天文学知识。尽管家里不是很富裕,胡家父母还是为儿子购买了天文望远镜,全力支持他的梦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