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第三种功能分析法:平均成本( 四 )
刻度过小时 , 得到的数值会过小 , 且无限接近于0 , 不容易观察和分析 。
刻度过大时 , 得到的数值会过大 , 影响评估的精细度 , 不容易发现问题 。
2. 建立一个标准值
标准值是一个我们所期望的值 , 反映出了我们希望为用户的某个行为支付多少成本 , 这是一个很少会思考的问题 , 但却是一个有效的问题 。
标准值是动态调整的 , 当我们发现功能的测算成本始终低于标准值或者始终高于标准值 , 并且偏差幅度较大时 , 就意味着标准值的设置可能是错误的 , 需要进行调整 。
3. 建立一个计算周期
理论情况下 , 功能被实现以后 , 可以永久性为用户提供服务 , 但实际情况却存在许多变动 , 像是产品停止运营 , 功能变动 , 乃至一些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功能的服务周期 。
因此 , 我们希望在一个可控的时间段内对功能进行评估 , 这样的评估才是有效 , 且有用的 。
计算周期需要根据功能的特性定制设计 , 一些功能见效较快 , 覆盖的用户群体较为集中 , 就会设计一个比较短的计算周期 , 一些功能见效慢 , 是长期投入 , 需要培养用户习惯 , 就会设计一个比较长的计算周期 。
通常情况 , 短的计算周期会被设计为1个月 , 或者2个月 , 长的计算周期则是6个月 , 或者12个月 , 极少有超过12个月的计算周期 。
4. 推测功能的使用人数
平均成本是一种评估方法 , 使用到的数据也是以推测数据为主 , 在评估人均使用成本时 , 就需要从业者推测出会使用该项功能的用户数量 。
推测方法有两种:存量推测与增量推测
存量推测是基于现有用户进行推测 , 在现有用户当中 , 有多少用户存在该功能的使用倾向 , 被功能所对应的问题困扰 , 并以此为基础增加一个浮动范围 。
增量推测是以一个月为单位 , 观察过去多个月的用户新增趋势以及新增规模 , 推测功能上线后的一个月或者多个月里 , 每个月会有少用户新增 , 并以此为基础增加浮动范围 。
在选择推测方法时 , 主要是判断功能所面向的对象 , 判断该功能是为老用户服务 , 又或者是为新用户服务 。
5. 推测功能的使用次数
在评估功能的次均使用成本时 , 需要推测用户对功能的使用频率 。
功能是问题的解决方案 , 问题的出现次数就等同于功能的潜在使用次数 , 所以 , 常常用替代的方式 , 将对功能的测算转变为对问题的测算 。
需要以月或者周为单位 , 分析某些相关问题出现的次数 , 并且观察问题扩散的速度以及扩散的趋势 。
问题的次数 , 对应的就是功能的潜在使用次数 , 问题扩散的速度及趋势对应的就是功能潜在使用次数的增长趋势 。
6. 将结果与标准进行对比
最后一步 , 就是将推测出的平均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了 , 低于标准成本 , 功能的正确性会更高 , 且 , 差值越大 , 正确性越高 , 极有可能是一个很出色的功能 。
如果推测平均成本高于标准成本 , 功能的错误性就越大 , 且 , 差值越大 , 错误性越大 , 极有可能会成为产品的一个负担 , 耗损公司的现金 , 需要我们慎重对待 。
在实际工作中 , 标准值有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值 , 需要我们在数次迭代验证的过程中 , 对标准值进行调整 。
当然 , 比对结果 , 以及完整的测算过程 , 均是功能分析的过程 , 所使用到的 , 以及所得到的 , 均是分析材料 , 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决策 。
对功能的分析 , 是为了让从业者更好的做决策 , 而不是替代决策 。
一些平均成本极高的功能 , 在其他条件的支撑下 , 也可能是必须要做的功能 , 而一些平均成本极低的功能 , 在其他条件的支撑下 , 也可能表示一定不能做的功能 。
05 思考题
尝试将本节讲述的方法 , 运用在实际的产品当中吧 。
推荐阅读
- 用户|什么叫数字化转型?
- 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市副市长:北京5G用户已超300万 5G基站建设达2.4万个
- 大众新闻|讯飞智能录音笔将发布新品 行业首发功能令人期待
- 铁剑帮帮主|智能手机真的智能吗?
- 电脑使用技巧|USB功能激活方法再不记住就OUT了?
- 科学|中国将发射超强卫星,功能领先多国,将于明年发射
- 录音笔|讯飞智能录音笔将发布新品 行业首发功能令人期待
- 小谦|小米手表迎来全新系统升级,“小习惯”功能成最大亮点
- |为什么微信用户这么多,QQ还能成为中国第二大社交软件?
- 飞行模式|网络图标只有飞行模式怎么办